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正文

中国―琉球使节交流论著目录

中文相关

專書

‧中琉文化經濟協會主編:《中華文化在琉球:琉球歷史文物考察紀要》,臺北市 : 中琉文化經濟協會出版,1989年。

‧王耀華:《琉球、中國音樂比較研究 : 琉球音樂の源流を探る》,沖縄縣 : 那覇出版社,1987年。

‧王耀華:《琉球御座樂與中國音樂》,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

‧北京圖書館文獻資訊服務中心剪輯:《明毅宗時代與琉球王國關係之研究》,北京 : 書目文獻出版社, 1987年。

‧何慈毅著:《明清時期琉球日本關係史》,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2002年。

‧吳壯達編著:《琉球與中國》(1948年出版),北京 : 全國圖書館文獻縮微中心,2007年。

‧周光鬥:《中琉經貿史》,臺北市:中琉文化經濟協會,1996年。

‧郝祥滿:《朝貢體系的建構與解構 : 另眼相看中日關係史》,武漢:河北人民出版社,2007年。

‧高明著:《琉球》(1947年出版),北京:全國圖書館文獻縮微中心,2006年。

‧劉富琳著 :《中國戲曲與琉球組舞》,福州:海峽文藝出版社,2001。

‧謝必震、胡新著:《中琉關係史料與硏究》,北京:海洋出版社,2010年。

‧謝必震:《明清中琉航海貿易研究》,北京:海洋出版社,2004年。

期刊論文

‧Ptak,Roderich著尚春雁譯:〈15世紀和16世紀初琉球群島的貿易網絡〉,《文化雜誌》第50期(2004年春),頁1-14。

‧丁春梅:〈中琉兩國紙張貿易初探〉,《海交史研究》,2006年第1期,頁59-79。

‧丁春梅:〈琉球國給中國表奏文書的特點〉,《檔案學研究》,2007年第3期,頁11-13。

‧丁春梅:〈清代冊封琉球體制初探〉,《福建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年第5期,頁107-112。

‧丁春梅:〈清代護送琉球貢使之伴送規定〉,《福建論壇(人文社會科學版)》,2006年S1期,頁82-85。

‧丁春梅:〈清政府對琉球國表文的處理方式〉,《檔案學通訊》,2007年 第4期,頁39-42。

‧丁春梅:〈詔書在中琉兩國交往中的地位和作用〉,《福建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年第4期,頁138-145。

‧上里賢一著,陳瑋芬譯:〈琉球對儒學的受容〉,《臺灣東亞文明研究學刊》第 3卷1期(2006年6月),頁3 -25。

‧上里賢一著、陳瑋芬譯:〈琉球對儒學的受容〉,《臺灣東亞文明研究學刊》第3卷第1期(2006年6月),頁3-25。

‧于亞娟:〈清代時期漢語在琉球的傳播〉,《福建論壇(人文社會科學版)》,2006年S1期,頁100-101。

‧山根幸夫、林憲鵬:〈日本出版有關近代日中關係史的四冊新書介紹〉,《日本研究》,1985年第2期,頁87-88。

‧中醫古籍出版社編輯部:〈珍貴的中藥學古籍——《質問本草》〉,《中國中藥雜志》,1985年第4期,頁149。

‧卞鳳奎:〈從《清代中国琉球貿易史の研究》一書談臺灣對琉球研究的動態〉, 《全國新書資訊月刊》第63期(2004年3月),頁56-60。

‧戈斌:〈清代琉球貢使居京館舍研究〉,《歷史檔案》,1994年第3期,頁84-92。

‧戈斌:〈清代琉球國朝貢活動概述〉,《歷史檔案》,1993年第2期,頁90-98。

‧方亮:〈汪楫使琉球及其著述論略〉,《江蘇工業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第2期,頁48-51。

‧方寶川:〈明代閩人移居琉球史實考辨〉,《福建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8年第3期,頁119-123。

‧方寶川:〈明清冊封使及其從客在中琉關係中的作用〉,《福建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9年第4期,頁110-115。

‧方寶川:〈新見六首曹學佺題贈冊封琉球使詩〉,《文獻》,2004年第4期,頁280-286。

‧方寶川:〈謝杰及其著作考略〉,《福建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年第2期,頁125-131。

‧毛憲民:〈故宮藏日本刀具與琉球貢刀考〉,《歷史檔案》,2006年第4期,頁49-53+71。

‧毛翰:〈人間似隔紅塵外,錯認桃源有路通——琉球漢詩概述(1)〉,《安徽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第3期,頁39-44。

‧毛翰:〈琉球彈丸綴閩海,得此可補東南荒——琉球漢詩概述〉,《華文文學》,2009年第1期,頁88-97。

‧毛翰:〈欲寄相思淚,不知何處流——琉球漢詩概述(2)〉,《安徽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第4期,頁64-66。

‧王文楚:〈明朝與琉球的海上航路〉,《史林》,1987年第1期,頁29-34。

‧王文楚:〈明朝與琉球的海上航路〉,《史林》,1987年第1期,頁29-34。

‧王秉鈞,張曉玲:〈古代飄流來南通的外國客人〉,《航海》,1992年第4期,頁37-38。

‧王英:〈《奉使琉球圖卷》解讀〉,《泉州師範學院學報》,2011年第3期。

‧王振忠:〈清代琉球人眼中福州城市的社會生活——以現存的琉球官話課本爲中心〉,《中華文史論叢》,2009年第4期,頁41-111+394。

‧王海利:〈從清冊封使錄及《琉球入學見聞錄》看儒學在古琉球的傳播〉,《白城師範學院學報》,2010年第1期,頁73-76。

‧王海利:〈從清冊封使錄及《琉球入學見聞錄》看儒學在古琉球的傳播〉,《白城師範學院學報》,2010年第1期,頁73-76。

‧王琳:〈清中葉琉球官話的反復問句研究〉,《漢語學報》,2010年第3期,頁68-76+96。

‧王菡:〈《重修使琉球錄》的刻本及其作者〉,《中國邊疆史地研究》,2006年第2期,頁124-126。

‧王菡:〈明清冊封使別集中琉球史料舉隅〉,《臺灣東亞文明研究學刊》第3卷2期(2006年12月),頁111 -129。

‧王菡:〈明清冊封使別集中琉球史料舉隅〉,《臺灣東亞文明研究學刊》第3卷第2期(2006年12月),頁111-129。

‧王愛菊:〈夏子陽使琉球及其著述論略〉,《福建商業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1年第4期,頁32-33。

‧王曉云:〈閩南與琉球〉,《南洋問題研究》,2003年第4期,頁71-80。.

‧王燕:〈沈復晚歲行蹤繫年考〉,《揚州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8年第5期,頁84-88。

‧王耀華:〈日本沖繩音樂考察與中琉音樂文化之比較研究〉,《藝術探索》,1989年第2期,頁1-8+37。

‧王耀華:〈日本琉球音樂對中國曲調的受容、變易及其規律——以曲調考證為中心〉,《中國音樂學》,1991年第2期,頁22-37。

‧丘良任:〈論海外竹枝詞〉,《長沙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2年第3期,頁61-64。

‧白曉東:〈略論琉球的中國移民問題——從譜牒資料記載移民琉球談起〉,《華僑華人歷史研究》,1992年第4期,頁61-65。

‧矢野輝雄:〈琉球對中國音樂的吸收〉,《中國音樂》,1994年第4期,頁54-56。

‧石少穎:〈試論「壬辰倭亂」中明朝與朝鮮對日本「封貢」問題的交涉〉,《許昌學院學報》,2010年第4期,頁88-91。

‧任翔群:〈水部尚書.鎮海王.冊封琉球〉,《福建論壇(人文社會科學版)》,1996年第1期,頁74-75。

‧全瑾:〈《使琉球錄》及治海水傷裂方〉,《中醫藥文化》,2011年第1期,頁46-47。

‧朱亞菲:〈明後期中日兩國的雙邊貿易政策及其演變〉,《煙臺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1992年第1期,頁49-54。

‧朱法武:〈清初中琉交涉及封貢關係的確立——兼論清初封貢關系的特點〉,《求索》,2009年第12期,頁199-202。

‧朱晟:〈北京同仁堂二百年前與琉球交流〉,《中藥材》,1986年第1期,頁50。

‧朱淑媛:〈清代琉球國的謝恩與表奏文書〉,《清史研究》,1998年第4期,頁94-101。

‧朱淑媛:〈清代琉球國貢使官生的病故及塋葬考〉,《歷史檔案》,1994年第2期,頁80-88。

‧朱德蘭:〈從「歷代寶案」與「清代中琉關係檔案」看乾隆時期(1736-1795)中琉之間的海難事件〉,《人文及社會科學集刊》第11卷第2期(1999年6月),頁203-231。

‧江一平、薑達歧、蔡麗喬:〈《琉球百問》——曹仁伯臨證經驗薈萃〉,《上海中醫藥雜志》,1981年第10期,頁56-57+63。

‧池齊:〈汪大淵的南亞旅行及其記載的價值〉,《蘇州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1986年第1期,頁118-124。

‧米慶余:〈明代中琉之間的冊封關係〉,《日本學刊》,1997年第4期,頁120-129。

‧吳元豐:〈名目繁多的琉球來華使節〉,《歷史檔案》,2004年第2期,頁131-132。

‧吳元豐:〈清初冊封琉球國王尚質始末〉,《歷史檔案》,1996年第4期,頁75-83。

‧吳永寧:〈明前中琉關係史料考證〉,《臨沂師範學院學報》,2010年第5期,頁88-91。

‧吳永寧:〈略述明代福建對琉球造船發展之影響〉,《臨沂大學學報》,2011年第4期,頁50-54。

‧吳迪:〈清代中琉關係概述〉,《和田師範專科學校學報》2011年第1期,頁10-11。

‧吳懷民:〈清代中國對琉球的冊封〉,《福建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2年第3期,頁92-98。

