跳至正文

重磅:2019年度人大复印资料–历史学类转载情况统计



2020年注定不凡

没有人会和这场疫情无关

但却不是谁都能冲在第一线

宅在家的我们

品一杯香茗,读一篇文献

让我们做好自己,携手同心

众志成城,共克时艰!

_

_
_

历史学

(按期刊音序排列:A-R)

来源期刊

转载期刊

作者

文章标题

安徽大学学报

中国近代史

12

王东

电报技术、报纸媒介与晚清时期的民意表达

安徽大学学报

中国现代史

12

张昭军

从伦理觉悟到德性启蒙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

中国现代史

4

李琳琦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国内商帮史研究鸟瞰与寻思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

中国现代史

6

肜新春

新中国成立初期交通发展战略的演进与绩效

安徽史学

中国近代史

7

曾光光

从近代学人对国学分类的探索看大学国学学科设置

安徽史学

明清史

5

常建华

郑天挺先生与20世纪的清史研究

安徽史学

明清史

4

陈兆肆

清代“断脚筋刑”考论

安徽史学

历史学

8

储著武

《历史科学研究工作十二年远景规划草案(初稿)》研究

安徽史学

中国现代史

5

冯琳

暗战:中美会谈背后的台美交涉(1955.8-1956.1)

安徽史学

明清史

6

夏强

意图相济,实归掣肘

安徽史学

中国近代史

3

周增光

隆裕丧礼与民初北京政府的权威形塑

澳门理工学报

中国现代史

5

施爱东

建国初期的政治谣言及其治理

澳门理工学报

明清史

6

王皓

明清之际西洋气象知识传华考略

澳门理工学报

历史学

7

王震中

近四十年中国文明与国家起源研究的主要趋势与反思

北方论丛

世界史

8

(俄)Т.Я.瓦列托夫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俄国城市劳动者的收入来源

北华大学学报

世界史

10

刘景瑜

北一辉的中国认知

北京大学学报

世界史

6

亨德里库斯·A·M·范·韦里克

古代帝国中枢与地方政治之互动

北京大学学报

历史学

11

鲁西奇

“下县的皇权”:中国古代乡里制度及其实质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

历史学

6

刘家和

40年来中西古史比较研究的进展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

世界史

9

徐松岩

古代“希腊”的起源与流变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

世界史

3

张子青

近世日本“中华”概念的异化

边界与海洋研究

中国现代史

11

夏帆

论民国知识阶层的海权认知与宣传

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

中国现代史

11

曹佐燕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第一年生产自救新体制研究

当代中国史研究

中国现代史

11

崔明海

新中国成立初期汉语拼音字母的确定

当代中国史研究

中国现代史

12

姜玉平

中国导弹研制体系的初步建立(1956-1965年)

当代中国史研究

中国现代史

8

李彦昌

抗生素研究与生产的“组织推动”:全国抗生素研究工作委员会

当代中国史研究

中国现代史

2

苏泽龙

20世纪50年代山西农村扫盲与农业生产研究

当代中国史研究

中国现代史

9

徐轶杰

20世纪七八十年代北京市空气污染治理的历史回顾

当代中国史研究

中国现代史

4

易海涛

1963~1966年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安置上海知识青年经费初探

党史研究与教学

中国现代史

3

陈辰立

一九五○年代惠安沿海渔业民主改革研究

党史研究与教学

中国现代史

2

黄金凤

从学生运动到工农运动:中共早期动员策略再探讨

党史研究与教学

中国现代史

1

李坤睿

“中央化”及其限度:1952年海南反“地方主义”运动后的干部结构调整

党史研究与教学

中国现代史

9

徐鹏

新中国成立初期国营企业编余职工的善后困境与救济实践

德国研究

中国近代史

8

牛海坤

近代中国第一份德文报刊《德文新报》早期的危机与转折(1886~1890)

地域文化研究

历史学

4

郭大顺

再论考古学文化区系类型理论在实践中的发展

东方论坛

历史学

11

施建雄

李焘北宋史事考证及其方法

东南文化

历史学

7

林留根

世界文化遗产中国大运河的考古阐释与文化解读

东南学术

中国现代史

4

何朝银

革命中的差序格局

东南学术

历史学

9

潘捷军

从“史‘志’”到“方‘志’”

