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正文

近现代史

陈晋文:《中国近代对外贸易史研究综述》

来源:中国经济史论坛 近代中国的对外贸易是中外经济关系中研究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从最早的国际贸易学科在中国产生到现在,相关问题的研究越来越深入和细化,而且取得了很大成就。大体上来看,关于中国近代贸易的研究可以以1949年为界分为两个阶段:1949年以前的近代对外贸易研究,是运用西方的国际贸易理论和民生主义理论来进行研究的,其中不乏一些奠基性的著作,一些高水平的研究著作,有的直到今天仍没有能超出其… 阅读更多 »陈晋文:《中国近代对外贸易史研究综述》

文本解读、史料批评与价值重构——评《中国近代慈善事业研究》

郭常英,作者为河南大学近代中国研究所教授; 原文载《史学月刊》2016年第2期,注释从略。 慈善行为是一种道德操守和实现自我价值的外在体现,慈善事业则关系到社会安定和人民福祉,历来受到世界各国和社会各阶层的重视。关于中国慈善事业史的研究,最早可追溯到20世纪初期,尤其是近三十年来,学界关于中国慈善事业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内容涉及慈善事业的近代转型、慈善思想、教会慈善事业、晚清义赈、慈善组织与救… 阅读更多 »文本解读、史料批评与价值重构——评《中国近代慈善事业研究》

民国海关杂志《关声》介绍

——记旧海关职工群众团体创办进步刊物始末 “声音”一词,在自然科学中解释为“由物体振动而发生的波,通过听觉所产生的印象”。如果用社会状况、历史背景或人的思想情绪进行诠释,含义则更为宽泛和深刻,其中蕴涵着人类的情感,可能有愤怒和怨恨,也可能有兴奋和豪迈。我们所知道的《关声》这一刊物名称,在当初是一种“中性包装”,但深沉含蓄、寓意隽永。它伴随着由洋人把持实权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的中国海关发展进程,… 阅读更多 »民国海关杂志《关声》介绍

中国近代海关史研究述评

戴一峰 一、研究发展概况 中国近代海关史的研究始于民国初年。此系当时国人力争关税自主这一社会思潮的产物,其内容偏重于关税问题。然持续时间甚短,自本世纪30年代后便渐趋沉寂。[①]新中国成立初期,由陈翰笙、范文澜等一批著名学者组成的中国近代经济史资料丛刊编委会组织编译了一套题为《帝国主义与中国海关》的海关档案资料丛书,共计10辑。但学界的相关研究并未跟进。直到1980年,中国近代海关史的研究才重新起… 阅读更多 »中国近代海关史研究述评

陈诗启与中国海关史研究

【核心提示】在研究中国近代经济史的过程中,陈诗启率先在海关史研究领域进行拓荒,经过30多年的默默耕耘,取得一批研究成果,填补了学术空白。   20世纪50年代,陈诗启从事明代经济史研究,著有《明代官手工业的研究》,通过对明代商品货币关系的发展和官手工业的演变、官手工业的组织、工匠制度、官手工业物料供应与管理、灶户和盐的管理几个方面,比较全面地探讨了明代官手工业的面貌。50年代末,陈诗启开始转向中国… 阅读更多 »陈诗启与中国海关史研究

茅海建:重新审视晚清的思想革命

清朝的灭亡与明朝不一样。 明朝的灭亡是征战的失败。清军的铁骑一路扫荡,虽有投降的官员与士人,但许多读书人是不合作的,是抵抗的。忠明与殉明,是当时官员与士人所认定的最高境界,许多人出于多种原因没有做到,被认为是怯懦的、自私的和不道德的,尽管也是可以原谅的。清初的统治由此也遇到了许多麻烦。 清朝的灭亡完全是内部的崩溃。在中央,内阁总理大臣袁世凯绝对不忠于清朝;在地方,广西巡抚沈秉堃、安徽巡抚朱家宝、江… 阅读更多 »茅海建:重新审视晚清的思想革命

《葡萄牙外交部藏葡国驻广州总领事馆档案(清代全档)》经已面世

由澳門基金會、廣東省立中山圖書館、葡萄牙外交部檔案館與澳門大學圖書館合作整理的《葡萄牙外交部藏葡國駐廣州總領事館檔案(清代全檔)》,經已由廣東教育出版社正式出版。 葡萄牙駐廣州總領事館是葡國最早在中國設立的領事館,領粵閩二省轄內外事,其檔案涉及中葡兩國、粵港澳三地關係諸多事宜,內容十分豐富,且含許多孤本資料。20世紀40年代末該總領事館撤離中國,將檔案資料悉數運回,藏於葡萄牙外交部檔案館。 200… 阅读更多 »《葡萄牙外交部藏葡国驻广州总领事馆档案(清代全档)》经已面世