‧吳藹華:〈久米村人在中國冊封琉球王過程中所扮演之角色〉,《歷史學報》第21期(1993年6月),頁81-153。

‧呂青華:〈久米村人的研究史〉,《國立政治大學民族學報》第25期(2006年12月),頁263-291。

‧李光濤:〈日本朝貢大明史事〉,《大陸雜誌》第27卷第7期(1963年10月),頁1-7。

‧李金明:〈明代海外朝貢貿易中的華籍使者〉,《南洋問題研究》,1986年第4期,頁107-118。

‧李金明:〈明代海外朝貢貿易中的華籍使者〉,《南洋問題研究》,1986年第4期,頁107-118。

‧李金明:〈明代海外朝貢貿易實質初探〉,《中國社會經濟史研究》,1988年第2期,頁72-77。

‧李金明:〈明清琉球冊封使與中國文化傳播〉,《歷史檔案》,2005年 第3期,頁56-61。

‧李金明:〈試論明朝對琉球的冊封〉,《歷史檔案》,1999年第4期,頁82-87。

‧李金明:〈明代中琉封貢關係論析〉,《福建論壇(人文社會科學版)》,2008年第1期,頁46-51。

‧李莉:〈明清福州琉球館考〉,《福建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2年第4期,頁29-34。

‧李湜:〈以圖鑒史——有關琉球的清宮畫卷〉,《紫禁城》,2005年第2期,頁92-115。

‧李登峰:〈淺談明代行人的媽祖信仰〉,洛陽師範學院學報,2002年第3期,頁89-91。

‧李德霞:〈日本德川幕府與明朝的貿易關係論析〉,《中國社會經濟史研究》, 2008年第4期,頁58-62。

‧李曉傑:〈滄桑琉球:琉球國.中國.日本〉,《太平洋學報》,2010年第10期,頁56-64。

‧杜輝:〈中琉關係史研究概述〉,《遼寧行政學院學報》,2008年第12期,頁254-255。

‧沈玉慧:〈清代朝鮮使節在北京的琉球情報收集〉,《漢學研究》29卷3期(2011年9月),頁155 -190。

‧沈雲龍:〈清嘉慶四年遣使冊封琉球述略〉,《東方雜誌》第4卷第7期(1971年1月),頁65-74。

‧亞平:〈明清時期中琉關系史的珍貴檔案——《歷代寶案》〉,《歷史檔案》,1989年第3期,頁133-136+132。

‧周斌:〈日本漢文紀傳體史書綜論〉,《史學史研究》,2009年第3期,頁98-104。

‧東江平之講,李明峻譯:〈琉球人的定位與認同〉,《臺灣國際研究季刊》第1卷第2期(2005年6月),頁25-33。

‧松浦章、馮佐哲:〈清代琉球使節所見到的北京〉,《紫禁城》,1987年第5期,頁41-42。

‧松浦章:〈15世紀以來中國帆船的航海記錄〉,《海洋文化學刊》第10期(2011年6月),頁1 -24。

‧林少駿:〈潘相與清代國子監琉球官生〉,《漳州職業大學學報》,2001年第1期,頁31-33。

‧林星蓉:〈朝貢體制的迷思──中日關係史上「偽使」問題之兩例〉,《淡江史學》第9期(1998年9月),頁163-179。

‧林國平:〈琉球家族的宗教觀與宗教生活——以祈願文、結願文為例〉,《世界宗教文化》,2010年第2期,頁77-80。

‧林國平:〈琉球觀音信仰研究〉,《海交史研究》,2010年第1期,頁85-121。

‧林琳:〈明朝與朝鮮李朝、日本圖書交流初探〉,《杭州師範學院學報》,2001年第1期,頁106-109+114。

‧林琳:〈明朝與朝鮮李朝、日本圖書交流初探〉,《杭州師範學院學報》,2001年第1期,頁106-114。

‧林滿紅:〈東亞海域上的琉球與臺灣〉,《歷史月刊》第227期(2006年12月),頁52-56。

‧林精華:〈福建琉球文化交流史上的一段佳話〉,《炎黃縱橫》,2007年第4期,頁55-56。

‧林慶勳:〈李鼎元撰述琉球寄語研究〉,《政大中文學報》第13期(2010年6月) ,頁241 -262。

‧武尚清:〈《琉球國志略》的修撰和價值〉,《史學史研究》,1992年第2期,頁66-71。

‧武尚清:〈《續琉球國志略》的產生和貢獻〉,《史學史研究》,1993年第1期,頁64-69。

‧武尚清:〈明清琉球使錄述議〉,《中國邊疆史地研究》,1988年第3期,頁15-20+14

‧牧英:〈淮陰王營的「琉球國使臣鄭文英墓」〉,《東南文化》,2009年第5期,頁202。

‧俞玉儲:〈再論清代中國和流球的貿易——兼論中琉互救飄風難船的活動〉,《歷史檔案》,1995年第1期,頁98-109。

‧俞玉儲:〈清代中國和琉球貿易初論(上)〉,《歷史檔案》,1993年第3期,頁86-92。

‧俞玉儲:〈清代中國和琉球貿易初論(下)〉,《歷史檔案》,1993年第4期,頁91-100。

‧施敏潔:〈媽祖信仰的發展、傳播及融合——以中國、琉球、日本為中心〉,《浙江萬里學院學報》,2007年第1期,頁23-25。

‧柯敏:〈首裡城——琉球王國時代的王宮〉,《中華建設》,2010年第9期,頁73-75。

‧胡汝明、姜於風:〈蘭溪琉球國使墓考略〉,《浙江學刊》,1985年第1期,頁98-99。

‧胡忠良:〈天妃顯靈助冊封〉,《中華遺產》,2007年第4期,頁16-17。

‧胡致:〈明代琉球的封貢〉,《國魂》第69期(1953年8月),頁18-19。

‧修斌:〈琉球亡國與東亞封貢體制功能的喪失〉,《日本學刊》,2007年第6期,頁117-127+160。

‧倪霞:〈明清時期儒學在琉球的傳播及影響〉,《東南學術》,2010年第3期,頁167-172。

‧董明:〈明清時期琉球人的漢語漢文化學習〉,《北京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1年第1期,頁109-116。

‧夏燦:〈明朝與日本的朝貢貿易〉,《中國市場》,2011年第1期,頁164-165。

‧孫玉鳳:〈何如璋與日方琉球交涉〉,《西安社會科學》,2010年第5期,頁77-79+87。

‧孫衛國:〈試說明代的行人〉,《史學集刊》,1994年第1期,頁11-16。

‧孫衛國:〈試說明代的行人〉,《史學集刊》,1994年第1期,頁11-16。

‧容坤:〈清代冊封使詠琉球之紙詩三首〉,《文獻》,2006年第3期,頁138。

‧徐玉虎:〈明代冊封琉球「航海鍼路」之詮釋〉,《國立政治大學邊政研究所年報》第9期(1978年7月),頁103-130。

‧徐玉虎:〈明琉封貢中「官生入監讀書習禮」之研究〉,《輔仁歷史學報》第4期(1992年12月),頁71 -86。

‧徐玉虎:〈明朝與琉球王國封貢制度之建立〉,《歷史月刊》第61期(1993年2月),頁30-35

‧徐玉虎:〈琉球人對「明清冊封使所乘海舶」稱謂考〉,《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報》第5期(1987年5月),頁21-55。

‧徐玉虎:〈琉球國中山王七宴冊封使〉,《歷史月刊》第61期(1993年2月),頁36-42

‧徐玉虎:〈琉球國王七宴中朝冊封使考實〉,《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報》第6期(1988年9月),頁53-103。

‧徐玉虎:〈清冊琉使趙大楷著述遺存琉球考〉,《簡牘學報》第16期(1997年1月),頁209-237。

‧徐玉虎:〈清宣宗道光一八年(一八三八)林鴻年冊封琉球國王尚育事蹟考-上-〉,《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報》第8期(1991年1月),頁43-83。

‧徐玉虎:〈清宣宗道光一八年(一八三八)林鴻年冊封琉球國王尚育事蹟考-下-〉,《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報》第10期(1993年1月),頁51-75。

‧徐玉虎:〈清宣宗道光一八年(一八三八)林鴻年冊封琉球國王尚育事蹟考-中-〉,《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報》第9期(1992年1月),頁69-107。

‧徐玉虎:〈清朝冊封琉球國王航海鍼路之考實〉,《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報》第1期(1983年3月),頁115-152。

‧徐恭生:〈「包恩」號華工起義及琉球國對它的支援〉,《福建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6年第3期,頁120-125+107。

‧徐恭生:〈九十年代以來中琉關係史研究概述——以中國大陸為中心〉,《福建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2年第4期,頁35-40。

‧徐恭生:〈明清時期福州與那霸的友好交往〉,《閩都文化研究》,2006年第1期,頁393-408。

‧徐恭生:〈琉球國在華留學生〉,《福建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7年第4期,頁102-107,。

‧徐恭生:〈福州倉山區琉球墓初探〉,《福建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5年第3期,頁100-106+80-137。

‧徐恭生:〈福州與那霸關係史初探〉,《福建論壇(社科教育版)》,1981年第5期,頁68-72。

‧徐恭生:〈福建與古代中外關係〉,《文史知識》,1995年第4期,頁10-12。

‧徐德智、朱仕玠:〈《小琉球漫誌》內容及其宦臺心理〉,《有鳳初鳴年刊》第4期(2009年9月),頁123-142。

‧殷敦新:〈從琉球群島的喪失看清政府的外交策略〉,《鎮江師專學報(社會科學版)》, 1994年第3期,頁19-22。

‧秦國經:〈清代中琉關係文書研究〉,《歷史檔案》1994年第4期,頁79-91+78。

‧秦國經:〈清代國子監的琉球官學〉,《歷史檔案》,1993年第1期,頁86-94。

‧荊曉燕:〈明末清初中日私人海外貿易的間接管道初探〉,《中國社會經濟史研究》,2010年第1期,頁8-14。

‧袁明媛:〈《周煌冊封琉球登舟圖原卷跋》淺析〉,《重慶圖情研究》,2009年第4期,頁52-54。

‧高丹:〈明清時期福州與琉球文化技術交往〉,《炎黃縱橫》,2009年第12期,頁60-63。

‧高文漢:〈琉球文化の特質につぃて〉,《政大日本研究》第5期(2008年1月),頁1-10。

‧崎原麗霞:〈從程順則生平著作看儒學在琉球國的傳播〉,《日本問題研究》,2010年第2期,頁57-64。

‧張存武:〈朝鮮人所知的盛世琉球〉,《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第30期(1998年12月),頁1+3-27。

