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正文

近现代史

顾维钧档案数据库正式上线

2018年1月29日,顾维钧诞辰130周年之际,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中国近代史档案馆“顾维钧档案数据库”正式发布,欢迎学界同仁到馆查阅。 顾维钧(1888-1985),字少川,上海嘉定人,被誉为“民国外交第一人”。1904年赴美留学,第二年考入哥伦比亚大学,先后获得学士、硕士、博士学位。1912年被北京政府选为外交官员,奉调回国,担任中华民国总统袁世凯的英文秘书,步入政坛。顾维钧几乎经历了民… 阅读更多 »顾维钧档案数据库正式上线

鸦片贸易与白银外流关系之再检讨 ———兼论国内货币供给与对外贸易关系的历史演变

2018-05-04 贺力平 稷下书斋 原文载《社会科学战线》2007年第1期第63-80页 摘要:1830年代清朝政府体系内部爆发了一场有关鸦片贸易与白银外流的大讨论。这场讨论的实质从现代经济学观点来看是如何看待国内货币供给稳定性与对外贸易平衡的关系。但是,由于种种复杂的历史原因,这场讨论未能上升到理论水平,而且一些参与者在若干重要的具体问题上的判断夹带着大量错误和偏差。本文的重新估算表明,因鸦… 阅读更多 »鸦片贸易与白银外流关系之再检讨 ———兼论国内货币供给与对外贸易关系的历史演变

王力:近代在华日本领事报告述论

领事报告是驻外领事定期向本国政府发回的有关驻在国的通商经济情报。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纷纷在中国设立了领事馆,并以此为桥头堡收集中国社会经济情报,这些情报所汇成的载体即近代各国领事报告书,主要包括英国、美国、日本和德国等国。日本在明治维新后,推行殖产兴业的经济政策,积极开拓海外贸易市场。为了在与欧美列强的贸易竞争中占得先机,明治政府对海外经济情报战略倾注了力量。尤其是在甲午战争以后,日本对中国的侵… 阅读更多 »王力:近代在华日本领事报告述论

黄运评《鸦片在中国》︱鸦片是近代中国衰落的主要原因吗?

英国思克莱德大学医疗社会史中心 黄运 2018-01-01 16:39 来源:澎湃新闻 字号 1750年,清帝雍正的禁烟诏令,也是第一个官方禁烟诏令,已经颁布了二十一年。1950年,刚刚成立的新中国开始了轰轰烈烈且卓有成效的禁烟运动。从1750至1950年,两百年的中国史,波涛汹涌,跌宕起伏。历史是多维的,横看成岭侧成峰,而包利威先生所著《鸦片在中国:1750-1950》正是以鸦片为视角,审视两百… 阅读更多 »黄运评《鸦片在中国》︱鸦片是近代中国衰落的主要原因吗?

瘾品史研究再思考:“亚洲可卡因危机”工作坊侧记

黄运(英国斯克莱德大学博士生) 2017-10-25 09:56 来源:澎湃新闻 字号 近代中国乃至整个亚洲的历史中,交织着鸦片在这些地区的种植、贸易和消费,以及由此引发的亚洲政治经济局势之变迁。鸦片不仅成为近代中华民族的一个创伤,也是诸多中外史家反复书写的对象。然而,不断出现的鸦片史书写在某种程度上忽视了近代亚洲毒品史的一个重要面相——合成毒品的历史。而那些合成毒品中尤为特殊的一种是当前依然困扰… 阅读更多 »瘾品史研究再思考:“亚洲可卡因危机”工作坊侧记

20世纪上半叶日本在福建的鸦片政策

周雪香, 厦门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摘 要:日本割占台湾之后, 福建成为台湾总督府“对岸经营”及日本“南进”政策的重要目标。为了在福建扶植潜在势力, 日本领事馆庇护、放任台湾籍民 (1) 走私贩卖鸦片。台湾籍民借着治外法权的庇护, 垄断了福建的鸦片市场, 使福建烟毒泛滥, 屡禁不止;而日本当局也从籍民的鸦片收入中得到“南进”政策各种活动所需的经费。全面抗战爆发后, 日本海军再次利用台湾籍民在厦门、金… 阅读更多 »20世纪上半叶日本在福建的鸦片政策

