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正文

海外汉学

内藤湖南 | 近世史的意义

文 | 王德威 译 | 夏应元 钱婉约 等 首先需要弄清的问题是,中国的近世始于何时?过去都是以朝代更替来划分时代,这种方法倒是简单易行,但从史学的角度来讲,却未必正确。史学上所说的近世,并不只是以年代来划分的,必须看它是否具备近世的内涵。其内涵为何,容后再议。在中国,具有那样内涵的近世,当起于宋代以后,而至宋代为止,是从中世走向近世的过渡期。要想搞清中国的近世史,必须从这个过渡期上予以探讨。 贵… 阅读更多 »内藤湖南 | 近世史的意义

滨岛敦俊 | 农村社会——研究笔记

沈中琦译,载《近代中国的乡村社会》,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第255-179页;(原文发表于《明清时代史的基本问题》,汲古书院1997年10月出版) 一、绪 言 日本的中国明清社会经济史的研究,从西嵨定生的江南棉业研究、藤井宏的徽州商人研究开始,始终关注的是农民以及农村社会。人口的大部分居住在农村,宏观上看,财富主要来自于农民的家庭劳动,包括历史上存在的农民家庭经营中不可缺少的手工业部分,而国家… 阅读更多 »滨岛敦俊 | 农村社会——研究笔记

滨下武志、舒小昀 | 从“陆地亚洲”转向“海洋亚洲”:关于“海洋与亚洲地域圈”的讨论

文章发表于《南国学术》2015年第4期第4—15页 滨下武志,1974年在东京大学人文科学研究科获硕士学位;1979—2006年任教于一桥大学、东京大学、京都大学、龙谷大学;2006年受聘为中山大学全职教授;2008—2017年任中山大学亚太研究院院长,2017年6月至今任华中师范大学亚洲研究院院长;主要从事中国社会经济史、东亚经济史、东南亚华侨华人史的研究,代表性著作有《中国近代经济史研究——清… 阅读更多 »滨下武志、舒小昀 | 从“陆地亚洲”转向“海洋亚洲”:关于“海洋与亚洲地域圈”的讨论

朝贡体系与亚洲经济圈 :评滨下武志《近代中国的国际契机》

来源:凤凰历史 作者:朱荫贵 提要:80年代中期,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滨下武志教授提出了与”冲击-反应”论迥然有别的”亚洲经济圈”理论。这个理论主张”从亚洲出发进行思考”。它是日本学术界最近二三十年引起争议最多的学术观点,其影响远远超出日本学术界。滨下教授的代表作是《近代中国的国际契机》。该书围绕以中国为中心的朝贡体制和朝贡… 阅读更多 »朝贡体系与亚洲经济圈 :评滨下武志《近代中国的国际契机》

奥地利萨尔茨堡大学2019年历史学博士招生(四年全奖)

奥地利萨尔茨堡大学(University of Salzburg)博士项目(亚洲海洋史方向)招生,指导人为本人博士生导师Prof. Angela Schottenhammer 萧婷教授。该博士培养项目要求申请者中英文俱佳,工作语言为英文。该项目提供四年高额全奖,税前每月2048.30欧元,每年按14个月发放(2017年的数据,目前应该有所上涨)。详情,敬请参考招生简章。 萧婷教授简介 Angela… 阅读更多 »奥地利萨尔茨堡大学2019年历史学博士招生(四年全奖)

英国议会文件有关英国强租香港新界资料选译

英国议会文件有关英国强租香港新界资料选译 吴乃华 摘译 英国自1842年割占香港岛,1860年割占九龙半岛南端后,又于1898年迫使清政府签订了《展拓香港界址专条》,强行租借新界,完成了对中国香港地区领土的占领。英国强租香港新界,是19世纪末列强瓜分中国狂潮时期的重要事件,标志着英国对华政策的重大转变。当时,英国驻华使领馆官员与英国外交部之间有大量关于中英交涉的函电往来。《爱尔兰大学出版社地区研究… 阅读更多 »英国议会文件有关英国强租香港新界资料选译

李鸿宾丨全球视野中的唐朝崛起——S. A. M. 艾兹赫德《唐朝中国:世界历史中的东方崛起》伸议

2004年由纽约Palgrave Macmillan出版的新西兰坎特伯雷大学历史学S.A.M.艾兹赫德(以下简称“艾氏”或“作者”)教授撰着的《唐朝中国:世界历史中的东方崛起》(简称“该书”或“本书”)一书(S. A. Adshead,T’ang China:The Rise of the East in the World History,New York:Palgrave Macmillan,… 阅读更多 »李鸿宾丨全球视野中的唐朝崛起——S. A. M. 艾兹赫德《唐朝中国:世界历史中的东方崛起》伸议

