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正文

新书试读《全球史讲稿》丨“亚洲兴起”话题在当下的热度

冷门文史哲


《全球史讲稿》

〔德〕于尔根·奥斯特哈默 著

陈浩 译

商务印书馆2021年10月出版

定价58.00元





如今,亚洲人在历史上第一次比西欧人更富裕了。


——《法兰克福汇报》

2015年6月16日






“亚洲兴起”话题在当下的热度



20世纪90年代西方许多知识分子期待着“美利坚治世”(Pax Americana)的到来。他们希望,作为冷战赢家的美国,从此能够借由压制反现代化的伊斯兰主义,把自身的价值传播到全球。其结局将是,每一位为之奋斗的人都将获得自由;每一位辛勤付出的人都将获得财富。但是让另外一些人感到忧虑的是:美国干涉他国的部队到处行动,奉行激进新自由主义的资本主义被挑起,以及全球性和世俗性的美国文化工业的胜利。“9· 11”恐怖袭击和12个月后一名安全学博士的攻击性报告(译按:指美国国家安全顾问赖斯指责伊拉克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以及2003年伊拉克战争的爆发,在这一系列的事件之后,似乎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终于可以把它的规则放之四海而皆准了。市面上很快出现了大批帝国题材的书籍,其中最令人喜闻乐见的是把美国与罗马比较,值得注意的是,不是与罗马的末代皇帝罗慕路斯·奥古斯都,而是与罗马的一代明君——图拉真比较。曾任卡特总统安全顾问的兹比格涅夫·布热津斯基(Zbigniew Brzezinski)早在1997年就直接把美国作为帝国史的延续来加以阐释了:美国是在罗马、蒙古、 西班牙和不列颠之后横空出世的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帝国”——第一个也是最后一个。


然而到了2010年,所有的这一切似乎都成了遥远的童话。中国和印度达到了8%到10%的GDP年增长率,把美国和西欧远远地甩在了后面。在21世纪初事态严峻的时候,美国不是一个人说了算。G7或G8,被G20所取代,后者是世界主要经济体的决策机构,在此框架内新兴国家可以平等地参与讨论。乔治 · 布什时代所奉行的军事干涉政策,也被称为“单边主义”,在2009年奥巴马政府更加谨慎、避免冲突的风格面前有所退却。随着2008年9月15日雷曼兄弟宣布破产,又掀起了新的舆论热潮,人们对所谓的“美国优势论”开始怀疑。即便美国从经济危机中挺了过来,人们还是认为,另外一个长远的、划时代的势力将要兴起。


写书的人又开始乐此不疲了。大约从2005年起,关于亚洲崛起的书籍数量激增,书名也大同小异。在一些人眼中,亚洲作为一个整体,势必勃兴( 例如《亚洲回归:西方主导的终结》),另一些人则聚焦于亚洲的三个主要国家( 例如《 亚洲三雄:中国、印度和日本的崛起》)。中国专家们把“他们[所研究]的”国家的进步说成是世界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变化(例如《当中国统治世界时:中央帝国的崛起与西方世界的终结》),而印度研究专家们则把南亚次大陆视为全球大国博弈中的真正赢家( 例如《印度:从地区大国到世界大国》)。鹰、龙和虎的形象成为不少杂志的封面插图。甚至在谈论俄罗斯“熊”时,也会让人不寒而栗,但更多的是把它当作新帝国主义的投机者,而不是蕴含现代化潜能的一股势力,总之,我们只是将俄罗斯视为全球政治玩家之一,而不是出类拔萃的弄潮儿。


“亚洲兴起”或者作为全球第一大洲——亚洲里几个重要国家将要兴起的话题,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日常谈资。鱼龙混杂的各路专家跃跃欲试,试图揭示出隐藏在这一现象背后的秘密。这似乎令人难以捉摸,因为欧洲和美国人一度不相信亚洲会崛起:发展中国家竟然发展了起来。但是,还没有人批判和反思我们那套谬以千里的衡量标准。自1990年代以来中国的变化,无论是速度还是规模,都是实实在在的,甚至是令人惊叹和史无前例的。准确地说,在历史上还没有一个像中国那样的先例,使亚洲的发展速度让欧洲人惊愕。公元7、8世纪起源于阿拉伯半岛的早期伊斯兰教的扩张,如同自然灾害一般向地中海邻国奔袭而来。没有人在13世纪早期预见到蒙古帝国会如闪电般出现,而奥斯曼帝国会在中世纪结束之后的15、16世纪崛起成为一个超级大国,这一点也是基督教知识界始料未及的。


研究当代史的学者不愿意追溯到那么远。他们意识到亚洲经济体在前现代的活力,进而指出当代亚洲的经济动力并非始于21世纪。在20世纪60年代,欧洲的注意力集中在日本——该国所奉行的军事扩张主义在1945年夏天戛然而止,现在则是世界公认的勤勉文明国家——日本与素有经济奇迹之称的西德曾经各领风骚。在70年代,日本的通讯电子产品冲击着欧洲本土的产品。80年代末,美国三分之一的汽车产自日本,而在联邦德国的这一比例只是稍微低了一点。此后对日本的关注就消退了,主要是因为1990年以来日本所遭受的经济困境。不久之后,又进入了所谓的“亚洲四小龙”(译按:德语原文直译是“亚洲四虎”)时代,包括韩国、新加坡、中国香港和中国台湾,后者与外界没有正常的外交关系,但是仍然挤进了出口型工业国家和地区的前列。至于谁是仅次于这批“小龙”的“小虎”,就不好说了,例如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和泰国都有提起。欧洲人在面对这些国家时,比在面对日本出口驱动时所表现出的恐慌要低,但是无论如何,要知道:80年代中期年轻科学家买的第一台电脑,往往不是IBM的,而是来自一家中国台湾的企业。曾经作为殖民地的亚洲国家,开始破天荒地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崭露头角。欧洲人对亚洲“小龙”和“小虎”经济体的担忧,持续时间并没有像对日本的恐慌那么久。1997年突如其来的金融风暴,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这些经济体打垮,并且从长远来看,它们的经济增长都会因之而延缓。


