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正文

商人

原始文献|British History Online再次开放资源

2020年3月30日至7月31日,British History Online(BHO)开放过一次Preminum资源(开放前需要购买或学校订阅)。随着2021年1月英国进入封锁状态,BHO决定再次开放Preminum内容,阅览期限至2021年4月30日。 新开放的两大原始文献 The extra 200 volumes now available are predominantly made u… 阅读更多 »原始文献|British History Online再次开放资源

赵莹波 | ​再论东亚海域世界的“归化宋商”——以日本、高丽为中心

      摘要:宋朝与日本、高丽皆无正式的外交关系。日本从唐末开始在政治上疏远中国大陆,只保持贸易上的往来。而高丽只在宋朝初期向宋朝奉正朔之外,也一直与宋朝只保持商贸关系。此时的东亚海域成了宋商贸易和政治的国际舞台,宋商因其国际视野和社交才能深受东亚各国欢迎,有的被请入籍有的主动选择入籍日本和高丽,成为所谓的“归化宋商”。日本的“归化宋商”,大多或因父母一方为日本人,或因是在日宋商的后裔,或因需… 阅读更多 »赵莹波 | ​再论东亚海域世界的“归化宋商”——以日本、高丽为中心

全球贸易与帝国崛起:茶叶、瓷器和罂粟花如何塑造历史?

Editor’s Note 茶叶、瓷器、白银、黄麻、鸦片、牛肉,你可能觉得以上这些物品听起来完全风马牛不相及。然而在今天的这个书单中,它们却被赋予了一个共同的属性:打造一个国家、甚至是整个世界在一个时代下的历史。 作为世界上最受欢迎的商品之一,茶叶在过往300余年中的贸易中如何塑造了现代消费社会? 作为曾经最为欧洲贵族所青睐的艺术品,瓷器从艺术奢侈品到家居必需品的变迁如何映照出不同时代… 阅读更多 »全球贸易与帝国崛起:茶叶、瓷器和罂粟花如何塑造历史?

面子与里子:明洪武时期中日“倭寇外交”考论

按:2013年,最初涉及这一问题时,我只用了半页概述,因为感觉这个问题实在太老,没什么可研究的了。然而,细读了几篇文章之后,发现问题其实还是挺多的,甚至一些最基本的史实问题都没搞清楚。索性,一不做二不休,重新探索一番。 历史事件,虚虚实实,真真假假,既有面子,也有里子,小文自身亦然:面子就是有关朝贡体制的理论部分,里子就是文中琐屑的考证。单纯的考证,多被认为是饾饤之学,难被接受,故只好扯上些“理论… 阅读更多 »面子与里子:明洪武时期中日“倭寇外交”考论

万志英:13~17世纪东亚的海上贸易世界

16世纪之交,当葡萄牙海员闯入亚洲海域冒险时,惊讶地发现繁荣的贸易网络横跨从印度到中国的海洋。当时,马六甲(Melaka)——马来半岛上一个小小的伊斯兰苏丹国,连接印度和中国航线的十字路口——是这个海上贸易世界的重要枢纽,因此成为葡萄牙帝国缔造者眼中最贵重的战利品。在1511年葡萄牙人占领这座城市后不久,抵达该城的托梅·皮雷斯(Tomé Pires)写报告给他的赞助人葡萄牙国王,惊呼“人们无法估计… 阅读更多 »万志英:13~17世纪东亚的海上贸易世界

长江学者 | 朱英:研究近代中国制度变迁史应该注意的若干问题

研究近代中国制度变迁史应该注意的若干问题     朱英,华中师范大学中国近代史研究所教授 原文载于《社会科学研究》2016年第4期,注释从略     迄至目前,对近代中国制度史的研究虽已取得不少重要成果,但仍存在不少发展空间,同时还需要注意若干相关问题。   中国古代史研究历来注重职官制度,老一辈学者将职官制度、历史地理、目录学和年代学视为治史之钥… 阅读更多 »长江学者 | 朱英:研究近代中国制度变迁史应该注意的若干问题