朱联璧评《巴麦尊传(外两种)》︱十九世纪传记中的粉丝滤镜

《巴麦尊传(外两种)》 [英]约翰·坎贝尔、[比]泰奥多尔·朱斯特、[英]巴麦尊著 黄少婷、费群蝶、刘睿译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2018年7月出版 290页,38.00元 ━━━━ 文︱朱联璧 在英国前首相帕默斯顿(又译巴麦尊)逝世一百五十周年时,上海外国语大学的李阳博士在《澎湃新闻·私家历史》上发表了《鸦片战争始作俑者,八十岁的风流首相》一文(https://www.thepaper.cn/n… 阅读更多 »朱联璧评《巴麦尊传(外两种)》︱十九世纪传记中的粉丝滤镜

韩国汉学资源机关之数位化成就研究

壹、緒言 電腦發明以後,應用於圖書館工作,引起圖書館不少變化。今天若不懂電腦,幾乎不能管理圖書館,且不能利用圖書館。無論資料之採訪、整理、保存,甚至於檢索、參考服務等,在管理及利用圖書館上,電腦已成為必備條件了。如此的圖書館變化就自工作自動化,已發展至所藏資料之數位化及多媒體化。 綜觀今天韓國圖書館發展狀況,公共圖書館與學校圖書館尚未上正常軌道,大學圖書館與專門圖書館則較正常發展,可說管理與利用系… 阅读更多 »韩国汉学资源机关之数位化成就研究

书摘 | 上帝之罚:欧洲传教士眼里的明末乱世

本文节选自《东方之旅:1579-1724耶稣会传教团在中国》 作者:[美]柏理安,译者:毛瑞方 出版社:江苏人民出版社,2017年 当耶稣会和托钵修会发起那场旷日持久的理论之战的时候,中国华北战场上另一场战斗也达到了白炽化状态。在他们看来,17世纪40年代大明王朝的崩溃瓦解是世界末日善恶间的大决战;而视自然灾害和社会动荡为政权变更先声的中国人,显然清楚上天就要抛弃当政王朝,并且即将引进一种新的统治… 阅读更多 »书摘 | 上帝之罚:欧洲传教士眼里的明末乱世

吴原元 | 新时代海外中国学学科发展的四重维度

新时代海外中国学学科发展的四重维度 作者简介:吴原元,华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文章原刊:《国际汉学》 2018年第4期。 进入新世纪以来, 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成为时代之潮流。党的十九大更是庄严宣告,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 中国正坚定而自信地走向世界舞台中央, 当代中国人应该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 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时代发展到今天, 重塑中国文化自信,… 阅读更多 »吴原元 | 新时代海外中国学学科发展的四重维度

王敬雅评《大分流之外》︱分流再合流:重思欧洲与中国的分野

《大分流之外:中国和欧洲经济变迁的政治》,[美] 王国斌 / 罗森塔尔著,周琳译,王国斌、张萌审校,2018年10月出版,283页,58.00元。 加州学派与“大分流” 对中西方生产方式和经济发展的差异性研究长期充斥着“宿命论”的观点——无论是文化上,还是制度上。似乎中国有着先天性的不足:中国文化先天上不热爱私有,中国社会先天上抵制契约精神。当然这种基于“西方中心论”的解释在上个世纪就受到了普遍的… 阅读更多 »王敬雅评《大分流之外》︱分流再合流:重思欧洲与中国的分野

第11期 中国历史学前沿 (FHC), 13(1), 2018

编者按:CCSA新设“外刊汇”栏目,收集汇总近年外文世界中以东亚或中国为研究范围的重要文史类期刊上刊载的、与中国有关的研究论文摘要。我们欢迎熟悉各语种的中国研究状况的老师与同学们加入我们(请发邮件到ccsasso@gmail.com或在后台留言),扩大选刊范围,促进学术交流。(本期翻译 / 王雨) Frontiers of History in China 中国历史学前沿, Volume 13, … 阅读更多 »第11期 中国历史学前沿 (FHC), 13(1), 2018

