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正文

海盗

李国强:关于海洋史与海疆史学术界定的思考

近年来,随着我国海洋事业的不断发展以及周边海洋形势日趋复杂,海洋问题的理论研究成为学术界热点,令人欣喜的是,有越来越多的研究者投身于海洋史或者海疆史学术领域,促使海洋史或者海疆史的学术探索日渐兴盛起来。但是,海洋史与海疆史究竟是不是一个一体化的概念?二者间有什么关系?于是,引出了这样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即海洋史和海疆史二者究竟如何界定?事实上,无论在学术研究中,还是日常使用中,“海洋”与“海疆”也… 阅读更多 »李国强:关于海洋史与海疆史学术界定的思考

“日本近代对中国边疆调查及其文献研究”丛书

陈嘉映:一部好的译著比所谓专著更重要   李零先生大作的评论区太热闹啦     东北侦探记 作者: [日]菊地节藏 等著 出版社: 暨南大学出版社 译者: 张小兰 出版年: 2018-12 页数: 173 定价: 58.00元 装帧: 平装 丛书: 日本近代对中国边疆调查及其文献研究 ISBN: 9787566825209   内容简介  · · · · · · 本书… 阅读更多 »“日本近代对中国边疆调查及其文献研究”丛书

元代海防出现时间考辨

《中国社会科学报》2020年4月14日总第1906期,作者:赵彦风 在中国传统海防发展的过程中,元代处于一个由内向外的重要转折时期。元代中后期,倭寇的海上入侵则使沿海的防御进一步加强,启明代抗倭之先河。现有涉及元代海防研究论著中,在元代海防出现的时间、海防的对象、海防机构的设置等问题上还留有许多值得探讨的空间,特别是对元代海防出现的时间,各方观点不一,对于了解和研究元代的海防,这个问题是不能回避的… 阅读更多 »元代海防出现时间考辨

周育民:《上海年鉴(1852)》编译说明

《上海年鉴(1852)》,周育民 编译,上海书店出版社,2019年6月 1850年,英国商人在上海创办《北华捷报》。1851年,北华捷报社刊印了《上海年鉴(1852)》。这是上海历史上的第一本年鉴,也是已知中国内地的第一本年鉴。《上海年鉴(1852)》内容丰富,极具史料价值,为当时外侨了解上海提供了权威的指南,它的诞生有着深远的历史意义。 《上海年鉴(1852)》由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组织翻译整理出… 阅读更多 »周育民:《上海年鉴(1852)》编译说明

杨芹:2018年中国海洋史研究综述

2018年,在国家海洋事业发展与“一带一路”倡议推动下,在国内外学术潮流互相激荡下,中国海洋史研究持续受到学界关注,成果丰硕,呈现蓬勃发展态势。海洋史研究被列为年度“中国十大学术热点”之一、“中国历史学十大热点”之一[1]。 一、研究述评 2018年,中国海洋史研究方面出版发表的相关中文论著(含学位论文)约400篇(部)。专题研究成绩斐然,内容更加细化深入,既有对海洋政策、海外贸易、航海造船、海盗… 阅读更多 »杨芹:2018年中国海洋史研究综述

开海贸易、自然灾害与气候变迁——元代中国沿海的倭患及其原因新探

按:2014年8月,小稿初定。2017年9月,在韩国访学期间,又做了进一步修订。从动笔到现在,一眨眼四年多过去了。最初,原计划只是写一两页的背景介绍,没想到随着思考的深入,感觉越来越有料,越好玩。拉拉扯扯,也就成了如今的模样。 一提倭寇,都会想到明代嘉靖大倭患,进而自觉不自觉讨论海禁与倭寇的关系。史学家对这个问题的探讨,可谓汗牛充栋,不少经济史学家甚至利用复杂的数学模型来讨论二者的关联。本人学力不… 阅读更多 »开海贸易、自然灾害与气候变迁——元代中国沿海的倭患及其原因新探