金康植:高丽和宋朝海上航线的形成和利用

前 言 朝鲜和中国之间横渡黄海的海上航线早在古代国家崛起之前便已存在。在统一新罗时代(Unified Silla period)的张保皋时期(Jang Bogo),东亚贸易区开始出现,并最终于宋代完全确立起来。学界已从对外关系、海上航线以及贸易等方面,展开过对高丽和宋朝关系的研究。 横渡黄海海上航线在高丽和宋朝时期使用十分频繁。航线受自然条件如风向和洋流等的影响很大;在铁壳船尚未运行的时代,自然条… 阅读更多 »金康植:高丽和宋朝海上航线的形成和利用

明代白银货币化研究20年——学术历程的梳理

摘 要:回顾明代白银货币化研究的学术历程,沿着“白银货币化与中外变革”的学术理路,在大力发掘、整理利用中外一手资料基础上,从国家、市场、社会之间关系和中国与全球关系出发,以白银货币化过程切入,尝试进行全球化开端关键历史时期贯通中外变革的综合性研究。主要在五个方面展开:一是明代白银货币化的市场起源;二是明代白银货币化过程从国计与民生两条线索的探讨;三是明代白银货币化与中国和世界的连接;四是明代白银货… 阅读更多 »明代白银货币化研究20年——学术历程的梳理

虞和平 | 50年来的中国近代经济史研究

作者简介:虞和平,1948年生,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北京100006 《近代史研究》 1999年第05期 第47-70页。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年以来,中国近代经济史研究既取得了巨大的成果,也经过了艰难曲折的历程。在1966年之前的17年中,它随着社会主义经济和文化建设的全面展开而快速发展起来;在1967—1976年之间的10年中,它受“文化大革命”的影响而被严重挫伤;1977年之… 阅读更多 »虞和平 | 50年来的中国近代经济史研究

新书推荐 | 近代日本对华调查档案资料丛刊:第二辑 经济调查(全五十册)

近代日本对华调查档案资料丛刊:第二辑 经济调查(全五十册) 编著者:郭连强,金以林 主编;武向平 副主编 定价:25000元 ISBN:978-7-5013-6905-8 出版时间:2019-11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2019年度国家出版基金项目 国家社科基金抗日战争研究专项工程“满铁资料整理与研究”项目成果 “革命文献与民国时期文献保护计划”项目成果   内容简介 … 阅读更多 »新书推荐 | 近代日本对华调查档案资料丛刊:第二辑 经济调查(全五十册)

历史学 | 海外贸易与近代江南乡镇民营经济的发展

★ 点击上方蓝色字体关注我们 历史学 海外贸易与近代江南 乡镇民营经济的发展 于新娟 上海外国语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上海 200083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1期,约13000字   历史上,江南发达的棉业经济主要依赖国内市场的需求和政府军需以及税收的变相刺激。近代五口通商以后,海外贸易的活跃使江南的棉业流通进一步扩大到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 阅读更多 »历史学 | 海外贸易与近代江南乡镇民营经济的发展

郑彬彬、张志云 | 江汉关开埠与汉口国际贸易(1858—1869)

作者郑彬彬为上海交通大学科学史与科学文化研究院博士研究生,张志云为上海交通大学历史系教授 原文载《近代史研究》2020年第2期,注释从略 江汉关开埠与汉口 国际贸易(1858—1869) 郑彬彬、张志云 内容提要 英国觊觎长江贸易特权,是为了开辟中国中西部市场,扭转对华贸易劣势。然而,随着太平军东征,保护上海贸易成为英国对华外交的重要目标,这使汉口作为“上海内口”违约开埠。汉口开埠的“违约性”及其… 阅读更多 »郑彬彬、张志云 | 江汉关开埠与汉口国际贸易(1858—1869)