东岳论丛

中国近代史

5

蒋建国

《时务报》的发行与“阅读共同体”的建构

东岳论丛

历史学

2

赵永春

中国历史不应等同于汉民族发展史

敦煌学辑刊

魏晋南北朝隋唐史

6

曾柏亮

敦煌吐鲁番汉文文献中奴婢资料的再整理

敦煌学辑刊

宋辽金元史

4

何卯平

孙悟空形象与西夏民族渊源初探

敦煌学辑刊

历史学

1

荣新江

欧美所藏吐鲁番文献新知见

敦煌学辑刊

历史学

1

王冀青

金绍城与中国简牍学的起源

敦煌研究

魏晋南北朝隋唐史

1

陈菊霞

莫高窟第217窟东壁供养人洪认生平考

敦煌研究

魏晋南北朝隋唐史

3

刘啸虎

唐代前期府兵与兵器关系初探

敦煌研究

先秦、秦汉史

2

齐继伟

西北汉简所见吏及家属出入符比对研究

敦煌研究

魏晋南北朝隋唐史

2

宋平

唐中后期节度观察使的司法权及运作问题研究

敦煌研究

魏晋南北朝隋唐史

6

杨波

龟兹石窟梵天劝请图像研究

俄罗斯研究

世界史

10

施越

“分而治之”还是“自下而上”