李伯重:早期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商”与”盗”

微信ID:sanlianshutong 『生活需要读书和新知』   16世纪欧洲人到来之前,印度洋海域和东亚海域的海上贸易中,不仅没有一种大家都遵循的贸易规则,没有安全保障机制和仲裁机制,甚至也没有一种共同的商业语言。   西欧殖民者来到东亚后,对活跃在这里的华人海上贸易商业进行打压,这是不争的事实。还应当注意:贸易不同于单纯的掠夺。各国商人在东亚,除了竞争,也有相互合作的一面。   “市通则寇转… 阅读更多 »李伯重:早期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商”与”盗”

陈春声:从“倭乱”到“迁海”——明末清初潮州地方动乱与乡村社会变迁

一、引言 关于明代后期东南沿海地区以“倭寇”或“海盗”等一系列事件为中心的长时间的地方动乱,以及清代初年在同一地区实行的严厉的“迁海”措施,已有许多引人注目的研究。在以往的论著中,抗击“倭乱”和实行“迁海”基本上是作为明、清两个王朝的政治军事行动,被分别描述和讨论的。作者以为,如果把研究的视角从朝廷的军事措施转移到地方社会具体的历史场景,那么,就有理由把明清之际东南沿海地方社会的动乱与“转型”视为… 阅读更多 »陈春声:从“倭乱”到“迁海”——明末清初潮州地方动乱与乡村社会变迁

“美国驻宁波领事报告(1853-1896年)”档案介绍

1858年4月15日美国驻宁波领事俾列利(C.W.Bradley)致美国国务卿刘易斯·卡斯(Lewis Cass)的一封信,主要内容是:俾列利即将随美国驻华公使列卫廉(W. B. Reed)乘坐“明尼苏达”号军舰北上与清廷谈判,在其离甬期间,宁波领事一职由袆理哲(R. Q. Way)牧师暂时代理。    田 力    1842年,清政府在鸦片战争中战败,被迫与英国签订《南京条约》,同意开放宁波、上… 阅读更多 »“美国驻宁波领事报告(1853-1896年)”档案介绍

《清史译丛》第1-11辑总目录

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编译组 《清史译丛》第1辑 《清史译丛》序言 【专栏】 中西文化的抉择——在“清史编纂暨编译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戴逸 【专题研究】 用世界眼光看清史——兼谈中国文化于17—18世纪在法国的传播  耿昇 美国清史资料及其研究情况述略——以历史学研究为主线的考察  朱政惠 麦迪森对中国传统经济的评价及有关评论  叶茂 国际互联网有关清史的英、俄文资源基本状况分析及其他  王旭东、… 阅读更多 »《清史译丛》第1-11辑总目录

英国议会文件有关英国强租香港新界资料选译

英国议会文件有关英国强租香港新界资料选译 吴乃华 摘译 英国自1842年割占香港岛,1860年割占九龙半岛南端后,又于1898年迫使清政府签订了《展拓香港界址专条》,强行租借新界,完成了对中国香港地区领土的占领。英国强租香港新界,是19世纪末列强瓜分中国狂潮时期的重要事件,标志着英国对华政策的重大转变。当时,英国驻华使领馆官员与英国外交部之间有大量关于中英交涉的函电往来。《爱尔兰大学出版社地区研究… 阅读更多 »英国议会文件有关英国强租香港新界资料选译

跨界与本土:澳门商业史研究的回顾及展望

作者简介: 张世慧,历史学博士,华中师范大学中国近代史研究所毕业,现为山东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发展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近现代经济史。在《清史研究》、《近代史学刊》、《澳门研究》、《江汉论坛》、《华人华侨历史研究》等刊物发表论文多篇。 导语: 澳门商业史一直是澳门史研究中最有活力的领域之一,近十余年来澳门商业史史研究重点逐渐由明清贸易史扩展到近现代澳门本土商业史,澳门华商史、行业史研究迅速崛起… 阅读更多 »跨界与本土:澳门商业史研究的回顾及展望

