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正文

《宋史研究集》1-36辑目录及其下载地址

叙拉古之惑案:最近在研究宋史,发现台湾那边有一套宋史的研究论文集不错,推给有需要的朋友。可点击文末左侧“阅读原文”下载。如果打不开,可直接搜索“宋史研究集 pdf”寻找。

第一辑

一 南宋蜀本南华真经梭记 24

二 宋泉州等地之祈风 54

三 宋代摩尼教 22

四 宋代东京对于杭州都市文明的影响 6

五 陆象山学述 24

六 北宋稻米的产地分布 46

七 绍兴十二年以前南宋国情之研究 30

八 关于宋明刊本水经注 8

九 宋余玠设防山城对蒙古入侵的打击 12

十 宋金海上联盟的概观 16

十一 南宋杭州之国立大学 8

十二 宋初四川王小波李顺之乱 22

十三 北宋几个大思想家的井田论 6

十四 宋代川茶之产销 16

十五 北宋刊南宋补刊十行本史记集解跋 10

十六 北宋刊南宋补刊十行本史记集解后跋 10

十七 宋刊本魏了翁周易集义跋 2

十八 宋代的太学 40

十九 范仲淹对于宋代学术之影响 10

二十 宋代的学规和乡约 26

二十一 辛稼轩的一首菩萨蛮 6

二十二 辛稼轩题造口菩萨蛮抉隐 8

二十三 宋代一个砺策的检讨 48

二十四 论宋代相权 8

二十五 朱子与陆象山的交谊辩学的经过 10

第二辑

一 朱子与校勘学 30

二 鹅湖之会朱陆异同略说 8

三 宋儒的思想方法 28

四 宋代闰秀艺文考略 18

五 国立中尺图书馆藏元刊本刘隶分韵题记 4

六 芦浦笔记各种版本的比较研究 12

七 跋芦浦笔记各种版本的比较研究 4

八 南宋已国史补 18

九 宋蒙钓鱼城战役中能耳夫人家世及王立与合州获得保全考 18

十 梅尧臣碧云騢与庆历政争中的士风 16

十一 澶渊之盟的研究 42

十二 宋代士大夫对商人的态度 14

十三 北宋台谏争与濮议 22

十四 宋代伪组织之始末 10

十五 宋金与元的乡里制度概况 10

十六 宋代河流之迁徒与水利工程 28

十七 宋末的通货膨胀及其对于物价的影响 44

十八 南宋人体牺牲祭 16

十九 宋代的州学 20

二十 东坡先生在杭事述 8

二十一 晚宋政争中之刘后村 34

二十二 洪容斋先生年谱 70

二十三 徐梦莘考 42

第三辑

一 唐宋时代文化 6

二 契丹汉化的分析 26

三 宋代四明之学风 40

四 中国学术史上汉宋两派之长短得失 22

五 四库提要与宋史艺文志之关系 8

六 两宋春秋学之主流 20

七 王安石曾布与北宋晚期官僚的类型 26

八 宋太宗晋邸幕府考 22

九 元代在缅设置缅中行省考 18

十 元初李璮事变的分析 26

十一 绍兴十二年以前南宋国情之研究 30

十二 宋代宰相名称与其实权之研究 20

十三 宋代通商口岸简述 16

十四 南宋杭州的消费与外地商品之输入 40

十五 宋代的商税网 30

十六 释女真 34

十七 燕云十六州的地理分析 28

十八 南宋小报 4

十九 耶律大石新传 28

二十 李焘评传 44

二十一、二十二 茶与唐宋思想界的关系、宋干兴历积年月法朔余考 52

第四辑

一 朱熹八朝名臣言行录的原本与删节本 16

二 张棣金国志即金图经的探讨 12

三 蔡襄著作考 18

四 司马光和资治通鉴 16

五 宋元之际的学者-金履祥和他的遗着 32

六 余玠评传 64

七 刘后村之家世与交游 30

八 略论宋代地方官学和私学的消长 20

九 宋代的学校教育 30

十 宋代贡举制度 36

十一 论宋宰辅互兼制度 34