21世纪初中国给世界带来的惊叹,与上述例子不可同日而语。中国的GDP始终以高位的速度增长,直到几年之前人们对这一增长率还是熟视无睹,毕竟干巴巴的统计数据不能给人以直观感受。但是要知道,西欧消费社会中无数日常用品上都有一个小小的“中国制造”标签。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和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让世人亲眼看见了中国的大都市是如何华丽转身的,以及作为独一无二的中国政府在调配资源和象征政治(译按:象征政治是指对具体的事件或问题未必能带来直接影响,但会引起间接效应的政治或政策)方面,在当今世界能做到什么样的极致。


在中欧一般的媒体用户群中,很少有人听说印度有3亿与他们自己身份一样的中产阶级人口,甚至还有不少世界顶级富豪。但是,上文所提到的书籍(其语气在置身度外和歇斯底里之间摇摆),往往言之凿凿(当然也不缺乏质疑的声音)地认为,今日中国的经济繁荣,就是印度将要发生的程度更为激烈的社会改革的前兆。一些特别前卫的预言家,例如来自高盛公司的人员,相信可以预见在2050年印度的人均收入会是今天的50倍。当下,亚洲兴起的现象被不同的学科加以分析。经济学家分析亚洲经济动因的客观推动力,社会学家则分析经济发展所带来的社会后果,文化学家关注随着经济发展亚洲人在思维模式上的变化,政治学家关心的是印度民主制和中国一党制下的社会稳定。这些专家都迫不及待地预测未来,并告诉我们10年甚至20年后亚洲是一幅何等模样。历史学家不具备这种预知未来的本事。瑞士著名历史学家爱德华·富特(Eduard Fueter)在1921年出版的《19世纪世界史》一书中指出:“只有半吊子和业余历史哲学家才会去预测未来。”处理思想史课题的历史学家,最好让自己站在二流观察家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因为:虽然他本人不去冒险预测,但是他要讨论历史上那些预测的尝试。在理解历史上的预测时,应该按照如下的方法进行。要始终围绕一个普遍的问题:有多少“未来”已经在历史上出现过了?换句话说,如今在西方的亚洲评论家的反应,究竟只是基于他们在当下的所见、所闻、所读、所算和所测吗?抑或,这些对事物的观察,也受到那些在历史上早就已经存在的思考方式和思维模式的影响?



本文节选自书中文章
《亚洲的兴起——当下全球不确定性的一个思想史预设》





新 书 推 荐



全球史讲稿

〔德〕于尔根·奥斯特哈默 著

陈浩 译

ISBN:978-7-100-20041-7

开本:32开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出版时间:2021年10月

定价:58.00元



目录


中译本序…1

前 言…5

全球性概念

复数的全球化…9

全球化的实现——对当下世界的若干构想…46

20 世纪的全球公共领域…63

大同世界与帝国——从认可到责任…86

地域与空间

边界与桥…93

何谓西方?——论一个争议概念的

多义性…117




亚洲的兴起——当下全球不确定性的一个思想史预设…132

史学四题

内战、革命与战争——群体暴力的三驾马车…169

保护、权力与责任——帝国时代及其之后的庇护…189

过去——论历史的时间视阈…216

世界历史与时代诊断…240

尾 声

抉择与开篇…259

食人者与挂毯——殖民时代的老虎…268

人名索引…294


作译者简介


于尔根·奥斯特哈默(Jürgen Osterhammel),德国著名历史学家,1980年于卡塞尔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先后任教于弗莱堡大学、康斯坦茨大学和弗莱堡高等研究院。奥斯特哈默早年研究中国近代史和大英帝国史,后期专注于比较史和世界史的研究,并成为全球史领域内极具声望的学者。奥斯特哈默的代表作《世界的演变:19世纪史》(Die Verwandlung der Welt. Eine Geschichte des 19. Jahrhunderts, Munich: C.H. Beck 2009),被译成10余种文字出版。他先后获颁巴尔扎恩奖(Balzan Prize)、汤因比奖(Toynbee Prize)、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奖(Sigmund-Freud-Preis)和莱布尼茨奖(Leibniz-Preis)。


译者陈浩,上海交通大学历史系长聘教轨副教授,德国柏林自由大学历史学博士。学术兴趣包括突厥学、中亚史和全球史。著有A History of the Second Türk Empire (Brill, 2021),译著《全球史导论》(商务印书馆2018年版)。



内容简介


本书收集了奥斯特哈默近年来在不同场合的有关全球史的学术演讲和论文,由德国著名的C. H. Beck出版社出版,在德语世界引起了很大的反响。这些文章的共同特点是兼具学术和普及性,体现了一位当代伟大历史学家恢弘的史学视野和深刻的现实关怀。奥斯特哈默在书中对全球史的基本概念,例如空间、时间、全球性等等作了廓清,并对全球史的对象例如战争、革命、帝国等等都有精辟论述。 




延伸阅读

亚洲文明对话大会 |  蒙古冷知识(附荐书)


亚洲文明对话大会 | 印度冷知识(附荐书)



我知道你在看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商务印书馆文津读书会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