俄罗斯研究

世界史

1

姚海

从概念变化的视角理解19世纪俄国革命运动

福建论坛

中国近代史

11

郭卫东

“本洋”与“鹰洋”:近代流通中国主要外币的替换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

中国近代史

12

屈文生

中英议定商约中的“城口”之争及其由来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

中国近代史

6

许俊琳

当传教士成为被告:清末乌石山教案的法律史分析

妇女研究论丛

中国近代史

3

姚霏

医疗内外的社会性别

妇女与性别史研究

世界史

3

顾斯文

消失的女性?庞波尼乌斯及其罗马法律史叙述

复旦学报

中国近代史

6

韩晗

张园与中国现代文化产业

复旦学报

中国现代史

3

黄骏

1949~1952年烈属抚恤工作初探

复旦学报

世界史

8

朱联璧

从正式帝国到非正式帝国

甘肃社会科学

中国现代史

6

耿显家

中国苏维埃政权与共产国际关系的历史考察

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

中国现代史

2

房小捷

从农业剩余提取角度看新中国农业合作化对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意义

古代文明

世界史

12

陈立军

中世纪思想与话语的积淀

古代文明

先秦、秦汉史

1

杜勇

从井氏采邑看西周世卿制度的尊贤功能

古代文明

明清史

4

梁曼容

明代宗室法律特权及其上下分野

古代文明

世界史

9

吕厚量

古典时代西西里文明边疆形象的二重性及其历史源流

古代文明

先秦、秦汉史

6

吴方基

里耶秦简“日备归”与秦代新地吏管理

古代文明

先秦、秦汉史

3

于洪涛

秦代县级行政长官称谓及职权新探

古典学评论

世界史

4

徐朗

公元前4世纪雅典的财产充公制度和贫富矛盾

故宫博物院院刊

先秦、秦汉史

3

陈絜

小屯M18所出朱书玉戈与商人东进交通线

故宫博物院院刊

明清史

5

张佳

“深簷胡帽”:一种女真帽式盛衰变异背后的族群与文化变迁

广东社会科学

中国近代史

1

陈喆

党派纷争与1916年孙中山的革命债务偿还问题

广东社会科学

中国近代史

2

李细珠

改革开放40年来晚清政治史研究的基本路向

广东社会科学

历史学

10

刘华初

试论历史意识的整体性观念及其现实意义

广东社会科学

中国近代史

2

孙颖

改革开放40年来的中国近代社会史研究:反省与寻求突破

广东社会科学

中国近代史

11

朱贞

旧学与新制:清季经科大学述论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

历史学

3

任光宇

“王刘联合发现说”和甲骨文发现研究新论

贵州社会科学

世界史

2

董欣洁

中国全球史研究的理论与方法

贵州社会科学

历史学

8

向燕南

从表彰乡贤到汉宋门户:明清学术思潮与郑樵接受史之分析

国家航海

宋辽金元史

2

马建春

元代马八儿—亚丁新航线疏证

国家航海

中国近代史

2

邢思琳

英国新发现粤海关中英文船钞执照

国民档案

中国现代史

10

王英俊

日军侵粤前夕的广东军政关系

国外社会科学

历史学

10

陈媛

荷兰的中国学研究:现状、焦点与评价

国外社会科学

历史学

10

章立明

印度汉学研究的百年流变及前景展望(1918-2018)

海洋史研究

世界史

10

万翔

公元1-4世纪丝绸之路的贸易模式

河北大学学报

宋辽金元史

1

顾宏义

宋人书信传递方式与用时

河北大学学报

宋辽金元史

6

刘复生

北宋儒学复兴要“复兴”什么

河北大学学报

宋辽金元史

3

虞云国

图像视域与宋史研究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

中国近代史

11

刘文华

光绪中期京师规复制钱述论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

中国现代史

1

袁为鹏

全国县以下镇市村落调查(1930-1933)评介

河北学刊

中国近代史

4

陈鹏

不只是“病夫”:土耳其在晚清中国的形象再探

河北学刊

历史学

4

陈雁

新领域、新问题、新方法与历史学科的发展(专题讨论)

河北学刊

历史学

4

李帆

新领域、新问题、新方法与历史学科的发展(专题讨论)

河北学刊

中国近代史

1

李金铮

赓续与创新: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近代史研究的四个推动力

河北学刊

历史学

1

路新生

历史美学:史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分支

河北学刊

宋辽金元史

3

宋燕鹏

“社”抑或“村”

河北学刊

中国现代史

11

宋月红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研究的理论、方法与旨归(专题讨论)

河北学刊

中国现代史

11

王爱云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研究的理论、方法与旨归(专题讨论)

河北学刊

历史学

4

王昌燧

新领域、新问题、新方法与历史学科的发展(专题讨论)

河北学刊

历史学

4

阎步克

新领域、新问题、新方法与历史学科的发展(专题讨论)

河北学刊

中国现代史

6

阎书钦

1930年代统制经济思潮中的苏联计划经济形象

河北学刊

中国现代史

4

张学见

当代中国搞改革开放史研究民间史料绝不应缺席

河北学刊

中国现代史

11

郑清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研究的理论、方法与旨归(专题讨论)

河北学刊

历史学

5

邹振环

20世纪中国翻译史学史与近代史学新领域的拓展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

中国现代史

8

张皓

“现地解决”:七七事变期间日本侵占华北的三步走策略

黑龙江社会科学

历史学

4

李有骞

嫩江流域细石器考古的回顾与展望

黑龙江社会科学

中国现代史

9

刘意

抗战时期中共政治教材中“子弟兵”的书写

湖北大学学报

中国现代史

7

陈金龙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研究笔谈

湖北大学学报

历史学

7

何晓明

“于前史为中流砥柱,于后学为蚕丛开山”

湖北大学学报

中国现代史

7

李维武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研究笔谈

湖北大学学报

中国现代史

5

刘杰

商人组织与地方市场秩序

湖北大学学报

中国现代史

7

王天根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研究笔谈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

历史学

12

陈恒

关于城市史研究的若干思考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

魏晋南北朝隋唐史

1

范兆飞

走向禅让:魏晋之际阶层的固化与易代模式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

中国现代史

7

李丹慧

中苏分裂与中日两党反修“同盟”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

中国现代史

6

许纪霖

五四新文化运动中“旧派中的新派”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

中国现代史

1

姚昱

1962年广东省“支援前线”运动研究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

世界史

8

蔡丽娟

罗马建城的历史书写与罗马人身份认同构建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

历史学

10

晏昌贵

简帛数术的发现与研究:1949-2019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

历史学

6

毛瑞方

向达的中西交通史研究之路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中国现代史

12

刘信君

中国共产党独立自主思想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世界史

4

孙兴杰

柏林会议与“东方问题”巴尔干化的起源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历史学

3

汤卓炜

动物考古研究范式的思考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

明清史

2

关康

关于《帝国之裘》研究的几个问题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

明清史

6

赖惠敏

清代乌梁海的贡貂与商贸活动

暨南学报

宋辽金元史

2

(日)近藤一成

文天祥的“自述”与“他述”