十二 宋代出售度牒之研究 52

十三 辽朝于越考 42

十四 南宋地方志中有关两浙路商税史料之分析研究 8

十五 南宋稻米的生产与运销 40

十六 西域和中原文化对蒙古帝国的影响和元朝的建立 18

十七 论北宋国防及其国运的兴废 32

十八 宋高宗「赐岳飞死于大理寺」考注 10

十九 宋词配宋乐的尝试 38

第五辑

一 朱子的辨伪学 26

二 朱子家学与师承 20

三 涵养与察识 22

四 宋故四川安抚制置副使知重庆府彭忠烈公事辑 26

五 黑鞑事略中所说窝润台汗时代胡丞相事迹考 24

六 张留孙与元初政治 16

七 王铣生平考略 34

八 刘恕及其史学 18

九 朱弁和他的曲洧旧闻 16

十 刘祁与归潜志 26

十一 北宋商税在国计中的地位与监税官 8

十二 宋代考场弊端兼论士风问题 20

十三 宋代人口考实 44

十四 谈元代的马政 28

十五 关于中国军队的编制名称-都与指挥 12

十六 宋代市舶司的设置 62

十七 元朝的录事司考 26

十八 论宋太祖之创业开国 50

十九 南朱建炎御营司制度 14

第六辑

一 元初封龙山三老之一的李治与关于他的若干问题 38

二 白仁甫交游生卒考 22

三 岳飞 22

四 元代金华文人方凤与柳贯 26

五 岩叟墨梅卷的时代 8

六 岳飞在南宋当时的声誉和历史地位 10

七 宋代佛教对史学之贡献 30

八 宋代史学的发展 52

九 由宋史之取材论私家传记的史料价值 34

十 辽朝御帐官考(二本) 62

十一 辽代千人邑之研究 8

十二 宋元时代泉州之桥梁研究 22

十三 说旧元史中的秃鲁花(质子军)与元朝秘史中的土儿合黑(散班) 34

十四 元代中书省的地位与组织 8

十五 宋代南方的虚市 14

十六 北宋商人的入中边粮 8

十七 宋代的养老与慈幼 30

十八 宋代信用通货之演变 28

十九 宋代猺乱编年纪事 30

二十 宋代屯田与边防重要性 10

二十一 黑风峒变乱始末 50

第七辑

一 理学与艺术 22

二 宋太祖时太宗与赵普之政争 26

三 曹元山坐世牛考 10

四 司马光之史学及其政术 24

五 判院讨源 32

六 辽金贡举制度 36

七 宋代佛教对中国印刷及造纸之贡献 24

八 从科举与舆服制度看宋代的商人政策 12

九 岳坷的事迹与著作 18

十 宋辽金史的纂修与正统之争 28

十一 宋明间白银购买力的变动及其原因 38

十二 真元妙道要略的由坚骨时代及相关的火药史问题 20

十三 论北宋末年之崇尚道教上 102

十四 北宋解盐的生产、运销和财政收入 14

十五 宋代公使库、公使波与公用钱间的关系 34

十六 李楼年与南宋土地经界 40

十七 宋代市舶司的职权 76

十八 「荒阳比事」之史料价值 16

十九 宋代蚕丝业的地理分布 34

二十 宋元丰改制前之宰相机关与三司 16

第八辑

一 黄东发学述 28

二 宋代正统论的形成背景及其内容 26

三 辽太宗的中原经营与石晋兴亡 86

四 宋代相权形成之分析 30

五 宋代佛教对旅游之贡献 36

六 论北宋末年之崇尚道教下 72

七 自宋至明政府岁出入中钱银比例的变动 22

八 熙宁变法丛考 12

九 宋朝的刑书 34

十 宋代户等考 10

十一 宋代和买绢之研究 58

十二 宋代茶书考略 30

十三 宋代太学发展的五个重要阶段 42

十四 印刷术对于书籍成本的影响 10

十五 五代迄宋初沙州归义军节度使领州沿革考略 8

十六 徐梦莘年表 28

十七 蒙古帝国时代对土番的经略 42

