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正文

海洋史

海丝文物新发现——最老灯塔下惊现民国灯塔碑

近日,在人迹罕至下临悬崖的丹崖山灯塔基下,惊现被雨水冲刷露出的民国初期蓬莱阁灯塔碑残碑,质地为大理岩精制而成,长54厘米, 宽50厘米,厚10厘米。 碑文 蓬莱口岸,海舶所趋。丹崖建阁,邑之名胜。下多礁石,出没涛波。不有指南,宵航之患。清同治十三年始建灯塔,制如小亭,体微,用备一灯烛,险示以彼岸,黑月霾夜,恃以无虞,舟人便焉。鼎革后修葺新阁,易而为楼,名以普照,高危无当,圮不旋踵。□□承之斯邑守土… 阅读更多 »海丝文物新发现——最老灯塔下惊现民国灯塔碑

刘序枫教授演讲「康熙、曹寅与日本动静调查——以二件清宫旧藏图卷为线索」纪要

講   題: 康熙、曹寅與日本動靜調查——以二件清宮舊藏圖卷為線索 主講人: 劉序楓教授(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 主持人: 廖肇亨教授(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 時   間: 2018 年 4 月 13 日(五)下午 2:00 至 4:00 地   點: 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 二樓會議室 撰寫人: 曾詩涵(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系博士生) 劉序楓教授,現任中研院人社中心研究員,研究領… 阅读更多 »刘序枫教授演讲「康熙、曹寅与日本动静调查——以二件清宫旧藏图卷为线索」纪要

蔡鸿生:《广州海事录——从市舶时代到洋舶时代》出版

中山大学蔡鸿生教授新著《广州海事录——从市舶时代到洋舶时代》,2018年5月由商务印书馆出版。 蔡鸿生教授,1933年出生于广东省汕头市,中山大学历史系教授,长期从事中外关系史的教学和研究。2006年已退休。已刊论著探讨下列课题:(一)唐代粟特、突厥文化,(二)俄罗斯馆与中俄关系,(三)岭南佛门僧尼史事,(四)广州与海洋文明,(五)历史研究的学理与方法。 新著以“海事”为主题,从“舶”入手,分“序… 阅读更多 »蔡鸿生:《广州海事录——从市舶时代到洋舶时代》出版

中国帆船——考古之梦

讓-伊夫·博羅* 威廉亞歷山大:“商船” 加泰羅尼亞人的地圖上所描繪的靠近亞洲南岸的中國帆船 琉球(Loo-Choo)之龐然大物 1827年5月,“布森”(Blossom)船隊指揮官弗雷德里克·威廉·畢夏(Frederick William Beechey)將軍於日本南部的中國屬地琉球(LooChoo)島命令船隻泊岸。(1) 那時有關方面不允許任何外來船隻停泊於該島的海灣內,但是畢夏卻能夠讓他船內… 阅读更多 »中国帆船——考古之梦

泉州申报2018年世界文化遗产项目基本失败

去年,古泉州(刺桐)史迹正式开始申报2018年世界文化遗产项目。刚看到消息,2018年,泉州申遗大概无望了。 匆匆看了一下,失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遗址点与海上丝绸之路的关联性不大,且可能有些是重建的,而非原物。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泉州申遗,是一个孤立的点,而非整个海上丝绸之路。在论证泉州遗址重要性时,对泉州与其它城市的联系,不够重视。10–14世纪的泉州,当然重要,但是其它沿海港口,也同样不可… 阅读更多 »泉州申报2018年世界文化遗产项目基本失败

【新书推荐】南海I号沉船考古报告之一1989-2004年调查(全二册)

基本信息: 编著: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中国国家博物馆 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阳江市博物馆 出版社:文物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7年11月 版1 印刷时间:2017年11月 印次:1 ISBN:9787501053278 内容简介: 南海I号沉船发现于1987年,位于中国广东省江门川山群岛海域,所在海域水深约24米,海底为淤泥底质,水下能见度较差。 1989年11月,中日联合南海沉船水下… 阅读更多 »【新书推荐】南海I号沉船考古报告之一1989-2004年调查(全二册)