江海学刊

历史学

12

陈新

历史研究中的证据与证明

江海学刊

魏晋南北朝隋唐史

3

李磊

石勒的政治名号与政权建构

江海学刊

世界史

1

吕和应

卡尔·波普尔与历史主义危机

江海学刊

世界史

12

乔瑜

19世纪中后期灌溉知识交流网络的形成与演变

江海学刊

世界史

7

王闯闯

“共同体”与英国重商主义者的富强观

江海学刊

中国现代史

4

王楠

叙述的伦理

江海学刊

宋辽金元史

4

魏志江

论辽与内陆亚洲的关系

江海学刊

明清史

2

吴建

选择与写仿:康乾南巡与江南景观的互动

江海学刊

世界史

5

杨春龙

自由主义与美国国家认同

江海学刊

中国现代史

8

张慧卿

“宣抚”抑或控制:大屠杀后日军在南京的卫生防疫

江海学刊

历史学

10

章慕荣

从天下传统到世界历史:论中国封建主义话语的中国底蕴

江海学刊

历史学

7

赵现海

中国古代的“天下秩序”与“差序疆域”

江汉考古

历史学

3

袁靖

科技考古的思考

江汉论坛

明清史

2

冯天瑜

李自成死地之争对史学研究的启示

江汉论坛

中国现代史

6

姜迎春

粮食与纪律:新中国建立初期农村党风的整顿与监察

江汉论坛

明清史

5

杨向艳

曹学程之狱与万历援朝东征议和中的朝堂之争

江汉论坛

中国近代史

4

杨洋

中国近代企业职员管理现代化趋向研究(1890-1938)

江汉论坛

魏晋南北朝隋唐史

6

张丽君

绕床呼卢恣樗博:赌博与魏晋士风

江汉论坛

明清史

3

张敏

“根本亦须防”:清代柳条边的时空分布

江苏社会科学

明清史

2

罗晓翔

神圣空间与世俗权力:孝陵与明代南京的城市政治

江苏社会科学

中国近代史

8

孙绍旭

太平军战事与全球茶叶贸易体系的重构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

中国近代史

1

杨天石

孙中山与第一次世界大战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

明清史

1

张文德

使臣授职:明代西北丝绸之路上的羁縻政策

江西社会科学

明清史

4

葛小寒

明代的“鸟兽虫鱼”之学与士人社会

近代史研究

中国现代史

11

陈礼军

被束缚的经济自主:战后国民政府与国际石油公司交涉论析

近代史研究

中国现代史

9

冯小红

全面抗战初期“财政无政府”状态下的赋税征收和农民负担

近代史研究

中国现代史

2

胡英泽

未分的果实:土改前后晋西南的果树分配与乡村经济

近代史研究

中国现代史

10

李洪锡

中日“间岛问题”交涉(1907-1931)

近代史研究

中国现代史

7

李先明

孔庙“庙产兴学”与文化权力的转移

近代史研究

中国近代史

10

李章鹏

中荷设领谈判与华侨国籍问题交涉(1907-1911)

近代史研究

历史学

9

李政君

中国史学近代转型视阈下的“社会史”书写及其演变

近代史研究

中国现代史

4

梁晨

从教育选拔到教育分层:民国大学院校的招生与门槛

近代史研究

中国近代史

8

梁敏玲

清末民初广州行政制度变迁与独立行政主体的形成

近代史研究

中国近代史

6

刘晨

太平天国统治区的民变与政府应对研究

近代史研究

中国现代史

6

瞿骏

觅路的小镇青年

近代史研究

中国现代史

12

汪朝光

“行宪”乱局与国民党统治的衰颓

近代史研究

中国近代史

12

王汎森

启蒙是连续的吗?