十八 宋元以来湖南东南的瑶区 58

第九辑

一 宋代佛教对书法之贡献 62

二 宋初弭兵论的检讨(九六○-一○○四) 36

三 宋王台与宋季之海上行朝 48

四 北宋积弱的三种新分析 52

五 宋代官制探微 70

六 北宋选人七阶试释 8

七 北宋台谏制度之转变 62

八 辽金文官任用制度 54

九 宋代的宗学 24

十 论宋代书院制度之产生及其影响 58

十一 宋代中央对地方施政之路的区划 10

十二 游牧民族军事行动的动机 28

十三 李心传年谱 62

十四 吴郡志考略 6

十五 判院讨原剩义 8

十六 「杨家将」的事迹 14

第十辑

第十辑计收论文十五篇,都三十四万言。

一 宋代佛教对绘画的贡献 58

二 北宋庆历改革前后的外交政策 34

三 北宋对吐蕃的政策 52

四 宋代古文运动之发展研究 72

五 元佑六年宋朝向高丽访求佚书问题 12

六 南宋之督府制度 16

七 宋孝宗及其时代 58

八 欧阳修五代史记之研究 52

九 朱熹的政治论 16

十 宋代注辇国使娑里三文入华行程考 16

十一 蒲甘国史事零拾 16

十二 文莱宋碑的发现及其价值 26

十三 蔡京与讲议司 16

十四 石湖集考略 12

十五 岳飞生平任官职称与其身后之殊荣 16

第十一辑

一 北宋科举制度研究(上) 72

二 宋代之祠禄制度 26

三 宋代佛教对泉源之开发与维护 26

四 宋代边郡之马市及马之纲运 22

五 南宋农村的土地分配与租佃制度 48

六 宋代走马承受公事考 28

七 宋商在宋丽贸易中的贡献 40

八 宋夏关系之研究 68

九 契丹族源流考 28

十 辽金地方政治制度之研究 100

十一 重谈宋人图书之学 6

十二 两宋十三朝会要篡修考 24

十三 相台岳氏九经三传刻梓人为岳浚考 16

十四 石湖纪行三录考略 8

十五 宋代陈旉的「农书」 8

十六 附录 16

第十二辑

一 宋代佛教建筑举隅 30

二 北宋科举制度研究(下) 82

三 宋代兵制初探 34

四 宋金议和之新分析 22

五 宋金攻辽之外交 16

六 宋金海上联盟的研究 62

七 南宋农村户口概况 50

八 宋时伊斯兰教徒底香料贸易 52

九 宋代海上通商史杂考 54

十 契丹对女真统治的反抗 46

十一 女真族系考 18

十二 读宋史筌高丽传 20

十三 从遵尧录观宋初四朝之军事与政治 14

十四 由宋史质谈到明朝人的宋史观 26

十五 桂海虞衡志考略 8

第十三辑

本辑收有论文十三篇,包括宋代的理学、宗教、政治、经济、财政、科技、人物以及书志等都三十万言。

一 朱熹集新儒学之大成 38

二 南宋湘学与浙学 22

三 北宋科举制度研究续(上)-进士诸科之解省试法(上) 130

四 南宋君主和言官 8

五 北宋之边防 32

六 宋代僧徒对造桥的贡献 28

七 宋代役法与户等的关系 22

八 南宋的农家劳力与农业资本 38

九 宋代书禁与椠本之外流 10

十 罗愿著作考 16

十一 郑着袁枢年谱补正 14

十二 遵尧录史事疏证 114

十三 岳武穆夫人李孝娥女士事迹 8

第十四辑

一 金代与南宋在思想史上的再估价 8

二 南宋浙东的史学 44

三 北宋科举制度研究续(下)-进士诸科之解省试法(下) 138

四 元代科举制度 30

五 宋代监牧 16

六 宋枢密院与宋国势之关系 10

七 北宋对西夏的和市驭边政策 34

八 补宋史周麟之传-兼论宋史中的缺传 34

九 我国饮茶成风之原因及其对唐宋社会与官府之影响 98

十 契丹二元政制与元魏之关系 14

十一 南宋的农产市场与价格 48

