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技术、新媒介在中国历史文化研究中的运用:AI,游戏与人文"学术研讨会
New Technologies and New Media in Chinese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Studies: AI, Games, and the Humanities

日期:2025年06月14日
时间:上午8:45 到下午4:00
地点:香港理工大学 红磡湾校区HHB502
语言:普通话
主办单位:香港理工大学中国历史及文化学系

会议目的

近年来,技术的发展速度极快。然而,学习和使用这些技术的门槛也相应提高。例如,生成式人工智能工具具备广泛的功能,但将其整合到中国学者的工作流程中仍然是一个挑战。虚拟现实技术和电子游戏在表现复杂的历史和文化现象方面变得越来越成熟,但将它们有机地融入到学术研究与教学工作中却并不容易。此外,各种新技术工具可帮助学者将他们的材料组织成数据库;然而,分析这些数据需要的技能可能是很多学者所不熟悉的。如何让新技术成为中国历史和文化研究者的助力,而非负担?会议将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和学者探讨这一问题,并分享他们的经验。

会议议程

学术讨论会
上午场
时间:08:45-12:15
讨论流程:报告每人25分钟,剩余时间讨论
主持人:陈斌、郭嘉辉
报告人 & 题目
邓国亮:《生成式人工智能与人文学科的“工具”》。
茶歇:09:30-09:45
陈婧:《AI时代的数字人文与中国历史文化教研路径之可能转向——从两个例子说起》。
黄梓豪:《太平洋战争期间的日中银行网络及资金流动——基于网络分析工具的研究》。
马光:《搭建AI个人知识库的技术方案、瓶颈与展望》。
林稚晖:《互动地图及AR技术在中国历史教学中的应用——以古代丝绸之路为核心》。
郭嘉辉:《透过ArcGIS Dashboards构建明清新界人物传记资料库(N.T.BDB)的实践与反思——香港历史研究与教学的启示》。
下午场
时间:14:30-17:30
讨论流程:报告每人25分钟,剩余时间讨论
主持人:陈斌
报告人 & 题目
孙静:《可玩的遗产:游戏中的传统文化》(Playable Heritage: Traditional Culture in Games)。
邵栋:《聚形散气:〈黑神话·悟空〉叙事之隐》。
茶歇:15:30-15:45
陈嘉艺:《新媒介,旧媒介:游戏、阅读与知识实践》。
郑诗涵:《历史课堂的互动式游戏实践——以一个清代杀夫案为案例》。
陈斌:《电子游戏挑战历史研究?——以〈鸦片战争〉为例》。
参与方式


扫描图中二维码登记注册,请注意,在会议前三天将会关闭登记入口。注册成功者将会看到页面提示,并于会议开始前三天陆续收到入校二维码,请检查您的垃圾邮箱以避免系统邮件被误收。如果有任何疑问,烦请联系工作人员孔女士:+852 3400 8939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港理大CH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