‧彩雲:〈泉州與琉球民俗相近〉,《泉州師範學院學報》, 2011年第3期,頁90。

‧戚其章:〈李鴻章與中日琉球交涉〉,《歷史教學(高校版)》,2007年第3期,頁11-15。

‧敏北:〈朱仕玠與《小琉球漫志》〉,《炎黃縱橫》,2006年第12期,頁39-40。

‧梅原郁著,夏日新譯:〈江南文明對日本的影響〉,《江南論壇》,2011年第5期,頁56-58。

‧莊景輝:〈泉州在明琉交往中的地位和作用〉,《中國社會經濟史研究》,1990年第1期,頁43-48+14。

‧莊景輝:〈泉州在明琉交往中的地位和作用〉,《中國社會經濟史研究》,1990年第1期,頁43-48+14。

‧郭丹:〈論琉球中山詩的漢詩傳統〉,《閩江學院學報》,2009年第6期,頁68-73。

‧郭丹:〈論琉球中山詩的漢詩傳統〉,《閩江學院學報》,2009年第6期,頁68-73。

‧陳仲玉:〈古代福州與琉球的海上交通〉,《國立中央圖書館臺灣分館館刊》第5卷第2期(1998年12月),頁93-101。

‧陳有貝:〈琉球列島與臺灣史前關係研究〉,《國立臺灣大學考古人類學刊》第58期(2002年6月),頁1-35。

‧陳尚勝:〈福建市舶司廢於嘉靖六年嗎?〉,《廈門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4年第3期,頁36。

‧陳忠志:〈從北京到琉球的冊封路〉,《炎黃縱橫》,2008年第4期,頁43-45。

‧陳怡行:〈封舟與戰船:明代福州的造船〉,《政大史粹》第11期(2006年12月),頁1 -50。

‧陳建梅:〈在中琉文化交流中的福建人〉,《福建師大福清分校學報》,2007年第1期,頁23-26。

‧陳培坤:〈從清宮檔案看清政府對琉球的優惠保護政策〉,《福建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4年第1期,頁114-119。

‧陳捷先:〈明清時期中琉的深厚情誼〉,《歷史月刊》第61期(1993年2月),頁29。

‧陳捷先:〈漫談清代琉球貢使來華的行程與活動〉,《歷史月刊》第61期(1993年2月),頁43-50

‧陳梧桐:〈明洪武年間的睦鄰外交與海禁〉,《史學集刊》,1988年第2期,頁1-8。

‧陳景彥:〈明代中日間「永樂條約」與「宣德條約」辯正〉,《吉林大學社會科學學報》,1990年第3期,頁36-40。

‧陳鈞:〈媽祖歷代褒封考〉,《神州》,2006年第1期,頁51-56。

‧陳毓羆:〈《琉球國記略》非沈復之作考辨〉,《文學遺產》,2010年第6期,頁4-8。

‧陳漢成:〈話說中琉朝貢貿易〉,《炎黃縱橫》, 2006年第12期,頁52-53。

‧傅朗:〈《清代中琉關係檔案選編》述評〉,《歷史檔案》,1994年第3期,頁127-129。

‧傅朗:〈清嘉慶朝趙文楷使琉球的影響與貢獻〉,《福建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1年第1期,頁109-113。

‧彭令:〈錢梅溪手稿《册封琉球國記略》發現記〉,《尋根》,2011年第5期,頁89 -95。

‧渡名喜明、何培忠:〈中國文化與沖繩〉,《國外社會科學》,1986年第6期,頁53-55。

‧黃新憲:〈封貢體制與琉球來華留學生教育〉,《河北師範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 1998年第2期,頁32-37。

‧黃裔:〈三探琉球漢詩〉,《三明高等專科學校學報》, 1995年第4期,頁17-22。

‧黃裔:〈四探琉球漢詩〉,《語文學刊》, 1996年第4期,頁11-15。

‧黃裔:〈琉球漢詩:中國詩歌移植的碩果〉,《福建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1995年第3期,頁45-51。

‧黃裔:〈琉球漢詩再探〉,《語文學刊》, 1995年第4期,頁22-25+32。

‧黃裔:〈程順則和《雪堂燕游草》〉,《福建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03年第5期,頁95-100。

‧黃黎星:〈琉球漢詩論略〉,《漳州師範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1年第1期,頁45-51。

‧楊永占:〈清代對媽祖的敕封與祭祀〉,《歷史檔案》,1994年第4期,頁92-95。

‧楊邦勇:〈略論清代中國人使琉球的航海生活〉,《海交史研究》,2012年第1期,頁85-92。

‧楊彥杰:〈論明清之際的中琉關係〉,《福建論壇(人文社會科學版)》,1995年第3期,頁18-23。

‧溫惠愛:〈琉球詩散論〉,《福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2年第4期,頁43-46+112。

‧廖肇亨:〈知海則知聖人:明代琉球冊封使海洋書寫義蘊探詮〉,《臺灣古典文學研究集刊》第2期(2009年12月),頁1+3,5-33。

‧廖肇亨:〈清代中葉古典海洋詩歌釐探:以嘉慶五年琉球冊封使趙文楷、李鼎元的海洋經驗為中心的考察〉,《海洋文化學刊》第8期(2010年6月),頁31 -63。

‧熊茂松:〈周煌《琉球國志略》論〉,《重慶三峽學院學報》,2007年 第6期,頁87-89。

‧趙志剛:〈明清冊封使録與「中琉對譯資料」的研究〉,《文學理論》,2010年第28期,頁153-155。

‧趙建群、陳鏗:〈明代使琉球「封舟」考述〉,《福建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7年第2期,頁85-90+107。

‧趙建群:〈明代出使琉球的「冊封舟」〉,《歷史月刊》第108期(1997年1月),頁87-91。

‧趙連賞:〈明代賜赴琉球冊封使及賜琉球國王禮服辨析〉,《故宮博物院院刊》,2011年第1期,頁96-106。

‧劉耿生:〈明清國子監的琉球留學生〉,《歷史月刊》第61期(1993年2月),頁50-55

‧劉富琳:〈中國戲曲傳入琉球及其意義〉,《音樂研究》,2011年第1期,頁44-53。

‧劉富琳:〈明清時期中國戲曲在琉球傳播的三則史料〉,《交響-西安音樂學院學報》, 2000年第4期,頁17-18。

‧劉富琳:〈琉球御座樂《送親親》《一更裡》《相思病》《為學當》考釋〉,《中央音樂學院學報》,2011年第3期,頁55-64。

‧劉富琳:〈從《使琉球錄》看琉球宮廷舞蹈的發展變化〉,《北京舞蹈學院學報》,2010年第4期,頁46-55。

‧劉福鑄:〈論明代福建媽祖信仰的特徵〉,《中國海洋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第4期,頁10-15。

‧劉蕙孫:〈中國與琉球交往的開始遠在明代以前〉,《福建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7年第1期,頁99-102。

‧鄭小娟:〈《琉球國志略》文獻價值芻議〉,《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03年第7期,頁33-35。

‧鄭海麟:〈沈復《浮生六記.海國記》與李鼎元《使琉球記》之比較〉,《海峽評論》第229期(2010年1月),頁18-19。

‧鄭樑生:〈松浦章著《清代中國琉球貿易史研究》〉,《淡江史學》第17期(2006年8月),頁107-140。

‧鄭樑生:〈善本書的明代日本貢使資料〉,《國立中央圖書館館刊》第22卷第2期(1989年12月),頁129-138。

‧鄭樑生:〈嘉靖年間明廷對日本貢使策彥周良的處置始末〉,《漢學研究》第6卷第2期(總第12期)(1988年12月),頁191-211。

‧賴正維、黃珊:〈徐葆光與《中山傳信錄》考述〉,《福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年第2期,頁92-95。

‧賴正維:〈明清時期福州手工技藝在琉球的傳播〉,《閩都文化研究》,2006年第2期,頁409-419。

‧賴正維:〈琉球古國華裔儒學大師程順則〉,《華僑華人歷史研究》,2005年第1期,頁 56-62。

‧賴正維:〈清代中琉冊封貿易述略〉,《寧德師專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05年第2期,頁49-53。

