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正文

彭勇 | 全方面透视明清都司卫所管理体制

作者: 彭勇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副标题:明代都司卫所管理体制研究


出版年: 2025-4


页数: 416


定价:88.00元


ISBN:9787108075536


本书基于传统制度史研究的理论和方法,以挖掘传统的经典文献为基础,努力拓展制度史研究的史料、视角和方法,在作者前两部明代卫所制度专著《明代班军制度研究:以京操班军为中心》(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6年;人民出版社2020年修订版)、《明代北边防御体制研究:以边操班军的演变为线索》(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9年)的基础之上,对明代都司卫所管理体制所做进一步思考。

毫无疑问,传统制度史研究仍然是史学界重点关注的对象,但它的创新难度也越来越大。曾经甚至依然,传统制度史研究为部分所谓新派学者所诟病,被贴上了大而化之、泛泛而论、僵硬不化的标签。而实际上传统制度史研究虽然面临不少的问题,但其价值和意义却不应当有任何被忽视的理由,所以才有了相关领域内学者的积极探索,有了活的制度史的提法和持续的探索。

如何让制度史起来?如何让制度史研究有人气、有人性?如何推进传统制度史研究不断走向深入和创新出彩?本书所努力追求的,是秉承传统制度史研究的实证方法,在扩大和深入对传统文献解读的基础上,结合不同的研究区域和不同的问题,重点阅读不同的文献,采取不同的理论、视角和方法。既要弄清楚制度的基本属性,又能够关照到制度设计、制度运行和制度理念(制度文化)层面的分析,还要对制度逆向有所反思,即对反制度行为的发生与制止等予以分析。书中作者结合不同的论题,灵活运用制度属性、制度运行、制度逆向和制度思想等四个层面,揭示了作为“封疆之制”的明清都司卫所管理体制及其运行的整体面貌。

关于明代卫所制度的基本属性,本书在“绪论”部分做了明确的说明。作者认为,近年学界对卫所的基本属性取得了越来越多的共识,如军户世袭、军民并立、互不统属等,但对卫所系统的独立性在定量、定性方面的认知还存在明显差异,这势必影响到对卫所基本属性及其运行的理解,影响到对诸多具体问题的判断。虽然明代卫所的类型多、分布广,但作为系统性的制度设计,卫所的基本属性应具有普遍原则。因卫所具有独立完整的管理权,将其视为传统意义上的辖区,要比视为现代意义上的政区更妥当。具体而言,卫所属性的判定与辖地面积大小、划界清晰与否无关,在卫所辖区内,不仅在明代卫所独立行使其管辖权,即便到了清代,卫所体系内的若干管辖权仍长期延续,卫所归并州县在清代经历了漫长的过程。明代的卫所辖区及其管辖权,一是表现为卫所在辖区内具有完全独立或相对独立的管辖权,辖区内的治权与区外的行政系统并行存在;二是卫所管辖权与它的辖区大小并无直接关系,与是否独立成片、划界清晰没有必然联系。卫所作为独立的管理系统,在很大程度上像府州县一样,管辖治内的人口、土地、财政、司法、教育和民政等。加之,卫所又呈现出与州县不同的军事、移民等特质,这样的属性和特色对明清五百多年的社会都产生了深远的、全方位的影响,值得研究的内容极其丰富,全书也是在这样的指导思想下展开的研究。

在篇章结构方面,本书前半部分(第一章到第六章),主要研究都司卫所管理体制中尚不甚清晰、不甚充分或有被误读的部分,包括都司卫所的产生和发展、职官和职掌等制度属性及其运行等;后半部分(第七到第十三章),重点研究卫所制度的运行及其影响,尤其是制度影响之下的不同地区、不同社会群体的命运(生活),既包括卫所管辖的边疆民族地区,也包括与府州县交错分布的内地卫所等,既包括世袭武官群体,也包括普通军兵、军民群体的生活。

通过对制度运行下不同社会群体的分别观察,有了再一次触摸传统制度脉搏跳动的新喜悦。所以,文中既有这样的赞赏——这不能不说,郧阳抚治和湖广行都司在安定地方社会秩序和解决荆襄流民的制度预设的目标上,达到了实际的效果,也有这样的伤感——尽管明代制度有规定,职官要地域回避,但这样只见制度不见人性的规定,多少让人感觉制度的无情,而身处于这一制度中的人,注定要饱受物质和精神生活的双重考验和折磨

目录

绪论 明代卫所的辖区属性及其管理权  

一 卫所作为独立“地理单位”引发的争议  

二 实土卫所的真正含义  

三 卫所地理单位的“辖区”及其管辖权  

第一章 明代卫所制度的创立  

一 刘基“密奏立军卫法”史料辨析  

二 元末明初卫所制度的创设  

三 刘基创设卫所制之说猜想  

第二章 明代卫所制度的流变  

一 都督府与卫所建置  

二 都司卫所的基本属性  

三 卫所制与营伍制  

四 卫所制与募兵制  

五 卫所制度在清代的变革  

第三章 建文政局与明前期都司卫所管理体制的变化  

一 “靖难之役”对明初都司卫所制的冲击  

二 靖难新贵与卫所武官体系的改变  

三 战后北边防御的新形势与都司卫所的新布局 

四 京军和京营体制的变化  

第四章 明代卫所武官敕书制度的演变  

一 明前期的武官群敕  

二 不坐名敕书的使用  

三 明中后期的坐名敕书  

第五章 明代的都司:从军政机构到武官称谓  

一 都司领班:都指挥使司的职掌与领班武官的派出  

二  领班都司:领班武官的营伍化及其职掌  

三 都司诸色:卫所制与营兵制的并行与交错  

第六章 明代卫所旗军的职能及其演变  

一 从操练之军到职业工匠的转变  

二 京军与北京城的宫殿庙宇建筑  

三 天启年间故宫“三殿”重修与晚明政局  

第七章 卫所制度与明代的民族政策和民族关系  

一 明朝的民族观  

二 明朝的民族政策  

三 民族地区的卫所管理  

四 明朝民族政策的成效  

第八章 建武兴文:明代后期新设卫所的个案研究  

一 明朝在川南地区的卫所管理  

二 建武所设立前川南地区的戍守与征战  

三 建武守御千户所的设置  

四 偃武修文:改土归流的治国理想 

第九章 明代卫所制度与边疆社会 

一 边地卫所官员群体的构成  

二 土官、汉官与各民族间的关系  

三 卫所武官的婚姻、家庭与生活  

四 卫所官员的精神世界  

第十章 明代湖广行都司的制度运行与地方社会秩序  

一 湖广行都司建置的出台  

二 湖广行都司管理体制的新特点  

三 湖广行都司建置的多次变化  

四 制度运行与边地秩序 

第十一章 明代边地卫所的户籍管理  

一 张献忠籍贯史料分类  

二 柳树涧的归属及人户管理  

三 边地卫所与州县关系  

四 明末的社会危机  

第十二章 卫所制度与明朝非汉族群的身份变化  

一 北方达官军:忠顺军的前身  

二 忠顺军的建制及职掌  

三 明清易代之际的忠顺军  

第十三章 卫所制度与明代地方社会生活  

一 河南军卫移民与文化传播  

二 福州三卫之设与闽都文化之建  

参考文献  

后记

感谢彭勇教授授权刊登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新史学2022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