吴松弟:旧海关出版物与近代中国研究

原文出处:《社会科学家》(桂林)2014年第201412期 第141-146页吴松弟(1954- ),浙江罗阳人,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 200433。(吴松弟为本档案主编)内容提要:中国旧海关出版物由七大系列和系列外指数构成,具有系统、科学、丰富准确的特点,是研究中国近代史的资料宝库。但由于时代的局限,其统计、报告和专书中仍存在一些缺陷,谨慎地利用方能发挥其独到的学术价值… 阅读更多 »吴松弟:旧海关出版物与近代中国研究

近代澳门贸易地位的变迁

16世纪中叶,葡萄牙人陆续入居澳门,开展对中国及远东地区的贸易。在此后400多年的中外贸易史上,澳门几度经历盛衰浮沉的变迁。 其中,最后一次变迁发生在19世纪40年代末至20世纪上半叶。近代澳门贸易地位的变迁,基本奠定当代澳门的经济发展格局及其在中外贸易体系中的地位。近年,笔者等人在澳门基金会资助下,编译成《近代拱北海关报告汇编(1887—1946)》一书(注:全书由莫世祥、虞和平、陈奕平编译,澳… 阅读更多 »近代澳门贸易地位的变迁

中国近代经济专题研讨会在山大举行

2015年10月10日,由中国经济史学会、山东大学经济研究院、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学院联合主办的中国近代经济专题研讨会在山东大学举行。 山东大学经济研究院院长黄少安教授、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学院院长李涛教授、中国经济史学会秘书长魏明孔研究员等就经济史研究发展作了精彩的开幕致辞,山东大学经济研究院副院长黄凯南教授主持开幕式。随后进入主题发言阶段。山东大学经济研究院陈争平教授发表了题为《大数据时代与经济史计量… 阅读更多 »中国近代经济专题研讨会在山大举行

《中国近现代稀见史料丛刊》:俯首细看,个体视角的百年兴衰

俯首细看,个体视角的百年兴衰-光明日报-光明网 俞樾的信札 翁斌孙的日记 资料图片     2011年,一个宏大的史料编纂构想,让张剑、张晖、徐雁平、彭国忠四位学者激动不已。近现代中国,有数量庞大的史料遗存,但其中的日记、书信、奏牍、笔记等文献,大多还处于秘藏、边缘、零散的状态,学界尚未充分发掘利用。这导致人们面对这段距离当代不过两百年的历史时,常常无法真正触及它的肌理与血脉、骨力与神韵。为何不把… 阅读更多 »《中国近现代稀见史料丛刊》:俯首细看,个体视角的百年兴衰

张海鹏:关于中国近现代史的分期问题

作者: 文章来源:《北京日报》2015年7月27日第23版 点击数: 100 更新时间:2015年07月27日 关于中国近代史与中国现代史的分期,是确定中国近代史学科对象的重要问题。换句话说,究竟是以1919年作为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的分界线,还是以1949年作为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的分界线,数十年来,一直是争论不休的问题。这个问题不解决,作为中国近代史学科的定义不能说是完整的、准确的。 胡绳… 阅读更多 »张海鹏:关于中国近现代史的分期问题

戴一峰:《晚清海关与通商口岸城市调研》

【内容提要】晚清新式海关,即洋关,是晚清中国一个极其特殊的组织。与一般的海关不同,除遵照一系列中外条约的相关规定以及海关制定的规章开展监管、查私、征税和统计等四项本体业务外,晚清海关还曾兼管、兼办国内税关、邮政、海务、教育等各种事务,参与、介入清政府的政治、经济、外交和军事等各种活动。与此相呼应,晚清海关曾在各通商口岸城市展开各种调研,留下数量可观的调研档案资料。这些调研档案资料因覆盖面广、连续性… 阅读更多 »戴一峰:《晚清海关与通商口岸城市调研》