经济史NO.6| 历史视野下中国经济的长期变迁

历史视野下中国经济的长期变迁——近年中国经济史之计量研究综述 彭凯翔 内容提要:本文分四个方面综述了近年中国经济史之计量研究:第一,历史时期中国经济发展水平尤其是GDP的估计;第二,对发展模式的争论和相关检验;第三,关于市场制度及其效率的讨论与量化研究;第四,对国家能力、社会控制与外生冲击等问题的反思及其因果性检验。——这些研究深化了对“马尔萨斯陷阱”、“斯密增长”等经典命… 阅读更多 »经济史NO.6| 历史视野下中国经济的长期变迁

《近代史研究所集刊》总目录(1969-2019),共一百零六期

【第一期(1969)】 郭廷以:缘起小志 ⧠论文 黄嘉谟:中国对欧战的初步反应 王尔敏:晚清外交思想的形成 王树槐:清末翻译名词的统一问题 李国祁:三国干涉还辽后中德租借港湾的洽商与德璀琳(G. Detring)上德政府建议书 吕实强:义和团变乱前夕四川省的一个反教运动──光绪二十四年余栋臣事件 李恩涵:中美收回粤汉路权交涉──晚清收回铁路利权运动的研究之一 张朋园:黄遵宪的政治思想及其对梁启超的… 阅读更多 »《近代史研究所集刊》总目录(1969-2019),共一百零六期

【项目成果】英国怡和洋行中文商业档案价值

作者:冷东  潘剑芬 冷东,男,广州大学十三行研究中心教授。 潘剑芬,女,广州市海珠区文物博物管理中心副研究馆员。 (本文系用友基金会“商的长城”重点项目《英国怡和洋行中文商业档案整理研究》(项目编号2019-Z02)阶段性成果) 英国剑桥大学图书馆怡和洋行中文商业档案,集中系统反映了怡和洋行早期在中国的发展过程,提供了深化研究十三行的文献宝库,拓展了鸦片问题研究的丰富史实,揭示了商馆区变迁原始契… 阅读更多 »【项目成果】英国怡和洋行中文商业档案价值

16—17世纪梅毒良药土茯苓在海外的流播

·亚洲史· 16—17世纪梅毒良药土茯苓在海外的流播 内容提要 伴随地理大发现的深入展开,梅毒作为一种新疾病于16世纪初期传入中国沿海。因应其传入,晚明医家袭用古代医学理论以土茯苓治疗梅毒并取得良效,随后土茯苓便反向流播到印度、非洲、欧洲乃至美洲等地区。在此流播过程中,中药的传统炮制方法也为欧洲各地医师所接纳、采用,频繁载入多语种的西方医籍,为世界范围内的流行疾病治疗做出了贡献。土茯苓在16世纪中… 阅读更多 »16—17世纪梅毒良药土茯苓在海外的流播

李庆 | 晚明中国与西属菲律宾的贸易规模及历史走向

晚明中国与西属菲律宾的贸易规模及历史走向——基于“货物税”(almojarifazgo)文献的数据分析 内容提要 :16世纪70年代以后,中国与西属菲律宾的海上贸易迅速兴起,中菲航线随之成为美洲白银输入中国的最主要渠道。伴随交易额的递增,马尼拉当局在1581年开始向中国商船征收一定比例的“货物税”(almojarifazgo)。虽几经变革,但直到明代终结,货物税制度仍得到有效施行。因而通过对勘分析… 阅读更多 »李庆 | 晚明中国与西属菲律宾的贸易规模及历史走向

清帝国最后的盛会——从中国史、亚洲史和世界史看乾隆帝八十寿辰

葛兆光:朝贡圈最后的盛会——从中国史、亚洲史和世界史看乾隆帝八十寿辰

乾隆五十五年也就是 1790 年,整个清帝国都在准备庆祝乾隆皇帝的八十大寿。庆寿活动于农历七月初七从承德避暑山庄开始,中经圆明园,最后于八月十三日在北京的紫禁城落幕,长达数十天。这一次隆重的祝寿庆典,除了大清帝国的满族贵族、汉族百官、蒙古王公之外,还有作为朝贡国的安南、朝鲜、南掌、缅甸使团,来自四川、甘肃、云贵各地的土司,来自回部各地的伯克,以及西藏达赖与班禅的使者、台湾生番的代表,甚至包括远道而… 阅读更多 »葛兆光:朝贡圈最后的盛会——从中国史、亚洲史和世界史看乾隆帝八十寿辰