十二 略论南宋时代的归正人 44

十三 石湖纪行三录考 8

十四 南宋宁宗庆元三年(一一九七)大奚山(今香港大屿山)岛民作乱姞末考 28

第一十五辑

一 宋代宰相制度 杨树藩 一

二 宋代宰枢分立制之演变 迟景德 三五

三 宋太祖至仁宗朝乡贡考 林瑞翰 六三

四 北宋科举制度研究再续──进士诸科之殿试试法(上) 金中枢 一二五

五 契丹渔猎生活与北魏之关系 赵振绩 一八九

六 金初的功臣集团及其对金宋关系的影奋 王明荪 一九九

七 元代的儒户──儒士地位演进史上的一章 萧启庆 二二七

八 宋代茶之产区及其它种类与产量 朱重圣 二九一

九 宋代湖北路两江地区的变乱 李荣村 三五一

十 南宋农村的经济协调 梁庚尧 四一一

十一 瓜沙曹氏兼事宋、辽颠末 苏莹辉 四五五

十二 花光仲仁的生平与墨梅初期的发展 翁同文 四六五

十三 南宋初开封尹宗泽〔建炎元年七月~二年七月) 葛绍欧 四九一

十四 马廷鸾的学行与政治思想 叶鸿洒 五二一

十五 世界各国研究宋史近况简述 宋晞 五四七

第十六辑

本辑收有论文十四篇,都四十五万言,内容包括政治(科举、官制、外交)、社会、经济、科技、区域研究(地区、城市、山脉)及人物研究等。

本辑内容以宋代为主,元代只有一篇。

1 北宋科举制度研究再续──进士诸科之殿试试法(中) 126

2 宋代制科考 28

3 北宋宰相的名称与官阶 48

4 北宋科技进步原因之探讨 62

5 宋代之中越关系 52

6 北宋茶之运销制度 76

7 论南宋乡都职役之特质及其影响 130

8 北宋对四川的经营 76

9 南宋时四川特殊化之分析 48

10 南宋城市的发展 78

11 元丽关系中的王室皇姻与强权政治 34

12 晁公武研究 26

13 论范成大知处州 12

14 新安志中之黄山 16

附录 8

第十七辑

一 从《资治通鉴》看司马光史谕 宋晞一

二 朱熹之排佛及其对王安石之评价 蒋义斌 一五

三 宋代三省长官废置之研究 金中枢 三九

四 宋代的日历和玉牒之研究 王德毅 九三

五 南宋宰辅带衔编修制度 梁天锡 一二五

六 从澶渊之盟对北宋后期军政的影响看靖康之难发生的原因 廖隆盛 二一九

七 宋高宗与金讲和始末 迟景德 二五五

八 宋代以丝织品作为赋税的收入与支出情形 趟雅书 二九九

九 宋代寺院的工商业经营 黄敏枝 三五五

十 辽朝皇室的婚姻硏究 王民信 三九七

十一 谕范氏义庄 陈荣照 四二七

十二 王安石知鄞时之治续与佛缘 程光裕 四五三

十三 南宋活字印刷史料及其相关问题 黄宽重 四八一

十四 宋元时代苏州的农业发展 梁庚尧 四九三

十五 略述元代朱学之盛王明荪 五二七

十六 江汉先生赵复之北上与太极书院之设立 叶鸿洒 五四五

第十八辑

本辑收有宋史、西夏史论文一十三篇,都三十万主言。论其内容,有关政治、社会、经济、教育、军事、名迹与史料等方面。

1 宋徽宗的决策避敌与内禅 28

2 史浩与南宋孝宗朝政局─兼论孝宗之不久相 50

3 宋代官员数的统计 26

4 宋代两浙路的寺院与社会 40

5 宋代几种社会福利制度─居养院、安济坊、漏泽园 54

6 明州在宋丽贸易史上的地位 12

7 宋代太学之取士及其组织 50

8 宋代四川地区的州县学 88

9 南宋时代邑州的横山寨 40

10 浅探北宋兵器之一─「枪」的种类及其用途 26

11 宋代明州之著名山寺 38

12 宋元地方志的史料价值 22

13 「西夏」国名杂谈 26

第十九辑

一 论「庆历圣德诗」与「庆历之治」 林天蔚 一

二 从司马光十科举士看北宋的举官制度 金中枢 三一