‧賴正維:〈福州先生與琉球學生〉,《文史知識》,1995年第4期,頁70-73。

‧戴東陽:〈何如璋與早期中日琉球交涉〉,《清史研究》,2009年第3期,頁62-76。

‧謝必震、蔡惠瓊:〈明清時期中國教育制度對琉球的影響〉,《教育評論》,1994年第3期,頁61-62。

‧謝必震:〈中國人眼中的琉球社會習俗〉,《歷史月刊》第61期(1993年2月),頁56-62。

‧謝必震:〈明清冊封琉球論略〉,《漢學研究》11卷第1期(總第21期)(1993年6月),頁319-338。

‧謝必震:〈明清時期中國培養琉球留學生述略〉,《教育評論》,1992年第2期,頁52-56。

‧謝必震:〈明賜琉球閩人三十六姓考述〉,《華僑華人歷史研究》,1991年第1期,頁39-45。

‧謝必震:〈從清朝檔案看中國文化在琉球的傳播〉,《歷史檔案》,1994年第3期,頁80-83。

‧謝必震:〈清宮檔案與中琉關係研究〉,《海洋文化學刊》第7期(2009年12月),頁9-21。

‧謝必震:〈試論明代琉球仲介貿易〉,《南洋問題研究》,1986年第1期,頁17-26。

‧謝必震:〈試論明清使者琉球航海中的海神信仰〉,《世界宗教研究》,1998年第1期,頁78-85。

‧謝必震:〈福建文化在琉球的傳播與影響〉,《東南文化》,1996年第4期,頁96-100。

‧謝必震:〈論朱元璋的琉球移民政策及其作用〉,《安徽史學》,1988年第1期,頁23-26。

‧謝必震:〈蘭溪琉球墓碑考釋〉,《福建論壇(人文社會科學版)》,1989年第2期,頁79-81。

‧羅小東:〈明清時期琉球國的漢語教育〉,《世界漢語教學》,2007年第1期,頁139-142。

學位論文

‧丁春梅著:《清代中琉關係檔案研究》,福州:福建師範大學專門史博士論文,2007年。

‧王營:《日本吞併琉球與清代中琉宗藩關係的終結》,東北師範大學碩士論文, 2006年。

‧李源著:《康熙年間徐葆光使琉球及其著述考》,福州:福建師範大學專門史碩士論文,2006年。

‧李鳴鳴:《明代外交使臣出訪制度考》,福州:福建師範大學專門史碩士論文,2007年。

‧施敏潔《東亞的海神信仰與習俗 : 以中國、琉球、日本為中心》,廣州:中山大學日語語言文學碩士論文,2005年。

‧孫清玲:《明清時期中琉友好關係遺存考》,福州:福建師範大學專門史博士論文,2005年

‧徐斌著:《明清士大夫與琉球 : 以中、日、琉三國關係為中心》,福州:福建師範大學歷史學博士論文,2004年。

‧曹雅瑋:《康熙年間中琉關係研究》,內蒙古大學碩士論文,2001年。

‧黃俊華:《李鴻章與晚清宗藩體制的瓦解》,開封:河南大學中國近現代史碩士論文,2004年。

‧韓海梅:《明代行人研究》,西安:西北大學專門史博士論文,2007年。

‧韓傑著:《琉球國漢語學習與教學史研究》,北京外國語大學碩士論文,2006年。

論文集論文

‧中琉文化經濟協會主編,《第一屆中琉歷史關係國際學術會議論文集》,臺北:聯合報文化基金會國學文獻館,1987年。

‧中琉文化經濟協會主編,《第七屆中琉歷史關係國際學術會議論文集》,臺北:中琉文化經濟協會,1999年。

‧中琉文化經濟協會主編,《第二屆中琉歷史關係國際學術會議論文集》,臺北:中琉文化經濟協會,1990年。

‧中琉文化經濟協會主編,《第三屆中琉歷史關係國際學術會議論文集》,臺北:中琉文化經濟協會,1991年。

‧中琉歷史關係國際學術會議主編,《第五屆中琉歷史關係國際學術會議論文集》,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96年。

‧中琉歷史關係國際學術會議主編,《第六屆中琉歷史關係國際學術會議論文集》,北京: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2000年。

‧曲金良、修斌主編,《第十二屆中琉歷史關係國際學術會議論文集》,北京:北京圖書出版社,2010年。

‧辛德蘭主編,《第十屆中琉歷史關係國際學術會議論文集》,台北:中琉文化經濟協會,2007年。

‧涂恭生:〈冊封使臣與媽祖信仰的傳播〉,《媽祖信仰國際學術硏討會》,雲林縣北港鎮:財團法人北港朝天宮董事會,1996年,頁31-45。

‧琉中歷史關係國際學術會議主編,《第八屆中琉歷史關係國際學術會議論文集》,那霸:琉中歷史關係國際學術會,2001年。

‧琉中歷史關係國際學術會議主編,《第四屆中琉歷史關係國際學術會議論文集》,那霸:琉中歷史關係國際學術會議,1993年。

‧琉球中國關係國際學術會議主編,《第十一屆中琉歷史關係國際學術會議論文集》,沖繩:琉球中國關係國際學術會議,2008年。

‧財團法人沖繩縣文化振興會史料編集室編集,王澈等著:《九屆琉球.國交涉史研討會論文集》,日本:沖繩縣教育委員會,2011年。

‧福建師範大學中琉關係研究所編,《第九屆中琉歷史關係國際學術會議論文集》,北京:海洋出版社,2005年。

日文相关

專書

‧又吉真三編著:《琉球歴史總合年表》,那霸:那霸出版社,1988年。

‧上里隆史:《ぞくぞく!目からウロコの琉球・沖縄史》,那霸:ボーダーインク,2010年。

‧上里隆史:《海の王國・琉球:「海域アジア」屈指の交易國家の實像》,東京:洋泉社,2012年。

‧上里賢一,高良倉吉,平良妙子編:《東アジアの文化と琉球.沖繩:琉球/沖繩. 日本. 中國. 越南》,東京:彩流社,2010年。

‧上里賢一:《琉球・中國交流史研究》,那霸:琉球大學法文學部,2002年

‧上里賢一:《閩江のほとりで:琉球漢詩の原鄉を行く》,那霸:沖繩タイムス社,2001年。

‧上里賢一:《閩江のほとりで:琉球漢詩の原鄉を行く》,那霸:沖繩タイムス社,2001年。

‧大城立裕:《さらば福州琉球館》,東京:朝日新聞社,1994年。

‧大庭脩:《古代中世における日中關係史の研究》,東京:同朋舍,1996年。

‧大庭脩:《安永九年安房千倉漂着南京船元順號資料》,吹田:關西大學東西學術研究所,1991年。

‧大庭脩:《江戶時代における中国文化受容の研究》,京都:同朋舍,1984年。

‧大庭脩:《江戶時代における唐船持渡書の研究》,吹田:關西大學東西學術研究所,1967年。

‧大庭脩:《享保時代の日中關係資料》,京都:關西大學東西學術研究所,1986年。

‧大庭脩:《舶載書目》,吹田:關西大學東西學術研究所,1972年。

‧大庭脩:《漂着船物語:江戶時代の日中交流》,東京:岩波書店,2001年。

‧大庭脩:《德川吉宗と康熙帝:鎖國下での日中交流》,東京:大修館書店,1999年。

‧大庭脩:《寶暦三年八丈島漂著南京船資料》,京都:關西大學出版部,1985年。

‧大庭脩編:《唐船進港回棹錄・島原本唐人風說書・割符留帳》,京都:關西大學東西學術研究所,1974年。

‧山口榮鐵編著:《琉球:異邦典籍と史料》,沖縄縣宜野灣市宜野灣:榕樹書林,2000年。

‧川勝守:《明清貢納制と巨大都市連鎖──長江と大運河》,東京:汲古書院,2009年。

‧中山盛茂編:《琉球史辭典》,那霸:琉球文教圖書,1969年。

‧中國福建省,琉球列島交渉史研究調査委員會編:《中國福建省・琉球列島交渉史の研究》,東京:第一書房,1995年。

‧夫馬進:《中国東アジア外交交流史の研究》,京都:京都大學學術出版會,2007年。

‧夫馬進:《使琉球錄解題及び研究》,宜野灣:榕樹書林,1999年。

‧比嘉實著,法政大學沖繩文化研究所編:《唐旅紀行:琉球進貢使節の路程と遺跡、文書の調查》,東京都東京:法政大學沖繩文化研究所,1996年。

‧平勢隆郎:《亀の碑と正統 :領域國家の正統主張と複數の東アジア冊封體制觀》,東京都東京:白帝社,2004年。

‧永積洋子:《平戶オランダ商館日記:近世外交の確立》,東京:講談社,2000年。

‧永積洋子:《朱印船》,東京:吉川弘文館,2001年。

‧永積洋子:《近世初期の外交》,東京:創文社,1990年。

‧石垣市總務部市史編集室編:《進貢、接貢船、唐人通船、朝鮮人乘船、日本他領人乘船、各漂著并破船之時、八重山島在番役々勤職帳 ; 寫(異國船で来琉の日本人の上陸について) ; 異國人江返答之心得》,石垣:石垣市役所,1993年。

‧池宮正治,小渡清孝,田名真之編著:《久米村:歷史と人物》,那霸:ひるぎ社,1993年。

‧仲原善忠:《仲原善忠全集》,那霸:沖縄タイムス社,1977-1978年。

‧伊波普猷,東思納寛惇,横山重編:《琉球史料叢書》,東京:名取書店,1940年。

‧伊波普猷:《伊波普猷全集》,東京:平凡社,1974-1976年。

‧多和田真一郎:《琉球呂宋漂海錄の研究:二百年前の琉球呂宋の民俗言語》,東京:武蔵野書院,1994年。

‧多和田真助,《福州琉球館物語:歴史と人間模様》,那霸:ひるぎ社,1989年。

‧江上波夫:《東アジア文明の源流》,東京都東京:山川出版社,1999年。

‧池田温:《東アジアの文化交流史》,東京:吉川弘文館,2002年。

‧西里喜行:《清末中琉日關係史の研究》,京都:京都大學學術出版會,2005年。

‧西鳩定生:《東アジア世界と冊封體制》,東京:岩波書店,2002年。

‧吾妻重二:《琉球列島における宗教關係資料に關する總合調查・漢籍目錄篇:琉球關係漢籍調查目録》,沖繩:出版社不詳,1994年。

‧吾妻重二:《博物學と書物の東アジア:薩摩・琉球と海域交流》,沖縄,榕樹書林,2010年。

‧李献璋:《琉球への唐人移住と媽祖の傳來》,東京:東方學會,1961年。

‧李鼎元著,原田禹雄譯注:《使琉球記》,東京:言叢社,1985年。

‧村井章介,三谷博編:《琉球からみた世界史》,東京:山川出版社,2011年。

‧村井章介:《8-17世紀の東アジア地域における人・物・情報の交流 : 海域と港市の形成、民族・地域間の相互認識を中心に》,東京:東京大學大學院人文社會系研究科,2004年。