讲座︱邱轶皓:世界史视野下的蒙古史

正如拉施都丁在《史集》开篇处的宣告,“还有什么事比成吉思汗国家的建立更值得一提的呢?它被认为是开启了一个新的纪元。”蒙古帝国对世界历史的进程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2019年11月30日,复旦大学历史学系副教授邱轶皓受邀参加上海图书有限公司、上海古籍出版社主办的“海上博雅论坛”,举行“世界史视野下的蒙古史研究”主题讲座,一百余名观众参与此次活动。 讲座现场 如何认识并想象蒙古帝国 蒙古帝国横贯欧亚、… 阅读更多 »讲座︱邱轶皓:世界史视野下的蒙古史

程永超:近世东亚“谍战”:壬辰战争前后的中、朝、日情报网

万历朝鲜战争(1592-1598,也称“抗倭援朝”)是明代万历年间发生在朝鲜半岛的中、日、朝三国战争。韩国称为“壬辰倭乱?丁酉再乱”,取兵乱离散之意。日本称为“文禄?庆长之役”,暗示战争背后的征兵与劳役。 从东亚史的角度重新审视万历朝鲜战争 随着东亚各国学者交流的日益深化,中日韩三国开始共同关注及重新审视这场东亚国际大战,并开始采用较为中立的“壬辰战争”(The Imjin War,也有学者称之为… 阅读更多 »程永超:近世东亚“谍战”:壬辰战争前后的中、朝、日情报网

近代山东经济格局变迁研究——以港口与腹地互动为视角

近代山东经济格局变迁研究——以港口与腹地互动为视角 陈为忠 | 南通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江苏南通,226007 摘    要:19世纪60年代烟台、青岛、威海和龙口等港口先后开埠通商, 口岸贸易使腹地工农业获得了长足发展, 由此引发了山东省经济格局的调整, 即经济轴心由沿运河纵向分布变为沿港口和铁路的横向布局。而且由于腹地与非腹地、腹地内部劳动地域分工的差异导致了省内经济发展的不平衡。这种格局对当代… 阅读更多 »近代山东经济格局变迁研究——以港口与腹地互动为视角

新书:《南开经济研究所民国社会经济期刊汇编(全二十册)》

编著者:元青 定价:¥12000.00 ISBN:978-7-5013-6784-9 出版时间:2019-07-31 出版社:国家图书馆出版社  内容简介 本书收录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在20世纪20-50年代所编的3种期刊,包括中文刊《经济统计季刊》1932-1933年两卷8期,后改名为《政治经济学报》1934-37年3卷11期。《南开指数年刊》1934-1936年;《南开指数专刊》1949-195… 阅读更多 »新书:《南开经济研究所民国社会经济期刊汇编(全二十册)》

欧亚大陆的白银时代(1276年~1359年):可公度性和多样性。【黑田明伸著;高聪明译】

摘要:13世纪后期欧亚大陆的白银突然变得充裕,而到14世纪60年代又突然稀缺了。伦敦造币厂的银币年产量与孟加拉的银卢比的年发行量的变动如影随形,两者之间的这种联动是蒙古帝国将银的流通从市场底层转移到了欧亚大陆的长途贸易的结果,虽然对此观点仍存争议。在第一个白银时代,货币流通分为多个层级,而白银则始终在高层级流动,以白银重量确定的记账单位在欧亚商路的西端决定着银币的价格,而在东端的元朝则与纸币保持着… 阅读更多 »欧亚大陆的白银时代(1276年~1359年):可公度性和多样性。【黑田明伸著;高聪明译】

李伯重:早期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商”与”盗”