旧影拾遗——民国有画报,画报人物有故事

《民国画报人物志》书影 谈到民国,人们大多用“军阀混战、民不聊生、内战频繁、风雨飘摇”等字眼来形容,但乱世出英雄,民国也是豪杰辈出、志士如云、文人咸集的时代。在统治风雨飘摇的年代,统治者无心他顾,疏于管理,爱国人士救国图存,实业、教育、革命、立宪、共和等救国思想百花齐放。 这个时期,中国的画报事业蓬勃发展,至今,民国画报已经消失几十年了,也被人们淡忘了几十年,它们沉睡在图书馆、档案馆,或残缺破损,… 阅读更多 »旧影拾遗——民国有画报,画报人物有故事

【新书速递】澳门与英国人(1637-1842)——香港的前奏

本书由英国高志(Austin Coates)著,暨南大学港澳历史文化研究中心、澳门研究院叶农教授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文化局联合出版。 《澳门与英国人》(Macao and the British, 1637–1842: Prelude to Hong Kong)以生动形象写英国人首次来华航行为开篇,详细地描绘了中英关系在1637年到19世纪40年代的一系列发展。在此期间,澳葡… 阅读更多 »【新书速递】澳门与英国人(1637-1842)——香港的前奏

“旧海关史料数字化应用研讨会”在京举行

文章来源:中国海关杂志 更新时间:2017年11月10日 2017年11月9日,中国海关出版社在北京召开了“旧海关史料数字化应用研讨会”,海关总署办公厅副主任梁金成、中国海关学会副会长左铁,以及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中国社会科学院等知名高校、研究机构的30余位专家、教授和各地海关60余位代表出席了研讨会。 中国海关出版社社长兼党委书记王桦发表致辞,并介… 阅读更多 »“旧海关史料数字化应用研讨会”在京举行

林满红:“鸦片进口白银外流”,这不是真的

林满红,台湾“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台湾师范大学历史学博士、美国哈佛大学历史与东亚语文学博士,研究领域涉及台湾史、东亚经济史等。 《银线:19世纪的世界与中国》(下称《银线》)一书是林教授的代表作。明清以前,白银始终没有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币材,直到明清中国开始使用白银作为货币,所谓“钱荒”问题随即就变成了“银荒”。清代前期,由于市场上白银不足,“银荒”现象严重,康熙解禁后,西方人与中国人… 阅读更多 »林满红:“鸦片进口白银外流”,这不是真的

国史、国际关系史与全球史:晚清时期中外关系史研究的三个视角

2017-07-31 吴义雄 史学月刊 当“中国近代史”作为一个学术领域出现时,晚清时期的中外关系是其最重要的内容之一。中国近代史研究兴起于民国时期民族主义运动方兴未艾之际。在这一宏大背景下,从鸦片战争开始的国难、屈辱、沉沦和与之相伴的“近代化”变迁,构成了20世纪中国近代史研究的主要内容。 时至今日,晚清中外关系史的重大事件和演进历程,仍然支撑着大学中国近代史教科书的基本框架。但是,近二三十年来… 阅读更多 »国史、国际关系史与全球史:晚清时期中外关系史研究的三个视角

珍贵老照片12000张

开放式的图片资料库,自己可以添加图片或文档到资料库,可以输入关键字模糊查询。 共搜集珍贵老照片12000张,包括晚清、民国、抗战、文革、改革开放等多个系列。 解压缩后有两个文件,运行蓝色羽毛的文件即可。点击【查询】按钮(不输入查询关键字)即可显示所有图片。点击【添加】按钮,可添加新图片。 百度网盘:http://pan.baidu.com/s/1c0xX1RE (如失效,请提醒更新) 目录介绍: … 阅读更多 »珍贵老照片12000张

人口结构与经济转型:以近代澳门为例

摘要:19世纪中后期, 澳门经历了自开埠以来最重要的一次经济转型期, 传统的转口贸易优势逐渐被以鸦片走私贸易、苦力贸易和赌博业为主导的新经济所取代。以大批内地华人迁入为主要特征的人口结构变迁进一步优化了澳门社会的人口抚养比、男女性别比、族群结构以及职业社会分工, 形成一个独特的、持续的“人口机会窗口期”。华人资本和劳动要素的增加, 对贸易方式、产业结构和资本结构产生了深远影响, 推动了此次经济转型… 阅读更多 »人口结构与经济转型:以近代澳门为例