‧村井章介:《囯境を超えて : 東アジア海域世界の中世》,東京:校倉書房,1997年。

‧村井章介:《東アジア往還──漢詩と外交》,東京:朝日新聞社,1995年。

‧汪揖著,原田禹雄譯注,《冊封琉球使録三篇》,宜野灣:榕樹書林,1997年。

‧沖縄縣立博物館編:《冊封使:中國皇帝の使者》,沖縄:沖縄縣立博物館,1989年。

‧沖縄縣立博物館編集:《琉球王國:大交易時代とグスク》,沖縄:沖縄縣立博物館,1992年。

‧沖縄縣立圖書館史料編集室編:《琉球・中國交渉史に關するシンポジウム論文集》,那霸:沖縄縣立圖書館,1993年。

‧赤嶺守:《琉球王國:東アジアのコーナーストーン》,東京:講談社,2004年。

‧赤嶺誠紀:《大航海時代の琉球》,沖縄縣:沖縄タイムス社,1988年。

‧那霸市企畫部文化振興課編:《册封使展:那霸・福州交流六百年史》,那霸:那霸市企畫部文化振興課,1987年。

‧那霸市企畫部市史編集室編:《冊封使錄關係資料》,那霸:那霸市役所,1977年。

‧那霸市歴史博物館編:《國寶《琉球國王尚家關係資料》のすべて:尚家資料/目錄・解説》,那霸:沖縄タイムス社,2006年。

‧周煙著,平田嗣全譯注:《琉球國志略》,東京:三一書房,1977年。

‧岡本弘道:《琉球王國海上交涉史研究》,宜野灣:榕樹書林,2010年。

‧松浦章:《東アジア海域の海賊と琉球》,宜野灣:榕樹書林,2008年。

‧松浦章:《清代中國琉球貿易史の研究》,宜野灣:榕樹書林,2003年。

‧法政大學沖縄文化研究所編:《中國福建省・琉球列島交渉史の研究》,東京:第一書房,1996年。

‧知名定寬:《琉球佛教史の研究》,宜野灣:榕樹書林,2008年。

‧原田禹雄:《册封使錄からみた琉球》,宜野灣:榕樹書林,2000年。

‧原田禹雄:《尖閣諸島:册封琉球使錄を讀む》,宜野灣:榕樹書林,2006年。

‧原田禹雄:《封舟往還》,宜野灣:榕樹書林,2007年。

‧原田禹雄:《琉球と中國:忘れられた册封使》,東京:吉川弘文館,2003年。

‧宮田俊彥:《琉明.琉清交涉史の研究》,東京:文獻出版,1996年。

‧宮田俊彥:《琉球國交易史:二集《歷代寶案》の研究》,東京:第一書房,1984年。

‧宮城榮昌:《琉球使者の江戸上がり》,東京:第一書房,1982年。

‧島尻勝太郎,嘉手納宗徳,渡口虞清三先生古稀記念論集刊行委員会編:《球陽論叢》,那霸:ひるぎ社,1986年。

‧島尻勝太郎:《近世沖縄の社会と宗教》,東京:三一書房,1980年。

‧島尻勝太郎選,上里賢一注釋:《琉球漢詩選》,那霸:ひるぎ社,1990年。

‧浦添市教育委員會編:《浦添市史編さん中國進貢使路の旅:沖縄の歴史・文化の源流を求めて 報告書》,浦添:浦添市教育委員會文化課,1983年。

‧海洋博覧會記念公園管理財團編:《御冠船踊(おかんせんおどり):組踊と舞踊:首里城普及書》,那霸:海洋博覧會記念公園管理財團,2000年。

‧真境名安興,島倉龍治:《沖縄一千年史》,福岡:沖縄新民報社,1952年。

‧真境名安興:《沖縄一千年史》,那霸:琉球新報社,1974年。

‧真境名安興:《沖縄教育史要》,那霸:沖縄書籍販賣社,1965年。

‧真榮田義見:《蔡溫:傳記と思想》,那霸:文教圖書,1976年。

‧真榮田義見:《名護親方程順則評傳》,那霸:沖縄印刷團地出版部,1982年。

‧紙屋敦之:《大君外交と東アジア》,東京:吉川弘文館,1997年。

‧紙屋敦之:《琉球と日本.中國》,東京:山川出版社,2003年。

‧紙屋敦之:《琉球の中國への進貢と對日關係の隠蔽》,收入於早稻田大學アジア地域文化エンハンシング研究センター編:《アジア地域文化學の發展:21世紀COEプログラム研究集成》,東京:雄山閣,2006年。

‧紙屋敦之:《幕藩制國家の琉球支配》,東京:校倉書房,1990年。

‧記念論集刊行會編:《琉球.アジアの民俗と歴史:國立歴史民俗博物館比嘉政夫教授退官記念論集》,宜野灣:榕樹書林,2002年。

‧高良倉吉,豐見山和行,真榮平房昭編:《新しい琉球史像——安良城盛昭先生追悼論集》,宜野灣:榕樹社,1996年。

‧高宮廣衛,宋文薰:《琉球弧および台灣出土の開元通寶:特に7~12世紀ごろの遺跡を中心に》,沖縄:沖縄國際大學南島文化研究所,1996年。

‧高橋俊和:《沖縄・福建交流顚末記 : その舞台裏を語る》,那霸:ひるぎ社 1991年。

‧徐恭生著,西里喜行,上里賢一譯:《中國・琉球交流史》,那霸:ひるぎ社,1991年。

‧張學禮著,原田禹雄譯注:《使琉球紀・中山紀略》,宜野灣:榕樹書林,1998年。

‧野口鐵郎:《中國と琉球》,東京:開明書院,1977年。

‧黄慎著,若松實譯:《日本往還日記:壬辰倭亂に於ける明國冊封使・朝鮮通信使の和親交渉の記錄》,愛知縣:日朝協會愛知縣連合會,1999年。

‧曾煥棋:《清代中琉關係史の諸相》,台北:致良,2009年。

‧曾煥棋:《清代使琉球册封使の研究》,宜野灣:榕樹書林,2005年。

‧渡邊美季:《近世琉球と中日關係》,東京:吉川弘文館,2012年。

‧奧村佳代子:《江戶時代の唐話に関する基礎研究》,吹田:關西大學出版部,2007年。

‧奧村佳代子:《唐話課本五編:關西大學圖書館長澤文庫所藏》,吹田:關西大學出版部,2011年。

‧嘉手納宗德:《琉球史の再考察》,東京:あき書房,1987年。

‧榎本涉:《東アジア海域と日中交流 : 九-一四世紀》,東京:吉川弘文館,2007年。

‧榮田義見:《沖繩・世がわりの思想——人と學問の系譜》,那霸:第一教育圖書,1972年

‧德永和喜:《薩摩藩對外交渉史の研究》,福岡:九州大學出版會,2005年。

‧橫山學:《琉球國使節渡来の研究》,東京:吉川弘文館 , 1987年。

‧閻立:《清末中國の對日政策と日本語認識:朝貢と條約のはざまで》,東京:東方書店,2009年。

‧濱下武志:《沖縄入門 :アジアをつなぐ海域構想》,東京:筑摩書房,2000年。

‧濱下武志:《近代中國の國際的契機:朝貢貿易システムと近代アジア》,東京:東京都東京大學出版會 , 1990年。

‧濱下武志:《朝貢システムと近代アジア》,東京:岩波書店 , 1997年。

‧豐見山和行、高良倉吉編:《琉球.沖縄と海上の道》,東京:吉川弘文館,2005年。

‧瀨戶口律子:《白姓官話全譯》,宜野灣:榕樹書林,1995年。

‧瀨戶口律子:《官話問答便語全譯:琉球官話課本研究》,宜野灣:榕樹書林,2005年。

‧瀨戶口律子:《學官話全譯:琉球官話課本研究》,宜野灣:榕樹書林,2003年。

‧邊土名朝有:《明代冊封體制と朝貢貿易の研究》,那霸:新星出版,2008年。

‧邊土名朝有:《琉球の朝貢貿易》,東京:校倉書房,1998年。

期刊論文

‧Olah Csaba:〈日本の遣明使節と浙江巡撫朱──《甓餘雜集》からみる嘉靖二十七年の投書及び金錢詐取事件〉,《東方學》第122號,2011年7月,頁66-82。

‧Olah Csaba:〈浙江巡撫朱の遣明使節保護・統制策と「信票」の導入──《甓余雑集》と《嘉靖公牘集》からみる〉,《史學雜誌》第120號,2011年9月,頁1531-1552。

‧又吉靜枝:〈冊封使錄に記述された琉球藝能:「入子踊」復元の試み構成・作舞について〉,《沖縄縣立藝術大學紀要》第13號,2005年,頁171-193。

‧又吉靜枝:〈冊封使錄に記述された琉球琉球藝能--「中秋宴」復元の試み 構成・作舞について〉,《沖縄縣立藝術大學紀要》第16號,2008年,頁133-147。

‧三品彰英:〈明王贈豐太閤冊封文--一館一品・大阪市立博物館〉,《日本美術工藝》第307號,1964年4月,頁64-66。

‧上村忠昌:〈地域情報:16世紀の《海篇》類「夷字音釋」と《使琉球錄》の「夷字」--ゴンザとバイエルの「いろは」をさかのぼる〉,《地域總合研究》第37(2),2010年2月,頁115-134。

‧上里賢一 :〈陳元輔の漢詩と琉球──《枕山樓詩集》を中心にして─〉,《歷代寶案研究》第10號,1999年3月,頁47-69。

‧上里賢一:〈琉球漢詩・最後の光芒:毛有慶(亀川盛棟)に見る抵抗の形〉,《文學》9(3),1998年,頁48-55。

‧上里賢一:〈琉球漢詩を讀む (特集=琉球文學の内と外--東アジアの視界) -- (琉球文學を讀み直す--うたと藝能)〉,《國文學》71(10),2006年10月,頁49-56。