微信ID:sanlianshutong 『生活需要读书和新知』   16世纪欧洲人到来之前,印度洋海域和东亚海域的海上贸易中,不仅没有一种大家都遵循的贸易规则,没有安全保障机制和仲裁机制,甚至也没有一种共同的商业语言。   西欧殖民者来到东亚后,对活跃在这里的华人海上贸易商业进行打压,这是不争的事实。还应当注意:贸易不同于单纯的掠夺。各国商人在东亚,除了竞争,也有相互合作的一面。   “市通则寇转… 阅读更多 »李伯重:早期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商”与”盗”

什么样的历史事实能够进入历史解释(节选)

来源: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公众号,2017年11月8日 什么样的历史事实能够进入历史解释? 长久以来,人们所期待于历史学家的,是他们能够通过自己的研究,讲述人们在过去所经历的事情。可是,人们不会满足于,历史学家只是确认和描述,过去发生了如此这般的事实;而是期望他所呈现的,是一幅有着内在关联的历史图景,能够让人们了解历史现象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甚而进一步对历史过程中的当事人的选择和作为做出评… 阅读更多 »什么样的历史事实能够进入历史解释(节选)

滨岛敦俊 | 农村社会——研究笔记

沈中琦译,载《近代中国的乡村社会》,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第255-179页;(原文发表于《明清时代史的基本问题》,汲古书院1997年10月出版) 一、绪 言 日本的中国明清社会经济史的研究,从西嵨定生的江南棉业研究、藤井宏的徽州商人研究开始,始终关注的是农民以及农村社会。人口的大部分居住在农村,宏观上看,财富主要来自于农民的家庭劳动,包括历史上存在的农民家庭经营中不可缺少的手工业部分,而国家… 阅读更多 »滨岛敦俊 | 农村社会——研究笔记

陈春声:从“倭乱”到“迁海”——明末清初潮州地方动乱与乡村社会变迁

一、引言 关于明代后期东南沿海地区以“倭寇”或“海盗”等一系列事件为中心的长时间的地方动乱,以及清代初年在同一地区实行的严厉的“迁海”措施,已有许多引人注目的研究。在以往的论著中,抗击“倭乱”和实行“迁海”基本上是作为明、清两个王朝的政治军事行动,被分别描述和讨论的。作者以为,如果把研究的视角从朝廷的军事措施转移到地方社会具体的历史场景,那么,就有理由把明清之际东南沿海地方社会的动乱与“转型”视为… 阅读更多 »陈春声:从“倭乱”到“迁海”——明末清初潮州地方动乱与乡村社会变迁

王宏斌 | 清中期山东的内外洋与水师巡洋制度研究

  王宏斌 河北师范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河北省省管专家、国务院津贴专家。主要从事中国近代海防史、禁毒史、货币史研究和中国近代史教学工作。 摘要:如同江、浙、闽、粤等省一样,山东的近岸海域同样按照清廷的旨意划分为内洋和外洋。凡是靠近海岸的岛屿和洋面均划入内洋,凡是远离海岸的岛屿和洋面均划入外洋。由于帆船在黄海的海道距离山东海岸遥远,加之渤海全部划入内外洋,山东水师的内外洋十分宽广,东… 阅读更多 »王宏斌 | 清中期山东的内外洋与水师巡洋制度研究

杨国桢 | 中华海洋文明的时代划分

海洋文明的演进即人类拓展海洋生存与发展空间的历史进程, 可划为区域海洋时代、全球海洋时代、立体海洋时代。区域海洋时代萌芽于远古, 成长在古代, 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空间主要在欧亚大陆, 大陆文明占据优势, 海洋文明的发展空间是区域性的。全球海洋时代萌芽于古代的大航海, 从近代早期“地理大发现”开始到现在, 海洋发展推动西欧的工业化和经济全球化, 实现社会和文明的转型, 海洋文明的发展空间是全球性的。立… 阅读更多 »杨国桢 | 中华海洋文明的时代划分