中国近代灾荒史研究综述

作者:阎永增 池子华 文章来源:中华文史网 更新时间:2007年06月23日 灾荒,是社会史研究的重要内容,它与社会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以及社会生活的各方面有着重要联系。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涉足在灾荒史领域的研究者并不多。80年代后,随着社会史的复兴,这种情况逐渐有所改观。近十年来,一些矢志于近代灾荒史研究的史界同仁,以极大热情投入到灾荒史的研究中去,使近代灾荒史研究硕果累累,并呈方兴未艾之势… 阅读更多 »中国近代灾荒史研究综述

《近代史资料》鸦片战争主题史料名录

前言 《近代史资料》创刊于1954年,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资料」编辑组编辑。自创刊以来,陆续刊出1840—1949年中国近代历史上政治、经济、文化、外交、军事、民俗风情、社会生活等各方面的史料,其中有档案、函电、日记、著述稿本、回忆录、访问记、调查报告、照片、拓片等原始资料,还有年表、统计表及资料考证著作,以及中国近现代史的外文资料的译文。截至2017年8月,《近代史资料》已出版135号,为中… 阅读更多 »《近代史资料》鸦片战争主题史料名录

牛津大学沈艾娣教授“中国近代史的英文档案”课程选修公告

课程名称 中国近代史的英文档案   课程简介 英国关于中国近代史的档案很丰富,然而找到与利用这些档案需要西方史背景。近年因数字化和全球化,各种档案在中国也能看到,使得微观史等新的历史方法越来越成为可能。本课程让学生仔细读一些新鲜的历史资料,训练学生阅读20世纪之前英文手写档案的能力,介绍这些档案的内容和用法,讨论西方史学理论与中西交流史。 授课教师 沈艾娣(Henrietta Harri… 阅读更多 »牛津大学沈艾娣教授“中国近代史的英文档案”课程选修公告

方德万:《潮来潮去:海关与中国现代性的全球起源》中译本(附目录)

[英] 方德万(Hans Van De Ven)著 / 姚永超、蔡维屏 译《潮来潮去:海关与中国现代性的全球起源》 近代中国海关始于太平天国运动(1850-1864)期间,1949年共产党在中国赢得政权后未几结束。一个世纪中,它的身影不仅出现在中国的内陆腹地,还出现在远在西北的乌鲁木齐,甚至是西南的喜马拉雅山。 无论沿海,还是内陆,海关对于中国而言都是一个重要机构,也是唯一一个未有中断且势力几乎可… 阅读更多 »方德万:《潮来潮去:海关与中国现代性的全球起源》中译本(附目录)

汪敬虞:中国近代茶叶的对外贸易和茶业的现代化问题

        一、中国茶叶对外贸易的状况和变迁 茶叶与生丝是中国传统的两大出口商品。西方国家开辟中国茶叶的海外贸易,可以追溯到十六世纪的初叶。据说,1517年第一艘葡萄牙的船只到达中国之后,其海员最先将中国茶叶带回本国。到了1588年,葡萄牙的这一项活动,已经得到普遍的承认。十七世纪初叶,继葡萄牙人之后入侵东方的荷兰人,也开始将中国茶叶带回本国。具体年代,有的说在1602年,有的说在1610年。… 阅读更多 »汪敬虞:中国近代茶叶的对外贸易和茶业的现代化问题

光明日报连发三篇医疗史文章!闵凡祥、李化成、张勇安三位老师介绍医疗史前沿理论动态!

社会文化史视阈下人的疾病及其历史书写 作者:闵凡祥(单位:南京大学历史学院) 自20世纪初期开始,随着新史学运动的发展,西方医学史的书写范式发生根本性的转向,由传统的科学技术史范式转向社会文化史范式,所叙述与书写的重点从原来对伟大医生及其伟大发现的关注,转向对人的疾病与健康社会文化意义的探讨与叙述。 在社会文化史视阈下,人类个体因疾病所经受的身体疼痛与其他不适,虽从本质上说首先是一种生理现象,但由… 阅读更多 »光明日报连发三篇医疗史文章!闵凡祥、李化成、张勇安三位老师介绍医疗史前沿理论动态!