林广志先生香港书展谈晚清澳门华商

林广志先生香港书展谈晚清澳门华商,介绍卢九传奇剖析澳赌博业发展变化 【本报消息】“澳门知识丛书”之《澳门晚清华商》作者、澳大澳门研究中心学术总监林广志日前在香港书展主讲“猎富时代——晚清澳门华商生存之道”。林广志称,通过介绍卢九经营赌业的经历,可剖析澳门赌博行业的发展变化。 林广志称,鸦片战争后,澳门三条国际贸易航线相继中断,加上香港开埠,澳门历时已久的国际转口贸易无以为继,经济被迫转型,取而代之… 阅读更多 »林广志先生香港书展谈晚清澳门华商

《中国鸦片社会生活史》摘译(1)

剑桥大学出版社(2005) 作者 [英]郑扬文(Zheng, Yangwen) 原书电子版(英文)点击这里下载 郑扬文的这部鸿篇巨制,探索了自1483年至二十世纪这段历史时期中,鸦片消费对中国社会的影响。中国的鸦片史发端于明朝中叶。鸦片最初是作为春药由附属番邦进贡给朝廷的。随着时间的推移,鸦片逐渐流入民间,成为社会不同阶层的消遣用品,从此,鸦片消费开始成为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这部著作追溯500年来… 阅读更多 »《中国鸦片社会生活史》摘译(1)

桑兵著《孙中山的活动与思想》出版

书名:孙中山的活动与思想 作者:桑兵 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2015年2月   孙中山是近代中国史上的枢纽式人物,经验与智慧超凡脱俗,为人行事往往逸出常轨,其活动与思想能够勾连同时代的大事要人,如陈炯明、戴季陶、胡适诸人。桑兵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孙中山的活动与思想》一书,在深入梳理既有研究的基础上,以实证虚,通过了解孙中山周围的人事及其内在联系,具体掌握其每一言行… 阅读更多 »桑兵著《孙中山的活动与思想》出版

巴黎和会中的山东问题

撰文:唐启华,来源:《东方历史评论》,微信公号:ohistory 《东方历史评论》(微信号:ohistory)编辑部邀请多位学者、作家共同为您推荐2014年度图书。春节假期,我们将陆续推送年度榜单上部分书目的精彩选摘。如需查看年度书单,请点击文末“阅读原文”。 今天推送的是台湾史学家唐启华的《巴黎和会与中国外交》选摘。作者大量爬梳整理了收存于台北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的外交档案,尤其是从“驻比利时使馆… 阅读更多 »巴黎和会中的山东问题

海外晚清灾荒史研究

西方对中国灾荒史的研究始于20世纪20—30年代,40—70年代基本停滞,80年代以后日益增多,并成为重要的研究领域。最早的西文研究是马罗利(Walter Mallory)的《饥荒的中国》(1926)。20世纪上半叶,中国频繁遭灾,马罗利以华洋义赈会秘书的身份,考察了这些灾害的政治、经济、自然和社会根源。国内最早的研究是邓拓的《中国救荒史》(1937)。马罗利和邓拓都注重灾害的成因。此后数十年,战… 阅读更多 »海外晚清灾荒史研究

吴义雄、恽文捷编译《美国所藏容闳文献初编》出版

书名:美国所藏容闳文献初编 A Collection of Yung Wing’s Paper in the U.S. 作者:吴义雄、恽文捷 编译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5年1月   内容简介 本书是耶鲁大学所藏容闳文献、容闳1902年日记、容闳手迹选录的编译内容,是“耶鲁大学藏容闳文书编译与研究”项目成果,具体包括容闳致各方友人13封书信、容闳致卫三畏8封书信、… 阅读更多 »吴义雄、恽文捷编译《美国所藏容闳文献初编》出版

茅海建:戊戌变法的另面

《东方历史评论》(微信号:ohistory)编辑部邀请多位学者、作家共同为您推荐2014年度图书。春节假期,我们将陆续推送年度榜单上部分书目的精彩选摘。如需查看年度书单,请点击文末“阅读原文”。 今天推送的是史学家茅海建所著的《戊戌变法的另面》选摘。本刊编委、社科院近代史所研究员马勇对这本书的推荐是:“新资料,新视角,为戊戌研究拓展了讨论的空间。” 自序 尽管从广义上说,戊戌变法作为中国近代史上的… 阅读更多 »茅海建:戊戌变法的另面