三 王安石洪范传中的政治思想 王明荪 四九

四 宋宰辅领礼仪诸差遣之分析 粱天锡 六七

五 宋代湖州的文教 葛绍欧 一一七

六 边粮运输问题与北宋前期对夏政策的转变 梁庾尧 一八三

七 南宋政治初探──高宗阴影下的孝宗 柳立言 二〇三

八 南宋飞虎军:从地方军到调驻军的演变 黄宽重 二五七

九 蔡襄与欧阳修之情谊 程光裕 二九三

十 汪藻对纂修史书的贡献 王德毅 三一七

十一读《宋史筌.通民传》 宋晞 三三七

附录

中华民国国际宋史研讨畲志略 宋晞 三四九

中华民国国际宋史研讨会双麇目录 三六一

第二十辑

一 宋太宗与宋初两次篡位 刘子健 一

二 宋代明州州治鄞县城乡之发展 宋晞 一三

三 论宋代对外贸易中广州的繁荣问题 林天蔚 二七

四 南宋的巿镇 梁庚尧 五三

五 南宋建康军府之形成与发展 梁天锡 一二二

六 车盖亭诗案研究 金中枢 一八三

七 宋代的功德坟寺 黄敏枝 二五七

八 南宋茶商武力的发展:内乱与御侮 黄宽重 三二七

九 金修国史及《金史》源流 王明荪 三六五

十 蔡襄在闽之仕宦生涯 程光裕 三九一

十一 宋代湖州莫氏事迹考 葛绍欧 四三三

十二 袁枢与《通鉴纪事本末》 王德毅 四五五

十三 柯维麒《宋史新编》述评 陈学霖 四八九

十四 虞集《道园类稿》在元史研究上的价值 刘元珠 五二七

第二十一辑

一 宋代的敦遣制度 金中枢 一

二 宋代的起居注与时政记之研究 王德毅 五五

三 从南宋机速房的建立──论宋代君权与相权的升降 林天蔚 九七

四 从官箴看宋代的地方官 柳立言 一一七

五 北宋交子界制考 侯家驹 一五五

六 韩范执政兼宣抚使考 梁天钖 一六七

七 论李觐的富民思想 陈荣照 二〇五

八 黄景源《江汉集》中的宋奸臣论 宋晞 二一二

九 宋代徽州的文教 葛绍欧 二三三

十 靖康之难对南宋以后中国传统天文学发展的影响 叶鸿洒 二五七

十一 苏帅石刻《天文图》新探 黄一农 二九三

十二 宋元时代泉州桥梁建筑与港巿繁荣的关系 程光裕 三一七

十三 南宋「琉球」与「毗舍耶」的新文献 黄宽重 三四一

十四 契丹族系源流考 赵振绩 三五七

第二十二辑

一 「杯酒释兵权」新说质疑 柳立言 一

二 宋初严惩赃吏 金中枢 二一

三 王安石新法中募役法与保甲法的结合 宋晞 六五

四 北宋科技发展重要特色之分析 叶鸿洒 八一

五 从害韩到杀岳:南宋收兵权的变奏 黄宽重 一一 三

六 南宋的社仓 梁庚尧 一四一

七 范仲淹对桑梓的贡献及其生活情趣 程光裕 一七七

八 范仲淹对宋代地方教育的贡献 葛绍欧 二〇七

九 范仲淹与余靖 林天蔚 二三五

十 毕升身世及其胶泥活字版考释 翁同文 二五七

十一 宋代澶州晁氏族系考 王德毅 二八七

十二 全真教祖王重阳思想初探 蒋义斌 三〇五

十三 马端临对胡寅史论的看法 张元 三二九

十四 辽金之史馆与史官 王明荪 三六一

书评

十五 宋代社会与家庭:评三本最近出版的宋史著作 李弘祺 三八五

十六 评《岳飞新传》 李安 四〇九

第二十三辑

一 论五代初归义军节度使的多边外交 苏莹辉 一

二 宋初的反战谕 王明荪 二七

三 权威的象征──宋页宗大中祥符时代(一〇〇八—一〇一六)探析 刘静贞 四三

四 宋辽澶渊之盟新探 柳立言 七一

五 北宋宰辅带衔编修校译考 梁天锡 一九一

六 从王安石的先王观念看他与宋神宗的关系 张元 二七三

七 宋神宗时代西北边粮的筹措 梁庚尧 三〇一

八 宋代官府、官吏兼营商业及其影奋 宋晞 三一七

九 宋代的提举学事司 葛绍欧 三三九

十 孙明复的经学初探 金中枢 三五五