陈志武:量化历史研究的过去与未来

本文源自2016年第4期《清史研究》,作者陈志武,耶鲁大学金融经济学教授、香港大学冯氏基金讲席教授、北京大学经济学院特聘教授 量化历史研究的过去与未来 目录 ☑ 一、引言 ☑ 二、量化历史研究方法 ☑ 三、历史研究能够量化吗? ☑ 四、量化历史研究不只是“用数据说话” ☑ 五、量化史学带来新认知 ☑ 六、结束语 【摘要】近六十年来量化历史研究拓展并加深了我们对历史的认知,使历史研究向科学靠近。不管… 阅读更多 »陈志武:量化历史研究的过去与未来

中华民国统计史

中华民国统计史 2002-06-17 14:01:31    公元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为中华民国时期。这一时期的政府统计,有北洋政府和国民政府统计,推行西方国家的统计组织,依据西方统计理论和方法,进行了一系列统计工作,但因各自为政,统计数字不全不确,留下的历史遗产很贫乏。其他方面,一般在西方统计理论的影响下,进行了一些统计工… 阅读更多 »中华民国统计史

《民国时期经济统计资料续编(全三十册)》出版

  民国时期经济统计资料续编(全三十册) 编著者:郑成林 定价:¥18,000.00 ISBN:978-7-5013-6118-2 出版时间:2017-06 装帧:精装 开本:正16开 所属分类:民国-文献资料丛编 内容简介: 本书是《民国时期经济统计资料汇编》的续编。民国时期,中国的统计体制逐步建立,官方、民间都开展了大量的调查统计工作,编印完成卷帙浩繁的各类经济统计资料,涉及经济发展与变迁的方… 阅读更多 »《民国时期经济统计资料续编(全三十册)》出版

《中国近代经济史参考资料丛刊》再版

   内容简介   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以严中平先生为组长的中国科学院经济研究所中国近代经济史研究组编辑、出版了一套《中国近代经济史参考资料丛刊》(以下简称“《丛刊》”)。这套《丛刊》包括八种资料:     第一种:《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严中平等编,1955年出版。     第二种:《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第一辑 1840—1895》,孙毓棠编,1957年出版;           … 阅读更多 »《中国近代经济史参考资料丛刊》再版

让记忆回家——《美国国家档案馆馆藏中国抗战历史影像全集》

2017-05-09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   30卷本影像史学巨著《美国国家档案馆馆藏中国抗战历史影像全集》历时8年,于2016年3月21日由化学工业出版社、军事科学出版社联合出版,书中所录照片来自美国国家档案馆馆藏的中国抗战历史档案。 8000余幅图片还原抗战“国家记忆” 全集共30卷,从战场、训练、军备、医疗、国际合作、教育、人物等角度,全方位再现了抗战时期敌后战场、正面战场和国… 阅读更多 »让记忆回家——《美国国家档案馆馆藏中国抗战历史影像全集》

晚清东亚变局与近代“外交”一词的起源—以中朝关系为中心的考察

原文出处:《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京)2015年第2期 第33-43页 内容提要:朝贡体制下的中外交往,以礼仪上的君臣尊卑关系为主要表征,与基于条约体制的近代西方外交有所不同。近代“外交”一词的起源与流通,是西方主导下东亚变局的直接产物,并与中朝关系的近代转型密切相关。作者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了探讨:一是先秦特定语境下的“人臣无外交”作为后世对外关系的专用词语,在清代中朝两国汉文文献中的使用情况,进而… 阅读更多 »晚清东亚变局与近代“外交”一词的起源—以中朝关系为中心的考察

开国少将高存信:出身黄埔的炮兵副司令

开国少将高存信,1914年5月生于辽宁省开原县,其父高崇民。1933年中学毕业,考入黄埔军校,编入十期炮科,1936年毕业后,到东北炮六旅任观察排长。1937年1月,高存信来到陕北,进入抗日军政大学任军事教员。当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翌年受到大会表彰,被任命为抗大行政干部政治队队长。1940年10月任冀中军区司令部作战科科长。1945年2月,晋察冀军区组建炮兵干部训练队,高存信任队长。1945年10月… 阅读更多 »开国少将高存信:出身黄埔的炮兵副司令