近代史研究

中国现代史

8

王建朗

中国近代史研究70年(1949-2019)

近代史研究

中国现代史

8

魏文享

“新税、新人、新精神”:抗战时期的直接税人员考训制度

近代史研究

中国现代史

3

徐佳贵

“五四”与“新文化”如何地方化

近代史研究

中国近代史

6

扎洛

十三世达赖喇嘛晋京期间的礼仪与奏事权之争新探

近代史研究

中国现代史

5

张展

全面抗战爆发后的中国驻日使领馆

近代史研究

中国近代史

4

周健

第二次耗羡归公:同治年间江苏的钱漕改章

军事历史研究

中国近代史

8

陈岭

秩序崩溃:咸同之际江南民众的战时逃难与日常生活

军事历史研究

世界史

5

耿志

“大陆义务”与两次世界大战之间英国的陆军战略

军事历史研究

中国现代史

8

李乾坤

长征前革命根据地的医疗卫生事业

军事历史研究

世界史

7

吴怀中

论日美双向防卫合作体制的开启

开放时代

中国现代史

11

李杨

孙中山之后的国民党“联俄”

开放时代

中国现代史

10

王龙飞

从“民”到“兵”:抗战时期太行根据地的兵员问题

开放时代

中国现代史

6

杨念群

“无政府”构想

抗日战争研究

中国现代史

11

陈海懿

国联调查团的预演:九一八事变后的中立观察员派遣

抗日战争研究

中国现代史

10

陈默

米荒、米潮二重奏:1940年成都的粮食危机

抗日战争研究

中国现代史

3

段瑞聪

战后初期国民政府对日外交初探

抗日战争研究

中国现代史

4

黄道炫

抗战时期中共的权力下探与社会形塑

抗日战争研究

中国现代史

9

马振波

战后上海民营轮船业向国民政府索赔问题研究(1945-1948)

抗日战争研究

中国现代史

2

桑兵

全面抗战前持久战思想的发生与衍化

抗日战争研究

中国现代史

5

汪力

日本知识分子对西安事变的评论

抗日战争研究

中国现代史

7

赵诺

中共太行区党委整风运动的历史考察(1942-1945)

考古

先秦、秦汉史

5

何毓灵

论殷墟手工业布局及其源流

考古

先秦、秦汉史

3

李锋

试论“水平层”与旧石器时代遗址考古发掘方法

考古

先秦、秦汉史

4

王鹏

周原遗址青铜轮牙马车与东西文化交流

考古

历史学

2

魏峭巍

公共性与社会化:公共考古学与公众考古学之思辨

考古

先秦、秦汉史

2

张星德

牛河梁遗址“女神庙组”陶器的辨识及其意义

考古学报

先秦、秦汉史

4

曹定云

四论武乙、文丁卜辞

兰州学刊

历史学

8

李长银

“学则须疑”:李大钊对顾颉刚的学术影响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

历史学

10

张秋升

关于新、旧史料价值及相互关系的思考

理论学刊

先秦、秦汉史

4

王汉卫

两汉同名县的形成与朝廷的处置方略

历史档案

明清史

1

秦博

明代府军前卫侍从体制考

历史档案

中国近代史

2

王格格

日本早稻田大学清国留学生留言簿《鸿迹帖》释读

历史档案

中国近代史

11

张寅

清末提学使司制度建构及实施困境探析

历史地理

中国近代史

7

张力

新荒与老荒:“丁戊奇荒”后山西省的荒地清查与整理

历史教学

明清史

2

杜家骥

清代的“翰詹大考”