仲伟民 | 全球化、成瘾性消费品与近代世界的形成

仲伟民教授   清华大学   摘 要  世界历史的近代化是一个全方位的进程,学术界关于近代化原因的揭示已经非常充分,但从世界市场尤其是从成瘾性消费品市场这个角度所做的研究非常不够。包括糖、茶叶、咖啡、可可等在内的成瘾性消费品曾经在世界近代化过程中扮演过非常重要的角色,它们不仅在大航海后成为主要的世界商品,而且成为宗主国与殖民地的贸易链接纽带。成瘾性消费品既是近代生活方式和近代文化产生的催化剂,也是… 阅读更多 »仲伟民 | 全球化、成瘾性消费品与近代世界的形成

中英联合考古还原古代“海上丝绸之路”贸易

2019年1月考古队在波斯湾遗址进行发掘。张然摄     明代景德镇中期葫芦瓶,考古队在拉斯海马遗址整理复原。王琎摄 2019年1月,中英阿联合考古队成员在在拉斯海马遗址布设探方。翟毅摄 中国故宫博物院考古研究所与英国杜伦大学考古系的最新联合考古研究证明,“海上陶瓷之路”终点早在唐代就已延伸至西欧。这一发现将中欧陶瓷贸易起始时间向前推进了500年。 近年,故宫博物院考古研究所与杜伦大学考古系陆续考… 阅读更多 »中英联合考古还原古代“海上丝绸之路”贸易

汪晶石:近四十年朝鲜与清贸易关系研究综述

摘要: 中国与朝鲜是古代东北亚地区的重要国家,长久以来中外学者对于两国关系的研究笔耕不辍,同时也成果斐然。朝鲜与清的贸易关系是双方关系的重要一环,但由于史料欠缺、各国对此问题关注程度不够等原因,就此问题进行的专项研究尚处在起步阶段。近四十年来,学界对于朝鲜与清贸易关系的研究大多为着眼于两国关系、两国经济、文化交流等方面的宏观研究,而对于诸如很多在两国贸易过程中出现的一些现象、两国贸易中出现的多种贸… 阅读更多 »汪晶石:近四十年朝鲜与清贸易关系研究综述

滨下武志、舒小昀 | 从“陆地亚洲”转向“海洋亚洲”:关于“海洋与亚洲地域圈”的讨论

文章发表于《南国学术》2015年第4期第4—15页 滨下武志,1974年在东京大学人文科学研究科获硕士学位;1979—2006年任教于一桥大学、东京大学、京都大学、龙谷大学;2006年受聘为中山大学全职教授;2008—2017年任中山大学亚太研究院院长,2017年6月至今任华中师范大学亚洲研究院院长;主要从事中国社会经济史、东亚经济史、东南亚华侨华人史的研究,代表性著作有《中国近代经济史研究——清… 阅读更多 »滨下武志、舒小昀 | 从“陆地亚洲”转向“海洋亚洲”:关于“海洋与亚洲地域圈”的讨论

朝贡体系与亚洲经济圈 :评滨下武志《近代中国的国际契机》

来源:凤凰历史 作者:朱荫贵 提要:80年代中期,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滨下武志教授提出了与”冲击-反应”论迥然有别的”亚洲经济圈”理论。这个理论主张”从亚洲出发进行思考”。它是日本学术界最近二三十年引起争议最多的学术观点,其影响远远超出日本学术界。滨下教授的代表作是《近代中国的国际契机》。该书围绕以中国为中心的朝贡体制和朝贡… 阅读更多 »朝贡体系与亚洲经济圈 :评滨下武志《近代中国的国际契机》

”海洋与中国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厦门大学)

『海洋与中国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 主办单位 厦门大学历史系  中山大学历史系 中国·厦门 2019年3月29日至4月1日 会议日程 3月30日(星期六)上午会议地点:科艺中心二楼音乐厅  第一节 开幕式(8:30—9:10) 主持人:厦门大学人文学院院长朱菁教授 一、厦门大学领导致词 二、嘉宾讲话 陈春声(中山大学教授、校党委书记) 张海鹏(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史学会原会长) 王… 阅读更多 »”海洋与中国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厦门大学)