‧下地智子:〈清代琉球進貢使たちの御製和韻詩〉,《琉球アジア社會文化研究》第10號,2007年11月,頁1-46。

‧土肥祐子:〈中琉貿易における王銀詐取事件:《歴代寶案》第一集より〉,《史艸》第35號,1994年11月,頁174-194。

‧土肥祐子:〈屠應が冊封使陳侃に贈った詩、序--屠應《屠漸山文集》(《蘭暉堂集》)より〉(第36回南島史學會)、靜宜大學連合學術研討會論集),《南島史學》第70號,2007年11月,頁17-28。

‧大西廣:〈雪舟史料を讀む(11)中心叟ハ日本ノ使臣ナリ--中心□忠「弔郭璞墓」(1)〉,《月刊百科》第 479號,2002年9月,頁57-61。

‧大谷光男:〈魏室が倭を冊封した官印について〉,《二松學舎大學人文論叢》第 35號,1987年,頁1-6。

‧小泉順子:〈《ラタナコーシン王朝年代記》の改訂と史料編纂──進貢については,まったく記載しないほうがよい〉,《歴史學研究》第863號,2010年2月,頁22-31。

‧小野まさ子,漢那敬子:〈「進貢船構造圖」について〉,《史料編集室紀要》第28號,2003年3月,頁221-226。

‧小葉田淳 :〈《歷代寶案》についての思い出──私の琉球史研究〉,《沖繩文化研究》第 16號,1990年3月,頁1-12。

‧小葉田淳 :〈《歷代寶案》(琉球の外交文書)について〉,《日本學士院紀要》47(1),1992年10月,頁1-16。

‧小嶋良一:〈進貢船模型の船體形狀計測方法について〉,《日本船舶海洋工學會講演會論文集》第3號,2006年11月,頁117-120。

‧山内晉次:〈近世東アジア海域における航海信仰の諸相──朝鮮通信使と冊封琉球使の海神祭祀を中心に〉,《待兼山論叢》第42號,2008年,頁1-53。

‧山田浩世:〈近世琉球における王府官人制度と渡唐役者──船間割當を通じて〉,《日本歴史》第757號,2011年6月,頁38-52。

‧山形欣哉:〈《南島風土記》における「尋定」について──進貢船復元のための一過程〉,《史料編集室紀要》第26號,2001年3月,頁33-48。

‧川口久雄:〈八重山の春--琉球漢詩グリンプス〉,《季刊藝術》10(2),1976年4月,頁76-94。

‧川島真:〈一八六〇〜七〇年代の清琉關係:東アジアにおける冊封・朝貢・互市の遷移〉,《史學雜誌》117(1),2008年1月,頁94-95。

‧川勝守:〈冊封體制の形成〉,《九州大學東洋史論集》第23號,1995年,頁167。

‧川勝守:〈清、日本、琉球冊封關係の形成をめぐって〉,《九州大學東洋史論集》第 22號,1994年1月,頁73-89。

‧川勝守:〈環中國海地域間交流と明帝國冊封體制─沖繩縣《校訂本‧歷代寶案》による新研究〉,《歷代寶案研究》第10號,1999年3月,頁1-22。

‧川越泰博:〈謝杰とその《使琉球錄》について〉,《日本歴史》第312號,1974年5月,頁83-87。

‧中田興吉:〈奉仕・冊封とウヂ名の成立〉,《大阪學院大學人文自然論叢》第61、62號,2011年,頁68-55。

‧中村昌彥:〈菅原道真「寛平六年(895)第三十二回の渤海使節應酬詩」注疏試論──《文選との關係を中心に〉,《帝京大學福岡醫療技術學部紀要》第6號,2011年,頁1-14。

‧中村昌彦:〈資料:琉球冊封送行詩序集──康熙22年(1683年)汪楫、林麟〉,《帝京大學福岡短期大學紀要》第14號,2002年,頁129-139。

‧中村榮孝:〈豐臣秀吉の日本國王冊封に關する誥命・勅諭と金印について〉,《日本歴史》第300號,1973年5月,頁107-123。

‧中島樂章:〈14-16世紀,東アジア貿易秩序の變容と再編:朝貢體制から1570年システムへ〉,《社會經濟史學》76(4),2011年2月,頁501-524。

‧中島樂章:〈永樂年間の日明朝貢貿易〉,《史淵》第140號,2003年3月,頁51-99。

‧井形榮子、小林純子、豐見山和行:〈 御冠船踊り–近世琉球の自己表象(第1回)(「繪卷と唐躍」の記錄) — (琉球の藝能を描く繪師)〉,《ムーサ》第12號,2011年3月,頁117-125。

‧夫馬進:〈一六〇九年、日本の琉球併合以降における中國・朝鮮の對琉球外交--東アジア四國における冊封、通信そして杜絶〉,《朝鮮史研究會論文集》第46號,2008年10月,頁5-38。

‧王新生:〈室町期における中日交流--朝貢體系と地域貿易〉,《駒澤史學》第74號,2010年3月,頁122-145。

‧加藤健二:〈琉球繪畫「琉球進貢船圖屏風」に描かれた内容の分析と考察—-當時の那霸の生活文化を探る〉,《武蔵野美術大學研究紀要》第38號,2007年,頁11-23。

‧外間 みどり:〈琉球の進貢した扇・蕉布・夏布を賞賜する文書と清單──軍機處上諭檔の道光2年琉球關係史料から〉,《史料編集室紀要》第28號,2003年3月,頁209-220。

‧市古尚三:〈明代の進貢貿易,及び國際貿易の状態と銀の中國流入並びに貨幣銀兩化への影響〉,《拓殖大學論集》第16號,1958年4月,頁21-58。

‧平良妙子:〈冊封使節来琉時における詩文交流──《渡琉日記》を中心に〉, 《集刊東洋學》第94號,2005年,頁63-82。

‧平良妙子:〈来琉冊封使の旅程と作品--清代の詩文を中心に〉,《琉球アジア社會文化研究》第7號,2004年11月,頁1-29。

‧平良妙子:〈琉球中山八景「城嶽靈泉」考:清代の冊封使徐葆光が詠じた詩を中心に〉,《集刊東洋學》第106號,2011年,頁61-80。

‧平和彦:〈琉球《歴代寶案》解題および若干の收錄史料について-11-康熙58年の冊封貿易紛争〉,《アジア・アフリカ資料通報》19(2),1981年5月,頁29-32。

‧田中千夏:〈嘉慶21年および23年の進貢船の派遣について──接貢船派遣の目的に對する問題提起として〉,《史料編集室紀要》第28號,2003年3月,頁15-26。

‧田中正之:〈冊封使のみた沖縄の海産物〉,《食の科學》第270號,2000年8月,頁6-8。

‧白春岩:〈1872年における日本政府の琉球政策:清國使節と維新慶賀使の邂逅をてがかりにして〉,《社學研論集》第18號,2011年,頁300-307。

‧石崎博志:〈徐葆光《中山傳信錄》の寄語と琉球語について〉,《日本東洋文化論集》第16號,2010年3月,頁39-66。

‧伊藤陽壽:〈代冊封使の派遣實施の議論と冊封使の請願──清朝第二回目の冊封琉球使について〉,《大正大學大學院研究論集》第32號,2008年3月,頁73-84。

‧吉澤菜央:〈尚寧王の册封儀禮から見た琉球王國〉,《橘史學》第14號,1999年,頁51-71。

‧安次富順子:〈十九世紀琉球王朝の冊封使饗應における菓子について〉,《和菓子》第14號,2007年3月,頁40-52。

‧安達義弘 :〈琉球國王のアイデンティティと冊封、朝貢體制〉,《比較文化研究》第9號,1997年,頁19-90。

‧朱振聲,真榮平房昭:〈福州の古跡から見た古代の中琉關係〉,《沖縄文化研究》第13號,1987年2月,頁537-563。

‧江畑武:〈四〜六世紀の朝鮮三國と日本--中國との冊封をめぐって〉,《朝鮮史研究會論文集》第4號,1968年9月,頁26-52。

‧池宮正治,王宇清,劉頌玉,豐見山和行:〈琉球國王に中國皇帝から遣わされた冊封使行列繪卷の服飾について〉,《國際服飾學會誌》第15號,1999年2月 ,頁25-47。

‧池宮正治:〈組踊と中國演劇〉,《新しい琉球史像-安良城盛昭先生追悼論集》,宜野灣市:榕樹社,1996年,頁153-171。

‧竹內重雄:〈鵝の皮の衣服を著けた神──少名毘古那神、《礼記》「冊封」との關わりから〉,《沖縄文化》44(2),2010年11月,頁93-115。

‧西里喜行:〈土通事・謝必振とその後裔たち:中琉交渉史の一側面〉,《琉球大學教育學部紀要》第60號,2002年3月,頁25-42。

‧西里喜行:〈中琉交渉史における土通事と牙行(球商)〉,《琉球大學教育學部紀要 第一部・第二部》第50號,1997年3月,頁53-92。

‧西里喜行:〈中琉交渉史における福州琉球館の諸相〉,《琉球大學教育學部紀要》第68號,2006年3月,頁309-321。

‧西里喜行:〈冊封進貢體制の動搖とその諸契機──嘉慶.道光期の中琉關係を中心に〉,《東洋史研究》59(1),2000年,頁69-113。

‧西里喜行:〈咸豐・同治期(幕末維新期)の中琉日關係再考──尚泰册封問題とその周邊〉,《東洋史研究》64(4),2006年3月,頁44-46。

‧西里喜行:〈黎庶昌の對日外交論策とその周邊──琉球問題、朝鮮問題をめぐって〉,《東洋史研究》53(3),1994年,頁67-102。

‧西崎喜行:〈咸豐・同治期(幕末維新期)の中琉日關係における銅材「獻納」問題〉,《琉球大學教育學部紀要》第68號,2006年3月,頁323-332。

‧伸地哲夫:〈薩摩藩支配下における琉球の中國貿易–十八世紀後半の諸問題の検討を中心に〉,《南島文化》第33號,2011年,頁1-14。

‧坂井健一:〈《使琉球錄.夷語夷字附》考〉,《漢學研究》第8號,1971年3月,頁17-32。

‧坂井健一:〈《使琉球錄・夷語夷字附》〔1533〕明嘉靖刻本影印 (《使琉球錄.夷語夷字附》考),《漢學研究》第8號,1971年3月,頁33-37。

‧坂井健一:〈同上書收錄語彙の明代琉球語彙(《中山傳信錄》ほか)と明代日本語彙(「日本館譯語」ほか)との對照表 (《使琉球錄.夷語夷字附》考)〉,《漢學研究》第8號,1971年3月,頁38-64。