十一 徐兢《宣和奉使高丽国经》的史料价值 王德毅 四二三

十二 北宋蜀茶博马之研究 江天健 四三九

十三 宋代四明袁氏家族研究 黄宽重 四七九

十四趟鼎与宋室南渡政局的开系 黄繁光 五一九

第二十四辑

一 宋代的经学当代化初探──聂崇义的三礼图学 金中枢 一

二 论范仲淹在两浙路任知州时的贡献 宋晞 三九

三 范仲淹的政治理念与实践──藉仁宗废后事件为论 刘静贞 五三

四 司马光对东汉曹魏歴史的理解 张元 七七

五 宋代的户多口少现象──对有关户口统计制度的分析 苏基朗 一〇七

六 从族谱资料中浅论宋代中原士族迁粤之两道及其史事 林天枢 一三三

七 宋代府州的贡院 葛绍欧 一五一

八 宋夏战争中对于横山之争夺 江天健 一七七

九 试探北宋医学教育之发展 叶鸿洒 二一五

十 宋代的地图学 程光裕 二二七

十一 南宋的贡院 梁康尧 二三九

十二 李淑的政事和史学 王德毅 二八三

十三 《胡澹庵集》的传本与补遗 黄宽重 三〇三

十四 从赵鼎《家训笔录》看南宋浙东的一个士大夫家族 柳立言 三五七

十五 郝经之史学 王明荪 四三七

十六 蒙古族系考 赵振绩 四六五

十七 曹元忠仕履与卒年新考 苏莹辉 四八七

第二十五辑

一 从宋元地方志看宋代两浙路各地人口的变动 宋晞 一

二 北宋陕西路沿边堡寨 江天健 二七

三 试探北宋火药武器的研制与应用 叶鸿丽 五九

四 宋代伎艺人的社会地位 梁庚尧 八一

五 女无外事?──墓志碑铭中所见之北宋士大夫社会秩序理念 刘静贞 九五

六 浅谈宋代妇女的守节与再嫁 柳立言 一四三

七 韩绛宰辅兼宣抚使考 梁天锡 一八五

八 宋初教肖家胡瑗──体用之学的实践 陈荣照 二二七

九 邵康节的「以物观物」致圣说 苏基朗 二四七

十 宋代的经学当代化初探续(上)──王昭素、柳仲涂、胡周父,附黄敏求等的经学 金中枢 二六三

十一 苏轼的史论 张元 二八一

十二 读宋史胡舜陟传 程光裕 三一五

十三 元代之史馆与史官 王明荪 三三九

十四 元好问的生平及其史学 王德毅 三五九

十五 海峡两岸宋史研究动向 黄寛重 三七九

第二十六辑

一 宋代学术与宋学糟神 宋晞 一

二 宋代的经学当代化初探绩(下)──崔颐正、邢叔明,附杜文周、孙宗吉、冯道宗等的经学 金中枢 三三

三 北宋对于西北沿边蕃部的政策 江天健 五九

四 北宋元丰伐夏战争的军粮问题 梁庚尧 一三一

五 论宋代官府工场之工匠来源 韩桂华 一七五

六 马扩与两宋之际的政局变动 黄宽重 二一一

七 以阉为将:宋初君主与士大夫对宦官角色的认定 柳立言二四九

八 张浚执政兼宣抚使处置使考 梁天锡 三〇七

九 宋代的河内向氏及其族系 王德毅 三七三

十 马光祖三知建康府的政绩 葛绍欧 三九九

十一 宋代戦争史之教学—以郾城、朱仙镇战役为例 程光裕 四一七

十二 元代科举与菁英流动──以元统元年进士为中心 萧启庆 四四五

十三 元代之吏书 王明荪 四九九

第二十七辑

1 宋代的经学当代化初探再续 58

2 宋代同居制度下的所谓「共财」 86

3 析论宋代纲运之涵义 32

4 北宋蕃兵 42

5 南宋浙东的理学 16

6 南宋对地方武力的利用和控制:以镇抚使为例 72

7 南宋的淮浙盐场 88

8 南宋广东摧锋军 48

9 孙甫的生平及其史学 22

10 《鲒崎亭集》中之胡舜陟 16

11 汉人世家与边族政权-以辽朝燕京一大家族为中心 62

12 元史札记 20

第二十八辑

一 宋代士大夫的道德观 28

二 北宋英宗濮议之剖析 36

三 宋代公教人员退休制度研究(一) 116

四 论北宋与高丽间的文化与贸易关系 14