历史教学

中国现代史

3

贺怀锴

美英援助与战后国民政府海军重建

历史教学

世界史

4

庞国庆

拜占廷时期《荷马史诗》的文化特征

历史教学

中国现代史

10

孙晨旭

从“帝国”遗产到英国“飞地”:二战结束前后美国视野中香港形象的转变及其意义

历史教学

中国现代史

7

杨奎松

1950年代初农村典型调查资料的研究价值

历史教学

世界史

12

裔昭印

论古希腊女性在丧葬仪式中的作用

历史教学

宋辽金元史

4

张倩

宋代“镇”“市”结合的历史考察

历史教学问题

世界史

9

杨栋梁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的日本史研究

历史研究

中国近代史

7

蔡晓荣

清末民初上海会审公廨中美商民的混合诉讼及交涉

历史研究

历史学

6

陈淳

从考古学理论方法进展谈古史重建

历史研究

中国现代史

1

陈金龙

十月革命与中国共产党早期革命话语的建构

历史研究

先秦、秦汉史

3

达吾力江·叶尔哈力克

汉武边塞与西域屯田

历史研究

中国现代史

9

耿云志

五四:现代中国的新起点

历史研究

中国现代史

7

贺江枫

华北自治运动与地方实力派的政治选择

历史研究

明清史

5

李怀印

全球视野下清朝国家的形成及性质问题

历史研究

宋辽金元史

3

李治安

元朝诸帝“飞放”围猎与昔宝赤、贵赤新论

历史研究

世界史

6

梁军

爱德华·希思对大西洋联盟政策的调整与英美关系重构

历史研究

中国近代史

9

任智勇

1850年前后清政府的财政困局与应对

历史研究

明清史

1

孙卫国

清官修《明史》对万历朝鲜之役的历史书写

历史研究

世界史

4

汤水清

十九世纪五十年代中国苦力海上死亡及其对英移民政策影响

历史研究

先秦、秦汉史

6

汤志彪

“甲子朝岁贞克闻夙有商”解诂

历史研究

世界史

9

汪诗明

“马宝裁定”与澳大利亚土著土地权立法

历史研究

世界史

1

王涛

数字人文框架下《德意志人物志》的群像描绘与类型分析

历史研究

宋辽金元史

4

王星光

也论金末汴京大疫的诱因与性质

历史研究

魏晋南北朝隋唐史

2

吴树国

唐前期色役的番期与役期

历史研究

世界史

12

邢来顺

回归乡土与德意志帝国时期的现代化危机

历史研究

世界史

10

徐晓旭

波斯人的希腊祖先:跨越族群边界的名祖神话

历史研究

先秦、秦汉史

1

颜世安

《国风》与春秋时期的北方地域文化

历史研究

中国现代史

2

燕红忠

日本不同殖民集团对我国东北货币本位政策之争(1906-1933)

历史研究

中国现代史

3

杨瑞

一九二四年孙中山北上的“本事”与“叙述”

历史研究

中国近代史

10

张仲民

“不科举之科举”

历史研究

世界史

2

赵学功

核武器、美苏关系与冷战的起源

聊城大学学报

中国近代史

2

马忠文

甲午至庚子时期的荣禄与李鸿章

美国研究

世界史

12

康欣

债权杠杆与华盛顿海军军备会议上的美英博弈

美国研究

世界史

11

王希

威尔逊与美国政府体制研究

民国档案

中国现代史

2

吴文浩

中智法权纠纷(1924-1925)

民国档案

中国现代史

8

张德明

亲历者的观察:在华英美人士、报刊视野中的五四运动

民族研究

中国现代史

1

冯建勇

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中国民族叙事

民族研究

宋辽金元史

4

刘迎胜

元太宗收继元太祖后妃考

民族研究

宋辽金元史

6

邱靖嘉

金代的长白山封祀

南昌大学学报

宋辽金元史

5

肖建新

宋代账簿及其审计的法律规制

南都学坛(南阳师范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报)

魏晋南北朝隋唐史

6

(韩)金庆浩

汉晋时期书籍的普及与东亚社会

南都学坛(南阳师范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报)

先秦、秦汉史

5

宋杰

两汉时期的太子宫

南方文物

历史学

11

崔天兴

考古学空间性研究:从文化史到聚落形态的多重空间建构

南方文物

历史学

10

赵辉

当今考古学的陶器研究

南国学术(澳门大学文科学报)