‧尾崎伯哉,八木光:〈沖縄進貢船の船型と抵抗性能〉,《日本船舶海洋工學會講演會論文集》第3號,2006年11月,頁121-124。

‧我部大和:〈尚家文書《兄弟報仇忠孝並全》(演戲故事)について──組踊台本・冊封使錄との比較を中心に〉,《琉球アジア社會文化研究》第14號,2011年10月,頁21-39。

‧村井章介:〈古琉球をめぐる冊封關係と海域交流〉《史學雜誌》第117卷第1號,2008年1月,頁92-93。

‧村田雄二郎:〈東アジアはどこにあるか?:册封=朝貢體制論再考〉,《アジア研究》第5號,2010年3月,頁5-15。

‧村尾進:〈「球雅」の行方-李鼎元の「琉球譯」と清朝考證學〉,《東洋史研究》,59(1),2000年6月,頁172-177。

‧沈玉慧:〈清代北京における朝貢使節間の交流--朝鮮・琉球使節を例として〉,《九州大學東洋史論集》第39號,2011年4月,頁112-144。

‧沈玉慧:〈清代北京における朝鮮使節と琉球使節の邂逅〉,《九州大學東洋史論集》第37號,2009年3月,頁93-114。

‧赤嶺守:〈清代の琉球漂流民送還體制について─乾隆二十五年の山陽西表船の漂著事例を中心に〉,《東洋史研究》58(3),1999年,頁84-109。

‧赤嶺守:〈進貢・册封體制の崩壊と琉球歸属問題〉,《東南アジア史學會會報》第64號,1996年4月,頁14-15。

‧田名真之,〈存留通事の職と使命──乾隆11年の漂着事件の処理をめぐって〉,收入財團法人沖縄縣文化振興會公文書館管理部史料編集室編,《第5回琉球・中國交渉史に関するシンポジウム論文集》,那霸:沖縄縣教育委員会,1999年。

‧伊波和正:〈琉球王國の通譯者〉,沖繩國際大學公開講座委員彙編:《琉球王國の時代》,那霸:ボーダーインク,1996年,頁187-239。

‧和田久德:〈《中山傳信錄》の清刊本と和刻本〉,《放送大學研究年報》第5號,1987年,頁1-14。

‧和田正彦:〈原田禹雄譯注陳侃《使琉球錄》〉,《南島史學》第47號,1996年4月,頁104-107。

‧屈六生著,津波真一譯:〈上諭檔と中琉關係史料〉,《歷代寶案研究》第10號,1999年3月,頁42-46。

‧岡本弘道:〈明代初期における琉球王國の官生:朝貢秩序世界における國子監留學生の位置づけとして〉,《東南アジア史學會會報》第64號,1996年4月,頁8-9。

‧岡本弘道:〈明朝における朝貢國琉球の位置附けとその變化:14・15世紀を中心に〉,《東洋史研究》57(4),1999年,頁587-621。

‧岡本弘道:〈明朝の「朝貢體制」の體系的把握に向けて-《明實錄》による憲宗期朝貢事例表の作成を中心に〉,《東アジア文化交渉研究》第4號,2011年3月,頁415-446。

‧岡本隆司:〈開港と朝貢のあいだ-五港開港時代の福州を中心に-〉,《宮崎大學教育學部紀要(社会科學)》,第81號,1996年,頁1-24。

‧岡田英弘:〈中國が日本に朝貢する時代〉,《諸君》16(3),1984年3月,頁200-212。

‧東喜望:〈中國と琉球の國交Ⅱ:冊封使のルート〉(人文・社會科學篇),《白梅學園短期大學紀要》第31號,1995年,29-49。

‧松浦章:〈明清時代の使琉球封舟について〉,《關西大學文學論集》45( 2),1995年12月,頁45-84。

‧松浦章:〈琉球進貢船を襲った清代海賊〉,《アジア文化交流研究》第3號,2008年3月,頁65-89。

‧松浦章:〈清の冊封琉球船を襲った海賊〉,《南島史學》第71號,2008年6月,頁20-38。

‧松浦章:〈清代琉球使節の福州・北京間における清官吏の伴送〉,《關西大學文學論集》61(1),2011年7月,頁23-49。

‧松浦章:〈清乾隆五十七年貢期の琉球進貢と鄭文英の客死〉,《南島史學》第51號,1998年5月,頁1-13。

‧松浦章:〈嘉靖十三年(一五三四)朝鮮使節が北京で邂逅した琉球使節〉,《南島史學》第72號,2008年11月,頁21-37。

‧板谷徹:〈御冠船踊り──近世琉球の自己表象(第1回)「繪卷と唐躍」の記錄〉,《ムーサ》第12號,2011年3月,頁115-146。

‧板谷徹:〈近世琉球における王子使者と御膳進上──藝能上演の場をめぐる一考察〉,《演劇映像學》2010年第4期,頁141-162。

‧板谷徹:〈御冠船踊りの相貌──藝をめぐる人と場-〉,《演劇研究センター紀要IX》第 9號,2007年1月,頁97-103。

‧板谷徹:〈親雲上[ぺーちん]の鬚──御冠船踊りにおける藝の前提〉,《ムーサ》第11號,2010年3月,頁85-92。

‧林田芳雄:〈明代の琉球冊封と天妃信仰〉,《史窗》第48號,1991年,頁139-152。

‧河上繁樹:〈豐臣秀吉の日本國王冊封に關する冠服について──妙法院傳来の明代官服〉,《京都國立博物館學叢》第20號,1998年3月,頁75-96,圖頁20-30。

‧河邉寛,尾崎伯哉:〈琉球進貢船の琉球──中國間の航行状況の推定〉,《日本船舶海洋工學會講演會論文集》第4號,2007年5月,頁537-540。

‧河邊寬:〈沖縄進貢船の波浪中の運動と荷重について〉,《日本船舶海洋工學會講演會論文集》第3號,2006年11月,頁125-126。

‧波平恒男:〈「琉球處分」再考──琉球藩王冊封と台灣出兵問題〉,《政策科學.國際關係論集》第11號,2009年3月,頁1-78。

‧金城正篤:〈冊封體制と奄美 〉(奄美小特集號),《琉大史學》第12號,1981年12月,頁1-10。

‧金城英樹:〈中國の學生からみた「琉球」〉,《地域文化論叢》第13號,2011年,頁43-57。

‧青木一参:〈倭の五王の謎(1)何故、倭王武で中國朝貢外交は途絶えたか〉,《古代文化を考える》第39號,2001年,頁107-112。

‧胤森弘:〈《使琉球錄》における「夷字附」と「夷語附」の表記音の矛盾について〉,《國文學攷》第107號,1985年9月,頁1-13。

‧苦瓜和憲,宮城昌保:〈冊封使の琉球における食の考察:海粉,海馬,麺食と閩人の料理人〉,《沖縄大學地域研究所年報》第8號,1996年7月,頁89-99。

‧修斌著,小森曉生譯:〈東アジア封貢體制の變容と前近代の中琉日關係〉,《環東アジア研究センター年報》第3號,2008年3月,頁18-26。

‧原田大道:〈琉球王朝時進貢船について〉,《長崎總合科學大學紀要》第33號,1992年10月,頁185-190。

‧原田禹雄:〈尚元の冊封の日付〉,《南島史學》第49號,1997年5月,頁48-54。

‧原田禹雄:〈書評:曾煥棋著:《清代使琉球冊封使の研究》〉,《歴史評論》第681號,2007年1月,頁96-100。

‧孫薇:〈「貢品」と「下賜品」に見る中琉關係〉,《沖縄文化研究》第29號,2003年3月,頁193-214。

‧孫薇:〈冊封・朝貢について:中琉の冊封・朝貢關係を中心に〉,《沖縄文化研究》第17號,1991年3月,頁1-98。

‧孫薇:〈檔案に見る琉球から清朝への貢品リスト(その一):朝貢の實態と本質を理解する鍵〉,《地域研究》第1號,2005年6月,頁91-103。

‧宮田俊彥:〈飾太刀の清朝への特殊進貢〉,《南島史學》第34號,1989年9月,頁3-12。

‧宮田俊彦:〈陳侃の《使琉球錄》〉,《歴史地理》92(3・4),1975年9月,頁151-160。

‧真榮平房昭:〈琉球の進貢貿易論をめぐる一-視點:貿易品の需要と消費の接點を探る〉,《沖縄文化研究》第25號,1999年3月,頁43-68。

‧真榮平房昭:〈琉球使節の唐旅と文化交流〉,《アジア遊學》第147號,2011年11月,頁176-196。

‧荊木美行:〈倭の五王に關する一考察──南朝冊封體制における「王」と「國王」をめぐって〉,《ヒストリア》第153號,1996年12月,頁47-70。

‧高換著,喜納ひとみ譯:〈冊封使が琉球へ赴く日付及び役職名の差異について〉,《史料編集室紀要》第33期,2008年3月,頁75-90。

‧高津孝:〈琉球詩課と試帖詩〉,《鹿大史學》第43號,1995年,頁1-14。

‧高良倉吉:〈琉球の形成と環シナ海世界〉,收入大石直正ほか編:《日本の歴史14:周縁から見た中世日本》,東京:講談社,2001年。

‧崎原綾乃:〈御冠船藝能の準備と諸宴に關する研究──戌の御冠船を中心に〉,《琉球アジア社會文化研究》第6號,2003年10月,頁37-69。

‧崎原麗霞:〈琉球史からの發見──初期明朝との交流の始まり〉,《鳥取大學生涯教育總合センター研究紀要》第5號,2008年,頁67-73。

‧曹路生、張福海、豐見山和行:〈御冠船踊り──近世琉球の自己表象(第1回)(「繪卷と唐躍」の記錄) ──(唐躍の出自)〉,《ムーサ》第12號,2011年3月,頁140-142。