1858–1911年珠三角地区鸦片走私与缉私

摘要:珠江三角洲地区水网密布的自然环境和香港、澳门这两个自由港的存在,为晚清时期鸦片走私进入内地提供了极其便利的条件。围绕着鸦片这棵巨大的摇钱树,走私与缉私成为了各方较量的一个竞技场。中外走私商利用港澳的特殊环境与外国领事裁判权,和香港政府、广东腐败官员相互勾结,组织起庞大的走私网络并配以先进武器,进行猖獗的走私活动而牟取暴利。为打击鸦片走私,海关和广东地方政府试图通过加强缉私船武器配备、建立沿岸… 阅读更多 »1858–1911年珠三角地区鸦片走私与缉私

港澳苦力贸易与英葡论争

来源:《广东社会科学》(广州)2016年第20162期 作者:莫世祥 港澳苦力贸易与英葡论争 莫世祥 内容提要:香港开埠初期,一度成为苦力贸易的主要集散地,但在秉持人道主义、废奴主义理念的英国朝野人士的反对下,港英政府开始对苦力贸易实行严格管控,使从香港出洋的华工人数逐年递减。澳门的苦力贸易早于香港,在暴利驱使下,澳葡政府对苦力贸易采取包庇纵容态度,促成这一行业在澳门日益兴盛,并且一度引领当地经济… 阅读更多 »港澳苦力贸易与英葡论争

《色戒》英译者、汉学家蓝诗玲:我为什么写鸦片战争?

今天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写《鸦片战争》这本书的起因和一些基本观点。 每个历史学家、学者在开始写一本书之前,都要很努力地看前辈是如何写这个题目的,要不然很容易重复别人所写的内容。所以我动笔之前看了大量的英文和中文资料,尤其是英国人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现在是怎么看这场战争的,也看过不少华人学者写鸦片战争的资料,尤其是20世纪的华人学者。 首先,我想谈谈英国学者或者英语世界的学者怎么写鸦片战争。我看了大量… 阅读更多 »《色戒》英译者、汉学家蓝诗玲:我为什么写鸦片战争?

小历史与大历史的对话:王笛《茶馆》之方法论

2015年09月06日 09:50 来源:《近代史研究》2015年第3期 作者:李金铮 内容提要:在中国近代城市史、日常生活史研究领域,王笛的《茶馆》①是一部极具影响的著作。其方法论价值,尤其值得关注。在问题意识上,该著既从茶馆史研究本身进行突破,更追求宏大的理论意义,关注国家文化和地方文化的冲突。在理论与方法上,打破传统史学路径,凸显了微观史和新文化史的叙事风格和民众与公共生活之间的关系。在结构… 阅读更多 »小历史与大历史的对话:王笛《茶馆》之方法论

《博士论文》第26期 高波:历史学不是年轻人的学问

【石头引】 孟子曰:观水有术,必观其澜。在历史研究的过程中,遍览历史波澜的激昂壮阔,静观沧海桑田的云卷云舒,做到沉醉处,大概就会有孔子所谓“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的慨叹。当然,要达到这样的境界,你得先下苦功夫,并且培养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历史学研究方法,训练出敏锐而又超然的历史感,那么,如何才能做到呢?接下来让我们听听高波老师的分享。 【作者简介】 高波,陕西榆林人。本科学习心理学,硕士起转入… 阅读更多 »《博士论文》第26期 高波:历史学不是年轻人的学问

“中国关系海外文献”漫谈

2016年10月23-24日,复旦大学历史系与《近代史研究》编辑部联合举办的“海外文献的收藏与中国近现代史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复旦大学逸夫楼如期召开。10月23日上午9时,复旦大学资深特聘教授周振鹤先生在大会开幕式上,围绕“中国关系海外文献”,作了一场精彩的发言。现在,我们将周先生的发言整理出来,正式公布,以飨读者! 我想这个会议的题目要是按照我的想法,“海外文献收藏”不大明确的,所有的不在中国… 阅读更多 »“中国关系海外文献”漫谈