20181025_004

李伯重 | “加州学派”学者的新创获——《大分流之外》序

《大分流之外:中国和欧洲经济变迁的政治》,[美]王国斌、罗森塔尔著,周琳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18年10月第一版,58.00元 二十年前,一批在美国加州不同大学中讲授中国社会经济史的中年学者先后出版了几本专著,对当时国际经济史坛的主流理论和观点进行了质疑和批判,并提出了新的见解。这些学者后来被称为“加州学派”,他们的新见解集中体现在彭慕兰的《大分流:欧洲、中国及现代世界经济的发展》一书中,因此“大… 阅读更多 »李伯重 | “加州学派”学者的新创获——《大分流之外》序

卜正民:测绘于浩淼之上 ——明时代的航行与全球舆图学

2016年12月15日上午,由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和燕京学堂主办的北大文研讲座(19)“测绘于浩淼之上——明时代的航行与全球舆图学”在北京大学二体 B102报告厅举行。讲座由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历史系教授卜正民(Timothy Brook)主讲,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李孝聪评议,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陆扬主持,文研院常务副院长渠敬东教授参加了本次讲座。 主持人陆扬教授首先介绍了卜正民教授的学术… 阅读更多 »卜正民:测绘于浩淼之上 ——明时代的航行与全球舆图学

《犹太人离散社群及佩雷斯家庭在中国、日本、菲律宾和拉丁美洲个案研究(16世纪)》经已出版

由澳门基金会与葡萄牙教育暨科学部属下澳门科学文化中心合作出版的The Jewish Diaspora and the Perez Family Case in China, Japan, the Philippines, and the Americas (16th Century)(英文版,中译名为《犹太人离散社群及佩雷斯家庭在中国、日本、菲律宾和拉丁美洲个案研究(16世纪)》)一书经已面世。有… 阅读更多 »《犹太人离散社群及佩雷斯家庭在中国、日本、菲律宾和拉丁美洲个案研究(16世纪)》经已出版

日本静嘉堂文库所藏宋元版古籍PDF在线检索与阅读

静嘉堂文库 (せいかどうぶんこ)是日本京都收藏中日文古籍的专门图书馆。创始人岩崎弥之助从明治二十五年(1892)前后开始搜集中国和日本的古籍。其子岩崎小弥太扩充了藏书。中国清末藏书家陆心源去世后,其皕宋楼所藏宋元版刻本和名人手抄本4146部 43218册于1907年为岩崎所购,运往日本,成为静嘉堂文库的基本藏书。 文库所收藏的汉籍,包含从明治40年(1907年)从中国收买的浙江湖州皕宋楼陆心源旧藏… 阅读更多 »日本静嘉堂文库所藏宋元版古籍PDF在线检索与阅读

宮崎市定:亚洲对欧洲近代化的贡献

图/ 欧洲人绘制的亚洲地图 导读 本文选自《亚洲史概说》第6章“最近世文化的东渐”(后浪出版集团2017年版)。从多个角度阐述了作为他者的“亚洲”对欧洲近代化的意义,但最终拥有更为悠久的文化却停滞于近世史阶段的亚洲,终究无力抵挡来自欧洲的重压。 转自世界历史放映室公众号 1 西班牙、葡萄牙海上称霸的意义 从近世到最近世,将二者加以区分的两大事件是英国的工业革命和法国的政治革命,这同时也是欧洲拉开与… 阅读更多 »宮崎市定:亚洲对欧洲近代化的贡献

散失境外清代档案文献调查报告

散失境外清代档案文献调查报告 李宏为 一、 国外清代档案文献概况 由于历史上的种种原因,散失在国外的清代档案文献数量相当可观,这部分档案离境大致有以下4种原因: 1、战争掠夺。 中国近代是一段屈辱的历史,自1840年(道光二十年)鸦片战争后的百余年间,中华民族饱受西方列强的欺凌和掠夺,大批珍贵清代档案文献屡遭劫难,流落异国他乡。如1860年,英法联军抢掠、焚烧了有“万园之园”之称的圆明园,该园文源… 阅读更多 »散失境外清代档案文献调查报告

李伯重:从历史中发现中国奇迹的根源

李伯重,国际著名经济史学家,现任北京大学人文讲席教授。李伯重系新中国成立后首批博士学位获得者之一。历任浙江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副所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清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经济学研究所副所长。 本文为李伯重教授为《剑桥中国经济史》中文版所做的序言。  史学家们常说“每一代人都要重写历史”。为什么这样说呢?斯塔夫里阿诺斯 (Leften Stavros Stavrianos)的解… 阅读更多 »李伯重:从历史中发现中国奇迹的根源