‧淺見雅一:〈十六-十八世紀中国に来著したカトリック宣教師の一覧表〉,《琉球をめぐる日本南海の地域間交流史』,p.129~154,1998)”,,,,

‧深澤秋人:〈近世琉球における渡唐使節の編成:一九世紀の事例を中心に〉,《沖縄文化研究》第26號,2000年3月,頁23-109。

‧深澤秋人:〈近世琉球の渡唐使節における特使の様相--清朝との通交期を中心に〉,《沖縄キリスト教短期大學紀要》第29號,2000年12月,頁157-164。

‧深澤秋人:〈書評:岡本弘道著《琉球王國海上交渉史研究》〉,2(1),2011年6月,頁79-82。

‧深澤秋人:〈琉球使節の北京滯在期間:清朝との通交期を中心に〉,《沖縄國際大學總合學術研究紀要》8(1),2004年12月,頁65-85。

‧深澤秋人:〈福州における琉球使節の構造──清代の存留通事像を中心に〉, 《歷代寶案研究》第9號,1998年3月,頁1-49。

‧細井尚子:〈基調報告 唐躍について──演目から〉,《ムーサ》第12號,2011年3月,頁130-140。

‧陳大端著,真榮平房昭譯:〈清代における琉球國王の冊封〉,《九州文化史研究所紀要》第33號,1988年3月,頁221-262。

‧陳哲雄:〈明清兩朝と琉球王國交涉史の研究(1)─琉球國王冊封の史實について〉,《琉大史學》第8號,1976年,頁62-81。

‧陳哲雄:〈明清兩朝と琉球王國交涉史の研究(2)─琉球語と中國語の關係史實について〉,《琉大史學》第9號,1977年,頁50-61。

‧陳哲雄:〈明清兩朝と琉球王國交涉史の研究(3)─中國官許商船の琉球漂著の史實について〉,《琉大史學》第13號,1983年3月,頁 22-26。

‧麻生申一:〈近世琉球における冠船と民衆──尚泰王冊封を中心に〉,《日本歴史》第762號,2011年11月,頁36-57。

‧麻生伸一:〈道光二十年代初期の國吉親方の上國──琉球・薩摩の外交交渉の一側面〉,《九州史學》第160號,2011年10月,頁1-20。

‧黒江一郎:〈嘉慶琉球冊封使唱和集〉,《宮崎大學教育學部紀要》(人文科學) 第24號,1968年10月,頁1-13。

‧曾煥棋:〈明清時代中國に朝貢する琉球國に對する薩摩藩の姿勢と態度〉,《 南島史學》第69號,2007年4月,頁64-81。

‧曾煥棋:〈清代使琉球冊封使汪楫について〉,《千里山文學論集》第65號,2001年3月,頁213-246。

‧曾煥棋:〈清代使琉球冊封使周煌について〉,《南島史學》第65・66號,2005年8月,頁48-60。

‧曾煥棋:〈清代使琉球冊封使林鴻年について〉,《南島史學》第60號,2002年11月,頁57-76。

‧曾煥棋:〈清代使琉球冊封使徐葆光について〉,《千里山文學論集》第67號, 2002年3月,頁39-68。

‧曾煥棋:〈清代使琉球冊封使趙文楷について〉,《南島史學》第59號,2002年8月,頁44-62。

‧曾煥棋:〈清代初回の琉球官生梁成楫・蔡文溥・阮維新について〉,《南島史學》第70號,2007年11月,頁29-48。

‧森公章:〈遣外使節と求法・巡礼僧の日記〉,《日本研究》第44號,2011年10月,頁339-353。

‧渡邊美季:〈中日の支配論理と近世琉球–「中國人・朝鮮人・異國人」漂著民の處置をめぐって〉,《歴史學研究》第810號,2006年1月,頁12-28。

‧渡邊美季:〈近世琉球における中國人漂著民の船隻・積荷の處置の實態──日本と中國の狭間で〉,《アジア文化研究》別冊,第12號,2003年,頁117-129。

‧渡邊美季:〈書評と紹介:松浦章著《江戸時代唐船による日中文化交流》〉,《日本歴史》第725號,2008年10月,頁111-113。

‧渡邊美季:〈琉球人か倭人か:十六世紀末から十七世紀初の中國東南沿海における「琉球人」像〉,《史學雜誌》第116號,2007年10月,頁1593-1628。

‧渡邊美季:〈清に對する琉日關係の隠蔽と漂著問題〉,《史學雜誌》第114號,2005年11月,頁1801-1835。

‧渡邊美季:〈清代中國における漂著民の處置と琉球(1)〉,《南島史學》第54號 ,1999年11月,頁1-48。

‧渡邊美季:〈清代中國における漂著民の處置と琉球(2)〉,《南島史學》第55號 ,2000年9月,頁36-109。

‧渡邊美季:〈漂流・漂著と言語──琉中關係のなかの中國語と日本語〉,《歴史學研究》第 873號,2010年11月,頁2-13。

‧須藤良子:〈琉球王國時代の宮廷藝能衣裳-戌年の御冠船藝能から〉,《杉野服飾大學・杉野服飾大學短期大學部紀要》第10號,2011年,頁1-23。

‧黑江一郎:〈冊封使全魁・周煌の遺珠〉,《宮崎大學教育學部紀要》(人文科學) 第22號,1967年10月,頁1-14。

‧葉長海著,福井官奈譯:〈講演:中國演劇の周邊諸國へ及ぼした影響〉,《ムーサ》第12號,2011年3月,頁116-130。

‧豐見山和行:〈冊封使・徐葆光の記錄《中山傳信錄》と琉球〉,《國文學》(特集=琉球文學の内と外--東アジアの視界),71(10),2006年10月,頁153-159。

‧豐見山和行:〈近世琉球の外交と社會──冊封關係との關連から〉,《歴史學研究》第586號,1988年10月,頁138-147。

‧豐見山和行:〈近世琉球王國の「自立」:冊封・朝貢と領分のあいだ〉《史學雜誌》117(1),2008年1月,頁93-94。

‧豐見山和行:〈琉球國の進貢貿易における護送船の意義について〉,《第五屆中琉歴史關係學術會議論文集》,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96年,頁963-994。

‧鈴木耕太:〈冊封の舞台に供された組踊〉,《沖縄文化》43(2),2009年12月,頁21-39。

‧増山豐,八木光,寺尾裕:〈沖縄進貢船の帆走性能と操縱運動性能について〉,《日本航海學會誌》第173號,2010年7月,頁61。

‧趙文良著,外間 みどり譯:〈清朝皇帝が琉球に与えた賞賜品の變化よりみた清帝國の衰退と中琉宗藩封貢關係の消滅〉,《史料編集室紀要》第34號,2011年2月,頁41-48。

‧趙志剛:〈《中山傳信錄》におけるエ段音の表記と音價について〉,《南島文化》第32號,2010年,頁49-62。

‧劉富琳:〈琉球における中國戲曲の受容〉,《東洋音樂研究》第72號,2006年,頁83-95。

‧劉富琳:〈琉球宮廷舞踊と中國民間歌舞:徐葆光《中山傳信錄》をめぐって〉,《沖縄藝術の科學:沖縄縣立藝術大學附属研究所紀要》第18號,2006年3月,頁99-116。

‧廣瀬憲雄:〈古代東アジア地域對外關係の研究動向──「冊封體制」論・「東アジア世界」論と「東夷の小帝國」論を中心に〉,《歴史の理論と教育》(特集:前近代東アジアの國際關係と世界觀)第 129・130號,2008年12月,頁3-15。

‧潘俊英著 ,島袋直樹譯:〈琉球國貢使、官生の北京における生活品支給から見た中琉歴史關係--中國第一歴史檔案館所藏の「黄冊」「呈稿」等の中琉關係檔案の紹介〉,《史料編集室紀要》第28號,2003年3月,頁113-118。

‧頼正維:〈清代康熙年間における朝貢國琉球の位置付けについて〉,《アジア文化交流研究》第3號,2008年3月,頁51-63。

‧檀上寛:〈明代朝貢體制下の冊封の意味--日本國王源道義と琉球國中山王察度の場合〉,《史窗》第68號,2011年2月,頁163-186。

‧謝必震:〈中國-琉球間航路に關する福建人の認識について〉,《アジア文化交流研究》第4號,2009年3月,頁567-575。

‧鮫島彰:〈古代日本における治天下大王の出現(前編)倭王武はなぜ冊封體制から離脱したのか〉,《古代史の海》第64號,2011年6月,頁2-20。

‧鮫島彰:〈古代日本における治天下大王の出現(後編)倭王武はなぜ冊封體制から離脱したのか〉,《古代史の海》第65號,2011年9月,頁28-40。

‧瀧川義一:〈「中山傳信錄物産考」の一考察〉,《南島史學》第61號,2003年4月,頁23-50。

‧譜久山修:〈各地の話題 歴史ロマン──琉球王國と進貢貿易〉,《ファイナンス》41(4),2005年7月,頁64-69。

‧藤本幸夫:〈朝鮮版『使琉球録』について〉,《沖縄の歴史情報研究》第5號,1995年,頁12。

原文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