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正文

东亚研究书讯|第2期

东亚研究书讯|第2期


东亚思想研究/历史学/哲学/文献学


十七、十八世纪的日本儒学与明清考证学

十七・十八世紀の日本儒学と明清考証学

石運

ぺりかん社,2023



对日本近世儒学史的考察,我们往往会将目光放在其内部,探究从朱子学(林罗山等)到古义学(伊藤仁斎)、古文辞学(荻生徂徕),再到折衷学的嬗变过程。本书则将对日本儒学史的考察置于东亚视角之下,以明代“大礼仪事件(1521 – 1524)”之后,朱子学与明清考证学的“此消彼长”为线索,通过详证细析,重绘林家、古义堂、徂徕学派等日本诸学派对舶来书籍的经书容受及各学塾学问活动的历史样貌,从而对以往“儒学日本化”的定说作了修正与补充:日本近世儒学史的发展,并不能单纯地被概括为“本土化”,而是和东亚各地的儒学发展“齐头并进”,有着“共时化”的特征。全书共分7章,336页。


石运(SHI Yun),重庆大学外国语学院日语系讲师。研究领域为近世日本思想史、东亚文化交流史。编著(合编)『東アジア遭遇する知と日本:トランスナショナルな思想史の試み』(文理阁,2019),论文「古義堂へのもう一つのまなざし:伊藤蘭嵎の「大学」解釈とその思想」(『日本思想史研究会会報』35,2019)、《从“古文辞”到“六经”:徂徕学的理论构建与实践》(《日本问题研究》2022第5期)等。

(编译:王侃良)


东亚研究/历史学/宗教学


中世禅宗与元日交流

中世の禅宗と日元交流

康昊

吉川弘文館,2021



本书以“一个人物”(虎关师炼,1278 – 1346)、“一件物品”(金襴袈裟)以及“一场仪式”(水陆法会)的个案研究为着眼点,从“中世日本禅宗的发展及其历史叙事”“中世日本禅宗与显密佛教的关系”“日本五山禅林的佛事法会与室町幕府的关联”“元代佛教与中世日本禅宗的联系”“五山禅林内部门派及法脉传承”五个方面展开实证考察,力求勾勒14至15世纪“从边缘走到中心”,跨东亚区域的禅宗在日本的体制化全过程。全书共分7章,234页。


康昊(KANG Hao),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世界史系特聘副教授。研究领域为日本中世史、东亚海域史、日本宗教史。著有著作《神风与铜钱:海岛日本遭遇世界帝国1268 – 1368》(光启书局,2022),译著《中世日本的内与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1)、《应仁之乱》(四川文艺出版社,2020)、《石山本愿寺之战》(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8)等。作者亦是“看理想:另类的共同体——海洋中的东亚世界”系列节目的主讲人。

(编译:王侃良)

 

东亚研究/历史学/地理学


中大航海时代的亚洲海域与琉球

大航海時代の海域アジアと琉球

中島楽章

思文閣,2020



“地理大发现”时期,有赖于驰骋亚洲海域的欧洲航海家以及当地商务官员所提供的信息,欧洲人对亚洲地理的认识得到了巨大发展。此时的东南亚区域,迎来了贸易的“黄金时代”。作为过境贸易的重要节点,琉球王国亦借此东风成为这片海域中最为繁盛的贸易地之一。那曾经为欧洲人苦心追寻的传说之地“Lequios(葡萄牙语“琉球”)也终于和现实中的地理认知融为一体。


本书以稀见欧洲文献、地图等资料为基础,从不同角度阐述亚洲海域的整体情况、欧洲人地理观念的嬗变,并全面地阐明了汉籍等官方史料所未能尽述,古琉球王国在历史上的活动实态。全书共分14章,630页。


中島楽章(NAGAJIMA Yoshiaki),九州大学大学院人文科学研究院副教授。研究领域为中国社会史、东亚海域史。撰有编著『南蛮・紅毛・唐人:一六・一七世紀の東アジア海域』(思文閣出版,2013)、《明代乡村纠纷与秩序:以徽州文书为中心》(郭万平、高飞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10)、论文『鄭和の記憶:ポルトガル人のインド到達と中国情報』(鈴木英明編『東アジア海域から眺望する世界史:ネットワークと海域』明石書店,2019)等。

(编译:汤云一)


东亚研究/历史学


“国书”外交网络

国書がむすぶ外交

松方冬子編

東京大学出版会,2019  



前近代的东海、南海海域,各种没有特别定式的“国书”资料林林种种,随着外交与贸易活动传递四方。它们又和各类“通航证书”紧密关联,构成特别的“文书外交网络”。本书利用不同类型的多语种一手史料,通过实证考察,还原由各种“国书”资料织成的“外交现场”,以此重新描绘崭新的前近代世界史图景。全书共收录「別幅と誤解された勅書:日明関係における皇帝文書をめぐって」(橋本雄)、「明代後期の渡海『文引』:通商制度史的分析からの接近」(彭浩)、「勘合とプララーチャサーン:田生金『報暹羅國進貢疏』から見た明末のシャムの国書」(木村可奈子)等论文9篇。


松方冬子(MATSUKATA Fuyuko),东京大学史料编纂所教授。研究领域为日本近世对外关系史、日本近世武家社会研究。撰有『オランダ風説書と近世日本』(東京大学出版会,2007),编著『別段風説書が語る19世紀:翻訳と研究』(東京大学出版会,2012)等。

(编译:王侃良)


东亚语言研究/历史学/语言学/翻译学


汉字:“开国前夜”嫁接日本与欧洲的桥梁

開国前夜、日欧をつないだのは漢字だった:東西交流と日本語との出会い

小川誉子美

ひつじ書房,2023



在没有字典或和教科书的时代,学习日语的西方人和学习西方语言的日本人都将中文(汉文)作为书面语使用。佩里一行也好、欧洲的日语学者也罢,甚至还有热衷西学研究的福泽谕吉都受到了汉文的深刻影响。本书以语言变迁为焦点,阐明了隐藏在其背后鲜为人知的日欧交流史:在日本与西方的历史交汇中,面对未知语言的使用者,双方是如何利用第三方的“共通语”(汉文)沟通与交流。全书共分6章,224页。


小川誉子美(OGAWA Yoshimi),横浜国立大学教授。研究领域为日语教育学、日语教育史。撰有『蚕と戦争と日本語』(ひつじ書房,2020)、『欧州における戦前の日本語講座』(風間書房,2010)等。

(编译:汤云一)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浙商大东亚研究

标签: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