21世纪初西方鸦片战争研究反映的重大问题

原提要:纵观大英帝国史的发展,大致是三部曲。中国的百年屈辱,正是大英帝国鼎盛之时,若要求当时的帝国史家说半句两次鸦片战争之不是,无异与虎谋皮。帝国垮台,英人反思,鼓起勇气面对历史,对祖先之贩毒,内疚莫名。在此思潮下,黄宇和的《鸩梦∶第二次鸦片战争探索》虽然全程批判帝国主义,但1998年出版后好评如潮。然而,英国资深史家哈利•盖尔伯及年轻学者朱莉娅•骆菲尔,分别在2004年及2011年出版有关鸦片战… 阅读更多 »21世纪初西方鸦片战争研究反映的重大问题

叶:百年动荡中的一个中国家庭

撰文:周锡瑞(Joseph W. Esherick) 翻译:史金金 孟繁之 朱琳菲 《东方历史评论》微信公号:ohistory 各位读者新春快乐! 《东方历史评论》(微信号:ohistory)编辑部邀请多位学者、作家共同为您推荐2014年度图书。春节假期,我们将陆续推送年度榜单上部分书目的精彩选摘。今天推送的是美国汉学家周锡瑞所著《叶:百年动荡中的一个中国家庭》。这本书展现了叶家从晚清到民国再到共… 阅读更多 »叶:百年动荡中的一个中国家庭

白永瑞:韩国的中国认识与中国现代史研究

Korea’s Understanding of China and Studies of Modern Chinese History [韩]白永瑞,韩国延世大学史学系教授兼国学研究院院长。 一、序论 2008年夏天,北京举办了奥运会,华丽的奥运开幕式展现在世人的面前,他们由此对中国产生怎样的印象呢?在耳边不时会听到“21世纪是中国的世纪”的声音的现实中,这一问题也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 阅读更多 »白永瑞:韩国的中国认识与中国现代史研究

西方插图中的晚清历史——评《遗失在西方的中国史》

真实的历史,远比教科书中描述得更加扑朔迷离。《遗失在西方的中国史:法国〈小日报〉记录的晚清1891—1911》这本书,用画笔描绘历史,给我们认识历史开辟了新途径。为我们回望那个疼痛的晚清中国,拓宽了认知的边界。当年,那些远涉重洋来到中国从事新闻采编的法国画家们,并没有想到他们的一幅幅新闻插图,在一百多年后的今天,成为解读中国历史的一种明证。 这本书不是历史教科书,而是由当时报纸中的各种新闻插图组成… 阅读更多 »西方插图中的晚清历史——评《遗失在西方的中国史》

《满铁调查》中文版陆续面世

由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与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共同主办的《满铁调查》中文版出版学术研讨会近日在京召开。 《满铁调查》是日本侵华时期对所占领的中国东北、华北和华东地区农村进行的专项调查,是综合反映这些地区经济社会面貌,了解和研究20世纪上半叶中国农村社会的宝贵资料。近年来学术界利用《满铁调查》进行了大量的学术研究,形成了一大批极具价值的研究成果。但国内对《满铁调查》的翻译出版工作进展迟缓,给学界研… 阅读更多 »《满铁调查》中文版陆续面世

萧公权:乡村中的帝国控制与维稳的工具

萧公权先生在半个多世纪前以英文出版的中国乡村社会史研究巨著《中国乡村——论19世纪的帝国控制》终于有了中文译本(张皓、张升译,联经出版,2014年1月),确实如汪荣祖教授在该书的中译本弁言中所言,“中文世界里的不少读者渴望久矣”。汪文略述了萧先生当年撰写该书的缘起、出版经过,更指出中译本虽距原书出版有半个世纪之久,“但此书资料的丰富以及论断的谨慎与允当,仍极有参考价值”,并以人类学家施坚雅的名作《… 阅读更多 »萧公权:乡村中的帝国控制与维稳的工具

《保定商会档案》及《保定商会档案辑编》

保定市档案馆藏的保定商会档案,是保定商会自1908年至1956年近半个世纪从事经济、政治、文化、教育及社会活动的珍贵记录,是研究近代保定、河北省乃至华北区域社会经济史、日本侵华史的重要历史文献。鉴于保定商会档案的极大学术价值,为改变这批历史文献藏在深闺人未识的状况,自2008年11月起,在保定市政府和河北大学有关领导的支持下,经过专家论证和对编纂体例的讨论后,由保定市档案局提供档案支持,河北大学宋… 阅读更多 »《保定商会档案》及《保定商会档案辑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