中国近代史

2

陈建华

戊戌变法与世界革命风云

南国学术(澳门大学文科学报)

宋辽金元史

4

黄纯艳

绝对理念与弹性标准

南国学术(澳门大学文科学报)

中国近代史

10

马敏

孙中山实业思想再认识

南国学术(澳门大学文科学报)

宋辽金元史

2

王善军

骤贵者必暴富:南宋武将家族的经济势力

南国学术(澳门大学文科学报)

历史学

11

周建漳

安克斯密特“历史表现论”新探

南海学刊

中国近代史

9

王静

清末两广总督派舰复勘西沙及法国认知之演变

南京大学学报

中国现代史

12

罗敏

民国史研究七十年:成就与新趋势

南京大学学报

中国现代史

4

罗志田

道出于三:西方在中国的再次分裂及其影响

南京大学学报

中国近代史

11

王含梅

“邮政时刻表”的形成与晚清邮政的时效经营

南京大学学报

中国近代史

9

薛刚

从自然法到官僚法:近代中国的法理结构转型

南京社会科学

历史学

8

赵轶峰

国族重构与中国现代历史学

南京晓庄学院学报

魏晋南北朝隋唐史

6

刘卫鹏

长江下游南朝画像砖的特征

南开学报

世界史

6

陈志强

拜占庭知识分子的一般特征

南开学报

中国现代史

10

郭循春

1924年前后中苏关系的变化与日本陆军的因应

南开学报

中国现代史

3

贾凯

中共旅欧支部“学共产主义”述论

南开学报

先秦、秦汉史

6

李忠林

春秋时期军赋制度改革辨析

南开学报

历史学

6

刘晓峰

江户时期日本对中国传统史学的吸收与改造

南开学报

世界史

8

刘轩

日本战后改革中的财产税法及其政策价值

南开学报

中国近代史

2

王美平

日本对戊戌变法的认知、态度与战略

南开学报

中国现代史

2

吴艳

日本侵华战争时期的“笔杆部队”

南开学报

历史学

6

郑善庆

20世纪40年代史学著述的评判标准问题

南开学报

历史学

12

朱洪斌

刘节的大学生活侧影及其学术思想之趋向

内蒙古社会科学

宋辽金元史

1

班布日

元朝君臣关系“主奴化”再辨析

农业考古

中国近代史

8

宋时磊

晚清中俄茶叶贸易路线变迁考

青海社会科学

历史学

8

李曦珍

陶器:华夏史前文明的载道之器

清华大学学报

先秦、秦汉史

1

程浩

清华简研究(笔谈)

清华大学学报

中国近代史

8

池翔

林业何以成“局”:清末新政视野下的吉林全省林业总局

清华大学学报

中国现代史

3

高强

抗日战争时期炎黄文化的勃兴

清华大学学报

历史学

5

顾銮斋

马克垚的封建经济史研究

清华大学学报

先秦、秦汉史

1

贾连翔

清华简研究(笔谈)

清华大学学报

先秦、秦汉史

1

李学勤

清华简研究(笔谈)

清华大学学报

世界史

2

李宗勋

百济族源与丽济交融过程之考察

清华大学学报

中国现代史

1

吕文浩

被遮蔽的光彩

清华大学学报

宋辽金元史

1

马光

开海贸易、自然灾害与气候变迁

清华大学学报

明清史

4

马俊亚

从本能到特权:明清淮北两性关系的阶层异化

清华大学学报

中国近代史

1

邱伟云

中国近代平等观念形成之数字人文研究:以报刊为中心

清华大学学报

先秦、秦汉史

1

石小力

清华简研究(笔谈)

清华大学学报

中国近代史

4

谭徐锋

清末革命知识的制作与流动

清华大学学报

历史学

2

王笛

微观世界的宏观思考:从成都个案看中国城市史研究

清华大学学报

明清史

6

熊昌锟

清代币制改革的酝酿与纠葛

清华大学学报

明清史

3

周琼

农业复苏及诚信塑造:清前期官方借贷制度研究

清史研究

中国近代史

5

陈勇

光绪十年京员津贴再探

清史研究

中国近代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