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正文

《南国学术》2014-2015年目录与全文下载

簡 介

《南國學術》是由澳門大學出版、社科學院與澳門研究中心承辦,以“大人文、跨學 科、超界域”為發稿理念的綜合性人文社會科學學術理論期刊,每三個月推出一期。在文章側重上,既探討全球問題、區域問題,也探討中國問題;在以全球視角看 東方和中國的同時,還以東方視角關注世界問題。主要欄目有:
1. “名家面對面。 對話性欄目。從世界、亞洲、中國三個維度對所熟悉的學科或相關學科存在的問題和解決之道暢所欲言。提問者與學術名家不是簡單的一問一答,而是就雙方所感興 趣的學術話題進行交流和探討;觀點可以相同或不同,甚至可以批評對方的觀點。目的在於,通過對話這種形式,做成一篇對話體的學術文章。
2. “前沿聚焦。跨學科性欄目。以精闢的文字、敏銳的視角,對世界、亞洲、中國的人文社會科學熱點問題、前沿問題發表一得之見,展開深度討論。在形式上,注重以專題性筆談和綜合性論文相結合。
3. 時代問題論爭。跨學科性欄目。針對當代一些重大學術問題,通過學者與學者間的對話、批評者與被批評者間的交鋒,在活躍學術氣氛的同時,使讀者對一些相關問題產生興趣、開闊視野。在形式上,注重以專題性筆談和綜合性論文相結合。
4. 東西文明對話。跨學科性欄目。以刊發海內外學者對東西方文化、文明中的前沿問題的研究心得或最新成果為紐帶,搭建起中外學術交流、對話的橋梁,實現海內外學術研究成果的合作與共享。在形式上,以專題性筆談和綜合性論文相結合。
5. 思想者茶座。綜合性欄目。對世界、亞洲、中國人文社會科學各學科的基礎理論問題進行正本清源的梳理和闡釋,以期探索新領域,發掘新資料,建構新體系。在形式上,以綜合性論文為主。
6. 大家講演錄。實錄性欄目。刊發受邀到各大學、各學術機構作學術講演的知名學者的講演稿。儘量保持講演人的原汁原味,使讀者感受當時的氣氛。
7.“獨家評論。書評性欄目。在學理層面、學術史意義上對所評論的著作作出合理定位,指出它的進步與不足,為讀者更深刻地理解某一著作提供幫助。不“捧”不“罵”,言之有物。
8. “域外傳真。綜述性欄目。包括 專題研究綜述、重要學術研討會綜述、對國外學術期刊專欄文章的評述等。通過“述”與“評”相結合的形式,定期向中國學術界傳遞域外的最新學術動向、學術思 潮、學術流派,促使中國學者與海外學者在學術研究上保持同步並有效互動。文章追求“即時”與“速遞”。

《南國學術 》 目 錄 ( 2015 年)

2015 年 第 1 期 (2015.1月) 題 目
作 者
與 名 家 面 對 面
人文教育與中國高等教育的未來
張豈之/趙萬峰
前 沿 聚 焦

未來中國如何“現代化”
──發展經濟學的視閾

洪銀興
數碼象徵主義三重解黃鳴奮

二十世紀中國翻譯史研究的起承轉合(上)

鄒振環
時 代 問 題 論 爭
“教育”與“經典”的複雜關係
──當代中國教育界
詹福瑞
名稱·文獻·方法
──”燕行錄”研究中存在的問題
張伯偉
解釋學與理解、解釋是什麼關係
──評學術界對解釋學的一種錯誤理解
王金福
如何“將形而上學進行到底”?
──向俞宣孟研究員請教
陳 炎
思 想 者 茶 座
從別傳到經典:清代“易圖學”的重建陳居淵
  “育人”何以不能沒有“審美”
──兼論審美的“無目的的合目的性”
王元驤
“經驗”在現代社會的多重意蘊
──科學被高估的危險與哲學對常識的捍衛
[德國]施耐德
獨 家 評 論
作為“行動”的作品
──人類學視角下的當代文藝
[法國]達羅斯
域 外 傳 真
“法蘭克福學派”四代群體剖析(上)
──從霍克海默到弗斯特
王鳳才

 

2015 年 第 2 期 (2015.4月) 題 目
作 者
東 西 文 明 對 話
狄德羅的中國文化觀及其當代意義
錢林森
赫爾德與中國
──歷史哲學的開端:個體性‧移情‧歷史意識