五 赵宋敦煌曹氏之睦邻政策与多边外交 12

六 宋人生子不育风俗试探-经济性理由的检讨 58

七 南宋福建钞盐法的推动及其失败 36

八 福建左翼军-南宋地方军演变的个案研究 74

九 袁枢《通鉴纪事本末》与「纪事本末体」 66

十 胡三省史学新探:简论《通鉴胡注》与《胡注表微》 22

十一 耶律休哥与辽宋战争 36

十二 女真族系源流考异 24

十三 李纯甫之三教思想 20

十四 党项拓拔氏之崛起 34

十五 元色目文人金哈剌及其《南游寓兴诗集》 30

第二十九辑

一 宋代国子祭酒初探 14

二 宋代公教人员退休制度研究(二) 136

三 析论宋代纲运之涵义 34

四 北宋西北地区官方木材产销 28

五 宋神宗时期中书检正官之研究 60

六 从损子坏胎的报应传说看宋代妇女的生育问题 46

七 两宋闽南广东外贸瓷产业的空间模式:一个比较分析 72

八 南宋建炎御营司制度 22

九 南宋四川官盐与地方财政 26

十 李觏「国家战略」思想初探 42

十一 朱熹知南康军时之治绩 32

十二 宋代的成都范氏及其世系 24

十三 读宋史筌蒙古传 16

十四 辽与北汉兴亡的关系-兼论辽与后汉、后周政权转移的间接关系 70

十五 李德明时代的西夏政权 30

十六 元初儒士郝经的理念及其际遇 48

十七 元代的通事和译史:多元民族国家中的沟通人物 80

十八 瓜沙史事论丛 24

第三十辑

一 宋代的圣政和寳训之研究 王德毅 一

二 宋代公教人员退休制度研究(三上) 金中枢 二七

三 宋代佛教南宗禅宗统与官居士考 梁大锡 〇五

四 佛祖统纪中的本迹观 蒋义斌 一五九

五 宋代的家庭纠纷与仲裁:争财篇 柳立言 一八七

六 北宋时期与西方诸国陆路贸易 江天健 二六五

七 宋元时代与丽、日的交通贸易关系 宋晞 三一一

八 南宋教学行业舆盛的背景 梁庾尧 三一七

九 试探南宋地方官在农政推动上的贡献 叶鸿洒 三四五

十 绍定四年蒙军强行假道宋境考 李天呜 三七三

十一 宋史研究的重要史料──以中国大陆地区出土宋人墓志资料为例 黄宽重 四一九

十二 辽太宗入主中国失败的琛讨 蒋武雄 四七一

十三 瓯脱与斡耳(鲁)朵之关系 赵振绩 四九三

十四 蒙元时代高昌偰氏的仕宦与汉化 萧启庆 五一三

第三十一辑

一 宋代公教人员退休制度研究(三下) 金中枢 一

二 异论相搅──北宋的变法及其纷争 宋晞 一二三

三 宋代的上蔡祖氏及其世系 王德毅 一三七

四 印刷与考试──宋代考试用参考书初探 刘祥光 一五一

五 宋代太湖平原农业生产问题的再榜讨 梁庚尧 二〇一

六 两淮山水寨──南宋中央对地方武力的利用与控制 黄宽重 二六一

七 宋代地方官廨的修建 江天健 三〇九

八 南宋狱讼判决文雾中的「健讼之徒」 刘馨珺 三五七

九 唐宋食疗概念与行为之传衍 陈元朋 四三一

十 蒙古统治与中国文化发展 萧启庆 五三五

第三十二辑

一 宋代洛学之流派 宋晞一

二 马端临与《文献通考》 王德毅 一一

三 杜充、沈该与宋高宗──兼论宋高宗的用人与施政 王明 三九

四 宋代四明士族人际网络与社会文化活动—以楼氏家为中心的观察 黄宽重 一一三

五 宋代贡举殿试策与政局 宁慧如 一八三

六 北宋河北路造林之研究 江天健 二三一

七 宋微宗北伐燕山时期的反对意见 李天鸣 二五七

八 南宋的军营商业 梁庚尧 三一七

九 南宋中晚期的役法实况──以《名公书判清明集》为考察中心 黄繁光 三九一

十 契丹与西夏族系之关系 赵振绩 四五五

十一 元朝科举江南士大夫之延续 萧启庆 四七五

十二 从徽州文人的隐与仕看元末明初的忠节与隠逸 刘祥光 五二七