从英国档案看国际法的运用和鸦片战争的非法性

【中文关键词】 鸦片战争,国际法,宣战理由,贸易权利,地域管辖权原则 【摘要】 关于中英鸦片战争的原因,中外史学家们一直是各持己见。有的认为是鸦片贸易,有的认为是中英文化冲突和自由贸易的要求。从法律角度而言,传统国际法规定发动战争要有合法的宣战理由。史料表明,英国政府在其最为关心的财政、经济利益驱使下发动了第一次中英战争,却利用国际法,提出宣战理由,试图使其合法化。当时英国的许多国会议员和法律顾问… 阅读更多 »从英国档案看国际法的运用和鸦片战争的非法性

晚清日本驻烟台领事贸易报告初探 ——以1908年年报为例

晚清日本驻烟台领事贸易报告初探——以1908年年报为例 李军 内容提要:明治时期日本外务省向世界各国派驻领事,这些领事发回的报告便于日本社会各界了解各国的商情,有针对性地调整其国家政策和经营策略。这其中有大量涉及包括烟台在内的中国各口岸的贸易报告。研究日本驻烟领事的报告,并与东海关税务司的海关记载作对比,可以更清晰地了解和洞晓晚清时期烟台贸易的实况。 关 键 词:贸易报告 日本驻烟台领事 东海关税… 阅读更多 »晚清日本驻烟台领事贸易报告初探 ——以1908年年报为例

20世纪上半叶法国在广州湾的鸦片走私活动

内容提要:广州湾是法国在东亚鸦片贸易链条上的重要环节。在有名无实的“自由港”制度下,鸦片贸易实为鸦片走私;随着法属印度支那联邦总政府的鸦片专控方式从专营转变为专卖,鸦片走私逐步从商贾走私走向官方走私。官方的长期隐性或直接的参与是广州湾毒品走私经济形成的根本原因。毒品走私严重地扭曲了广州湾的经济体系,也是法国在东亚殖民大溃败的主要原因之一。 关 键 词:广州湾 自由港 鸦片专营 鸦片专卖 毒品走私经… 阅读更多 »20世纪上半叶法国在广州湾的鸦片走私活动

浅谈美国国务院档案

浅谈美国国务院档案[0] 姚百慧[①] 美国国务院是1789年联邦政府成立后最早设立的内阁部门之一,是联邦政府中负责外交事务的专门机构[②]。从创设以来,国务院的外交职能曾受到多方面的掣肘,尤其是进入冷战时期,国家安全委员会、国防部等机构在制定外交政策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不可否认的是,国务院始终是制定和执行美国对外政策的重要机构之一。[③]因此,美国国务院的档案,对了解美国外交决策,仍具有重要价… 阅读更多 »浅谈美国国务院档案

新书丨王霞:《宋朝与高丽往来人员研究》

作者: 王霞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年: 2018-11 定价: 88元 ISBN:9787520334266 内容提要: 宋与高丽关系是古代中国与朝鲜半岛关系的转型期,双方由传统的一元朝贡关系转变为复杂的多元朝贡关系。分裂的政治格局决定了这一时期宋丽关系的“特殊性”,而能反映这一“特殊性”的就是双方的往来人员是使节交聘。与大一统时代不同,此时的官方交聘行为具有明显的不稳定性,交聘目的… 阅读更多 »新书丨王霞:《宋朝与高丽往来人员研究》

“美国驻宁波领事报告(1853-1896年)”档案介绍

1858年4月15日美国驻宁波领事俾列利(C.W.Bradley)致美国国务卿刘易斯·卡斯(Lewis Cass)的一封信,主要内容是:俾列利即将随美国驻华公使列卫廉(W. B. Reed)乘坐“明尼苏达”号军舰北上与清廷谈判,在其离甬期间,宁波领事一职由袆理哲(R. Q. Way)牧师暂时代理。    田 力    1842年,清政府在鸦片战争中战败,被迫与英国签订《南京条约》,同意开放宁波、上… 阅读更多 »“美国驻宁波领事报告(1853-1896年)”档案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