[德國]博拉赫爾
中國儒學與日本現代化的複雜關聯
徐水生
前 沿 聚 焦

再發明與在行動
──化解人文學科世界性危機之路徑

周憲
究竟是”後李斯特主義”還是依附型模式?
──兼論”中國模式”話語對未來經濟發展的誤導
賈根良

二十世紀中國翻譯史研究的起承轉合(下)

鄒振環
時 代 問 題 論 爭
遠離文學和文本:當代西方文論困境之反思
──以耶魯解構批評和文化研究?案例
朱立元
民主優先於正義?
──評沃爾澤的民主觀
姚大志
思 想 者 沙 龍
審美愉悅的初始之源
──對文學的娛樂功能的深層次考察
[美國]顧明棟
 禮崩樂壞下”修辭立其誠”的變型
──兼論文學文體生成的歷史邏輯
胡大雷
中國傳統社會發展的獨特進路
──古代族氏組織的更替與社會流動
葉文憲
被給予的”記憶”
──歷史敘事的觀念性建構
賀昌盛
域 外 傳 真
“法蘭克福學派”四代群體剖析(下)
──從霍克海默到弗斯特
王鳳才

 

2015 年 第 3 期 (2015.7月) 題 目
作 者
前 沿 聚 焦

東亞歷史記憶 (專題討論)

東亞歷史問題對話之前景

近現代東亞的四個“戰後”

創建東亞共同歷史記憶之路徑

“歷史記憶”與“歷史共有“
──中日“國民感情”的正確解讀

 

步平

村田雄二雄

裴京漢

李長莉

 

“嵌入式治理”:中國城市民族工作的新思維沈桂萍 / 郝雨凡
同輩群體:歷史●轉型●社會影響周曉虹
從“現象學美學”到“審美現象學”楊春時
時 代 問 題 論 爭

大碰撞:國家一體化進程中的邊彊治理

徐勇
誰之“自由”?何種“共同體”?
──審視”社群共同體主義”與“新自由主義”之爭
袁祖社

名稱究竟如何指稱對象?
──社會歷史的因果描述論

陳波
思 想 者 沙 龍
信息文明論 王天思
 “高密三李”與高密詩學的歷史展開蔣寅
重新理解作家的文學世界
──莫言與《靜靜的頓河》之淵源
程光煒
奉旨抄家:乾隆朝後期的體制之彀與官場生態馬俊亞
域 外 傳 真
莫斯科外來移民的醫療服務琳達 庫克
西方當代文論的五副面孔陸揚
新世紀以來德國中學歷史教科書中的當代中國形象孟鍾捷

《南國學術 》 目 錄 ( 2014 年)

2014 年 第 1 期 (2014.4) 題 目
作 者
名 家 面 對 面
獨立思考:學術進步的核心要義
── 關於消除中國傳統文化弊端的對話
張世英、天平
未來中國政治之走向
──關於“中國式自由主義”發展路徑的對話
李澤厚、干春松
社會科學如何對社會現象作出有效解釋
──關於“機制”、“工具箱”問題的對話
[美國]喬恩●埃爾斯特、郭忠華
前 沿 聚 焦

民主還是民粹
──中國的民意政治

俞可平
協商型民主化:一條邁向民主之路[新加坡]何包鋼

超越“文化主義”
──走向亞洲世紀的“全球社會科學”

[澳大利亞]卡尼什卡● 賈亞蘇利亞
時 代 問 題 論 爭
藝術理論:二十世紀的問題與貢獻周憲
新經典主義文學入侵哲學領地殘雪、鄧曉芒
緣文化、網絡文化與民族凝聚力黃鳴奮
東 西 文 明 對 話
探索與展望:從西方現代性到中華現代性[加拿大]沈清松
複雜現代性的共同體危機及其現實拯救
──基於城市哲學與城市批評史的研究視角
陳忠
語言研究的漢學主義
──西方關於漢語漢字性質的爭議
[美國]顧明棟
大 家 講 演 錄
中國傳統道德修養的基本內涵
──以“慎獨”為中心
陳來
獨 家 評 論
章學誠是“近代”意義上的“學者”嗎
──評山口久和《章學誠的知識論》
吳震
域 外 傳 真
美國“中國學”:進展 ● 階段 ● 走向朱政惠
二O一三年美歐政治學名刊中的比較政治學研究闕天舒

TOP

2014 年 第 2 期 (2014.6) 題 目
作 者
名 家 面 對 面
價值體系的重建與人類文明的重構
── 關於“人類文明建構”的對話
章開沅、陳才俊
全球化時代的“激進主義”
──來自歷史社會學的關注
[英國]克雷格●卡爾霍恩、郭台輝
東 西 文 明 對 話
蘇黎世對話