第三十三辑

一 宋朝馆阁的建置和职始考 金中枢 一

二 宋元画院与科举 梁庚尧 四九

三 朱熹论科举 宁慧如 一二五

四 司马光疑孟及其相关问题 夏 长朴 一六七

五 郑樵《通志》──二十略的撰述与诗教 蒋义斌 二一五

六 书写与事实之间──《五代史记》中的女性像 刘静贞 二六七

七 欧阳修《五代史记》的君臣秩序观—以对后周世宗的评价为例 林煌达 二九九

八 人际网络、社齿受化活动与领袖地位的建立—以宋代四明汪氏家族为中心的观察 黄宽重 三二七

九 论宋代狱讼中「惰理法」的运用 刘罄珺 三七三

十 试论宋人别集的史料赝值──以张方平《乐全集》为例 韩桂华 四四一

十一 宋史研究及其工具书 王德毅 四六九

十二 宋元的弩炮部队 李天呜 四九七

十三 元代蒙古色目进士背景的分析 萧启庆 五六七

第三十四辑

一 南宋初年宰相评介之一──吕颐浩 徐永辉 一

二 陈康伯与南宋初期政局 王明 三一

三 贾涉事功述评──以南宋中期淮东的防务为中心 黄宽重 九三

四 贾似道与襄樊之战 方震华 一三一

五 欧阳修史学探微──以《新唐书》本纪论赞为核心 叶泉宏 五三

六 永留青史与青史永留:胡寅的史学关怀 杨宇勋 一九一

七 宋本《列女传》的编校及其时代──文本、知识、性别 刘静贞 二二七

八 北宋的虫灾与处理政策演变之探索 叶鸿洒 二六七

九 建康府在宋元时代的地位 王德毅 三〇五

十 《严州图经》与《景定严州续志》比较研究 宁慧如 三三七

十一 家族合作、社会声望与地方公益:宋元四明乡曲义田的源起与演变 染庚尧 三七五

十二 元季色目人的社会网络:以偰百辽逊青年时代为中心 萧启庆 四一九

十三 元代犯奸罪试析 游惠远 四六九

十四 《饮膳正要》所见元人在营养学的贡献 马德程 五二九

第三十五辑

一 宋代士大夫的辞官风气 王德毅 一

二 圣人之书与天理的恒常性:朱子的经典诠释之前提假设 吴展良 〇二七

三 墓志铭的史料价值与限制——以两件宋代墓志资料为例 黄宽重 〇六三

四 略论宋代北方瓷器铭记与民间制瓷业的发展 韩桂华 〇八七

五 南宋四川的引盐法 染庚尧 一三三

六 宋代官方的祈祷 沈宗宪 一八五

七 宋婢妾、女鬼和宋代士人的焦虑 刘祥光 二四七

八 元朝的区域经济分权与政军合一 ——以行院与行省为中心 萧启庆 四二七

九 姚从吾教授传记 王德毅 四六九

十 刘子健先生传略兼论旅美华裔文史专业者的的历程 周明之 四八五

十一 方杰人师对宋史研究的贡献 梁庚尧 五〇五

十二 赵铁寒先生传 王德毅 五一七

十三 主持「宋史座谈会」的回忆 宋晞 五二五

十四 宋史座谈会简介 王德毅 五三七

十五 宋史座谈会第一至一五八次集会一览表 五四五

十六 宋史研究集第一至三十五辑总目录 五五九

第三十六辑

一 从李心传《道命录》论宋代道学的成立与发展 夏长朴 一

二 文武纠结的困境——宋代的武举与武学 方震华 六七

三 晩宋士大夫的气节 王德毅 一二七

四 从中央与地方关系互动看宋代基层社畲的演变 黄宽重 一五七

五 从田宅交易纠纷的防治看宋代的庄宅牙人 梁庚尧 二〇七

六 北宋衙前之役的特性与乡户的关系 黄繁光 二四一

七 宋代的监当官及其对经济的影响 雷家圣 三〇七

八 法律执行与地方治安——论宋代的盗贼重法 黄纯怡 三七一

九 师友道存风义重:元代多族士人网络中的师生关系 萧启庆 四三七

十 元代非汉族妇女形象的汉化——蒙古、色目女子碑传史料的分析 张斐怡 五〇五

原网址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