英国访书便览

英国访书便览 A Guide to the Catalogues of pre-1900 Chinese and Japanese Books in the United Kingdom (郑诚,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100190) 英国收藏的汉文古籍主要集中在大英图书馆、剑桥大学(包括英国圣书公会藏书)、牛津大学、伦敦大学亚非学院、维尔康医史研究所、利兹大学、曼彻斯特大学等地。早期汉籍书目… 阅读更多 »英国访书便览

滨下武志在北师大演讲:“全球化视角下的近代东亚与日本”

中国社会科学网讯(通讯员 闫波桥)2018年11月6日晚,日本著名历史学家滨下武志教授应邀来北京师范大学教二101室,作了一场以“全球化视角下的近代东亚与日本”为主题的专题学术讲座。此次讲座系北师大“古今世界,天下大观——主要发达国家国情系列讲座”的第十二讲,标志着历史学院2018年“国际文化月”正式拉开帷幕。讲座由历史学院世界近现代史研究中心、“形势与政策”小组共同主办。历史学院陈奉林教授担任讲… 阅读更多 »滨下武志在北师大演讲:“全球化视角下的近代东亚与日本”

非常见西文杂志/出版社所刊明史研究主题论著

因为管理员终于克服了长达数月日以继夜的懒惰,本公众号现已恢复运营。近期内容将主要由三部分组成:1,美国明史学会(Society for Ming Studies)主办之《明史研究》杂志(Ming Studies)刊文一览;2,非常见西文杂志/出版社所刊明史研究主题论着一览;3,新出版明史著作/论文评介。 ——老胡 ——————… 阅读更多 »非常见西文杂志/出版社所刊明史研究主题论著

滨下武志:我的求学生涯

撰文:朱瑪瓏 袁經緯麒麟评论公众号:kirinreview 濱下武志教授,日本知名漢學家,中國經濟史專家。曾在一橋大學經濟學系、東京大學東洋文化研究所、京都大學、龍谷大學、靜岡縣立大學等校任教,先後前往香港大學亞洲研究所、康乃爾大學、新加坡國立大學、中山大學亞太研究院、臺灣大學、成功大學等校訪問、客座。2006 年福岡亞洲文化獎得主,2017 年當選美國人文與科學院歷史院士。代表著作有《中国近代経… 阅读更多 »滨下武志:我的求学生涯

中国明清海盗研究回顾——以英文论著为中心

摘要:1522年至1810年间,中国南方海盗的规模及范围都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扩大,人们称之为“中国海盗的黄金时代”。在这段超越了三个世纪之久的时期内,海盗活动共出现过三次高峰:第一次发生在1522年至1574年间,明朝实施严厉海禁,商人海盗和倭寇活动频繁;第二次发生在1620年到1684年之间,明清鼎革之际的无秩序状态,使得海盗集团得以控制中国沿海区域;第三次则出现在1780年至1810年间,乾嘉时… 阅读更多 »中国明清海盗研究回顾——以英文论著为中心

“朝贡体系”的提出与费正清的汉学研究 || 壹嘉新书预览

编者按:近日,美国国防部长马蒂斯关于中国“朝贡体系”的发言引起了人们的注意。“朝贡体系”这一概念的发明人,是哈佛大学教授、近现代中国研究泰斗费正清。“朝贡体系”的说法,是在他和华裔汉学家邓嗣禹合作的论文《论清代的的朝贡制度》中最早提出的。其主要观点是: “朝贡制度(the tributary  system)曾是古代中国与周边国家传统关系的主要形态,进而成为近代以前中国为中心之整个东亚地区的一种基… 阅读更多 »“朝贡体系”的提出与费正清的汉学研究 || 壹嘉新书预览

裴士锋:鸦片战争的起源和影响

王霜舟 2018年7月4日 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期间对广州的轰炸。 HULTON ARCHIVE/GETTY IMAGES 香港——1840年英国与中国开战的原因涉及贸易、外交和国家尊严,而更重要的是毒品走私。英国官员试图淡化这一不正当的冲突根源,但反对者们给冲突起的名字却点明了两者的关联:鸦片战争。 结束战争的协议迫使中国开放了港口,并把香港割让给了英国。鸦片战争是中国所说的“百年耻辱”的开… 阅读更多 »裴士锋:鸦片战争的起源和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