“全球视野中的明清鼎革”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2018年11月24至25日,由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主办的 “全球视野中的明清鼎革”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复旦大学顺利召开。来自复旦大学、北京大学、加州州立大学、台湾清华大学等单位的二十三位学者参与了此次会议。 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董少新研究员主持了开幕式并致欢迎辞。北京大学历史系李伯重教授、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陈尚胜教授、加州州立大学富尔顿分校孙来臣教授先后致辞。 本次研讨会分七场进行讨论,分别为“全球视… 阅读更多 »“全球视野中的明清鼎革”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鸦片战争史研究

葛夫平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史林》2016,(05),197-213+222 摘 要:1840—1842年的鸦片战争作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一直受到国内学界的重视。回顾60余年的国内鸦片战争史研究,大致以20世纪80年代为界,经历了从单纯的侵略与反侵略斗争史向近代化史、政治史、军事史、中外关系史和国际关系史等多元研究的转变过程,并达到相当的学术高度。国内鸦片战争史研究中存在… 阅读更多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鸦片战争史研究

胡箫白 | 海盗与东亚世界: 以近年来港澳地区两次国际学术会议为中心

16世纪以降的东亚海域因欧洲势力的进入、明清帝国的海疆管制以及诸多势力在政治、军事、经济、社会、文化等层次的多元、频密互动,受到中外学者一致关注。近年来,该领域产生了大量中外文研究成果,综述性论文亦不乏于世。本文则在专题著述、研究论文以外,关注两次较为论者忽略的学术会议,聚焦中外学者就“海盗”问题产生的争鸣和对话,管窥经由此一人群所折射出的学界对于东亚海域历史与社会的整体性思考,并尝试厘清“一带一… 阅读更多 »胡箫白 | 海盗与东亚世界: 以近年来港澳地区两次国际学术会议为中心

中国明清海盗研究回顾——以英文论著为中心

Robert J. Antony (安乐博)、余康力 海洋史研究 对历史学家而言,近年来最为盛行的话题之一是中国海洋史,它也被中国学者称为海上丝绸之路研究。这块发展迅速、令人兴奋的领域不仅激起了中国学者的兴趣,连日本、韩国、东南亚和西方的学者亦莫能外。不仅如此,连海洋考古学家、人类学家、社会学家、政治学家都开始重新探究亚洲海洋史。作为这一新领域的一部分,海盗前世今生的研究在过去十多年获得更多的重视… 阅读更多 »中国明清海盗研究回顾——以英文论著为中心

中国明清海盗研究回顾——以英文论著为中心

作者:Robert J. Antony(安乐博)、余康力 对历史学家而言,近年来最为盛行的话题之一是中国海洋史,它也被中国学者称为海上丝绸之路研究。这块发展迅速、令人兴奋的领域不仅激起了中国学者的兴趣,连日本、韩国、东南亚和西方的学者亦莫能外。不仅如此,连海洋考古学家、人类学家、社会学家、政治学家都开始重新探究亚洲海洋史。作为这一新领域的一部分,海盗前世今生的研究在过去十多年获得更多的重视。笔者在… 阅读更多 »中国明清海盗研究回顾——以英文论著为中心

「南中國海海盜活動、貿易與經濟」研討會 / 公開講座

為配合「南海梟雄︰張保仔、海盜和港口城市」展覽,香港海事博物館將於2017年6月17日(星期六)舉行「南中國海海盜活動、貿易與經濟」研討會/ 公開講座,邀請專家學者分享相關的研究成果,討論精彩有趣的海盜與經濟課題。 日期︰2017年6月17日(星期六) 時間︰上午九時至下午五時 地點︰香港海事博物館專題展覽及文化活動廳 講題及講者︰ The South-East China Coast Inves… 阅读更多 »「南中國海海盜活動、貿易與經濟」研討會 / 公開講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