上海交大发布历史地图信息系统,首批收录民国地图四千余幅

民国初年,国民政府内政部、国防部曾测绘数千幅地图,以作军事及民用用途。这些地图后来曾四散于世界各地,如能综合利用这批地图,将是理解现代中国地理空间与文化遗存的第一手资料。上海交通大学历史系经过三年时间,开发完成《中国历史地图地理信息系统》(http://sjmap.sjtu.edu.cn/),第一期收录的地图数据来自日本科学书院1998年出版的《中国大陆五万分之一地图集成》,共有地图4088幅,将… 阅读更多 »上海交大发布历史地图信息系统,首批收录民国地图四千余幅

第十七届世界经济史大会(清代经济史纪要)

◎作者:张萌,洛杉矶加州大学历史系;陈博翼,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历史系 ◎来源:《清史研究国际通讯》(总第9期),2015年第5卷第2期。 ◆”食货志”栏目编辑:李晓龙,中国社科院近代史所 2015年8月3日到7日,第十七届世界经济史大会在日本京都召开。在180余场专题讨论中,大约有二十五个专题涉及清代中国经济史的内容,可见其在近代经济史中的位置日益突出,这也进一步促使学者思… 阅读更多 »第十七届世界经济史大会(清代经济史纪要)

清光绪年间朝鲜平壤开港问题研究(1882~1894)

内容提要 清光绪年间朝鲜平壤开港事件的发生,并不是清政府控制朝鲜和朝鲜反控制的外交意愿的体现。推动平壤开港的动力来自朝鲜政府雇佣的“洋顾问”,相反中朝两国对平壤开港设关反应冷淡。朝鲜国内财政危机,朝鲜对黄海、平安两道经济发展的认识以及清日在朝鲜的竞争等,这些因素交织杂糅,决定了朝鲜政府、清政府在平壤开港问题上的消极态度。 作者简介:周国瑞,男,汉族,1980年生,博士,山西临汾人,中国石油大学(华… 阅读更多 »清光绪年间朝鲜平壤开港问题研究(1882~1894)

林满红:旧海关资料与中国近代史研究

海关资料是每一个年份都有的长时间序列资料,可帮助研究者较精确地了解较长一段时间的历史变迁。美国哈佛大学所藏中国旧海关史料的公布与及时利用,相信会带来协助了解世界与近代中国关系的更多更好的研究成果。 近代中国旧海关资料之汇编,肇因于外国人接掌中国海关,之前并没有经常性汇编、出版的海关资料。外国人之所以接掌中国海关,起因是1853年小刀会之乱骚扰、破坏了当时中国最大的对外贸易口岸——上海的海关,使得该… 阅读更多 »林满红:旧海关资料与中国近代史研究

吴松弟:旧海关文献可为中国近代史研究提供“百科全书”式的资料

日期:2016-07-22 07:26:49 作者:文汇报记者 刘力源 复旦大学教授吴松弟 旧海关文献中的《中国音乐》,用画来表现民间舞蹈,用音符及宫商角徴羽来表现旋律。 发明用罗马字母标注汉语发音系统的英国人威妥玛编写了第一本汉语课本《语言自迩集》。威妥玛曾任上海海关第一任外国税务司。 19世纪末厦门城市图 丝绸报告中所绘的清代织布机 文汇报记者 刘力源 历史研究最重要的是掌握准确可靠的资料,在… 阅读更多 »吴松弟:旧海关文献可为中国近代史研究提供“百科全书”式的资料

陈晋文:《中国近代对外贸易史研究综述》

来源:中国经济史论坛 近代中国的对外贸易是中外经济关系中研究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从最早的国际贸易学科在中国产生到现在,相关问题的研究越来越深入和细化,而且取得了很大成就。大体上来看,关于中国近代贸易的研究可以以1949年为界分为两个阶段:1949年以前的近代对外贸易研究,是运用西方的国际贸易理论和民生主义理论来进行研究的,其中不乏一些奠基性的著作,一些高水平的研究著作,有的直到今天仍没有能超出其… 阅读更多 »陈晋文:《中国近代对外贸易史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