“天下”抑或“世界性”:採取攻勢的中國政治文化

尋找跨文化的“聚點”

 

[德國]恩諾●魯道夫

趙汀陽

文化研究三題議俞吾金

“陰陽” “五行”學說的文化反思

陳炎
思 想 者 茶 座
將形而上學進行到底俞宣孟
私有制:追根溯源後的觀念糾偏韓東屏
探尋“共和”之真諦
──對“共和”十義的學術考察
程廣雲
傳統中國繪畫的現代之路
──以潘天壽的藝術探索為?索
高建平
前 沿 聚 焦
什麼是最好的歷史學(專題討論)

後現代史學在“最好的歷史學”中的角色

走向“共感”與“批評”相融合的新歷史學

什麼是最好的歷史研究:以蔣介石研究的三個面向為例

“最好的歷史學”創造者們的共性

歷史的知識之光如何點亮

 

古偉瀛

[韓國]白永瑞

陳紅民

[加拿大]邱燕凌

潘光哲

“和同”與“分合”之間
──當代價值思維習慣的改變與超越
李德順
社會性的終結與現代社會理論面臨的挑戰王曉升
大 家 講 演 錄
不公平現象的因果及消解
──美國對中國的鏡鑒
[美國]約瑟夫●斯蒂格利茨
域 外 傳 真
中文媒體在北美的五次轉型[美國]吳琦幸
當今英美國家政治哲學研究的新進展李佃來

TOP

 

2014 年 第 3 期 (2014.9) 題 目
作 者
名 家 面 對 面
學派•學術個性•中國史觀
── 關於“王權主義學派”問題的對話
劉澤華、李振宏
身體美學•康德美學•新實用主義
──對相關問題的商討與交流
[美國]理查德•舒斯特曼、朱立元、張寶貴
東 西 文 明 對 話
“世界主義”及其之於中國的意義王 寧
中國“西方史學史”之史:歷程•現狀•展望 張廣智

單一與多元:對世界主流文化之省思

[墨西哥]霍藤沙•居雷爾•貝瑞
時 代 問 題 論 爭
二十世紀之初的中國城市革命及其重大影響吳松弟
“中”“西”“馬”對話:現實要求•學理依據•未來前景張曙光
前 沿 聚 焦
還原一段歷史真相
──對中朝關係史研究的回顧與思考
沈志華
分解、整合後的歷史唯物主義重建
──西方馬克思主義與“正統”馬克思主義爭論之實質
孫承叔
“人類整體觀經濟學”:理論探索與研究架構鍾茂初
思 想 者 茶 座
中國哲學“知”的觀念與“李約瑟難題”陳嘉明
“權力中心論”與“多元開放網絡”
──古代亞洲國際格局新論
[新加坡]王貞平
域 外 傳 真
二十世紀西方語言哲學回眸 陳  波

TOP

2014 年 第 4 期 (2014.11) 題 目
作 者
東 西 文 明 對 話
中西“本體”的差異與融通之道
── 兼與朱利安教授對話
[美國]成中英
在中西思想之間辨識出“間距”
──對成中英教授的回應
[法國]朱利安
“本體”主體化與“主體”本體化
──評成中英的“本體詮釋學”與朱利安的“間距”觀
尤西林
前 沿 聚 焦
東亞的未來:概念•方法•視野
──歐盟的借鏡
韓水法
從“作為詩學的美學”走向“作為美學的詩學”
──中國美學由“審美工藝學”向“生活意義論”的轉型
徐岱

區域•地方•地域:空間維度下的歷史研究

魯西奇
時 代 問 題 論 爭
作為“知識”的近代中國佛學之書寫
──以民國時期佛學概論與通史為例
龔雋
一個理論旅行的學術史考察
──馬克思主義登陸中國後的傳播
陸揚
“後新儒學”對“後現代”的哲學反思
──從“公民儒學”與“仁恕思想”起論
林安梧
思 想 者 茶 座
“比較文明學”的中國話語方漢文
語言•情感•生存:宗教哲學的方法論問題謝文郁
超越“唯物主義”與“唯心主義”的對立
──馬克思一個重要而被人們忽視的思想
安啟念
身體──性別與西方審美文化的分野王曉華
域 外 傳 真
薪火相傳二百年
──法蘭西學院“漢學講座”回望
耿昇
學 人 心 語
尋覓被隱匿的意義
──二十年來從事電影文化修辭批評
王一川
《南國學術》二O一四年分欄總目錄天 流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