赵毅 | 明代朝鲜使臣盘缠开支与辽东社会

  摘要:明代,“贡赐贸易”是中朝宗藩关系的核心内容。朝鲜使臣赴明朝贡,除完成贡献方物、请封获赏等政治任务外,一路的交通食宿、人情礼赠、贸易货物等经济活动也是使行的重要组成部分。明朝控制辽东地区以后,辽东成为中朝贡道的必经之地,朝鲜使臣须在此获得通关勘合及行程所需物资。朝鲜使臣于辽东地区的花销占其盘缠大半。本文通过介绍朝鲜使臣的盘缠组成,分析其在辽东地区的支出途径,探究明代辽东地区的社会环境。  … 阅读更多 »赵毅 | 明代朝鲜使臣盘缠开支与辽东社会

陈尚胜:对清朝对外政策具有排外性观点的质疑

摘要:自19世纪以来欧洲主流学术界认为清朝前期海外贸易政策具有闭关性和排外性的观点,一直被我国学术界所接纳和认同。所谓“闭关”的观点,虽然揭示了清朝海外贸易政策的根本属性,但它却是英国等西方工业化国家强加于清朝的话语霸权;若从英国本身自17至18世纪末曾连续颁布的排他性的《航海条例》等法令看,当时英国指责清朝实行闭关政策的虚伪性显而易见。如果对清朝关于本国商民出海贸易与外国商人来华贸易的基本政策、… 阅读更多 »陈尚胜:对清朝对外政策具有排外性观点的质疑

王日根 | 清代海疆政策与开发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作者简介】王日根,厦门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内容提要】关于清代海疆政策与开发方面,学术界已对清代海疆总体政策、海权、海防、海洋贸易、海洋移民、海疆产业开发、清代盗匪、海盗等进行了研究,取得了众多成果,但不足之处也很显著,表现为割裂清前期与清中后期,较忽略清代世界历史背景下民间因素在海疆开发中的重要作用,海疆政策与海疆开发实践之间的差异未能得以充分展示,政策研究与开发实践研究存在明显断… 阅读更多 »王日根 | 清代海疆政策与开发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张振国 | 清代海疆缺考论

2018-02-10 明清史研究所 随着国际局势的变化和海洋观念的更新,海疆史研究越来越为学界所重视。比如作为中国历史演进重要组成部分的清代海疆史,因其特殊的历程和影响,已经推出了大量的研究成果。其中,有宏观梳理有清一代海疆历史演变者,亦有分论某一时期、某一地域海疆历史者;有从国家政策角度探讨清代海防体系、海疆治理和海外移民者,亦有从社会经济角度论述海疆开发、社会变迁和海外贸易者,还有从思想文化角… 阅读更多 »张振国 | 清代海疆缺考论

桃木至朗:3-13世纪的南海海域世界

3-13世纪的南海海域世界——中国的南海贸易和南海信息 (日)桃木至朗 撰 冯军南 译 于磊 审校 引言:中国史和南海史 15-17世纪的“贸易时代”及其之后,相当于中国史的明清时期。近年来,有关该时期中华帝国以及中国人在东南亚至东亚海域世界活动的研究备受瞩目。至于本文所涉及的3-13世纪,中国学者出版了大量有关这一时期南海史的研究成果,改革开放以来则研究更盛。在日本史研究中,中世对外关系史、海域… 阅读更多 »桃木至朗:3-13世纪的南海海域世界

全球视野下的海上丝绸之路研究:专访高荣盛教授

采访者(左):初阳书院 吴志坚博士 受访者(右):南京大学 高荣盛教授 编者按:“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实施,使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历史文化成为新的研究热点。由于长期以来国内学界习惯以“中西交通”的视域来设置相关研究问题,且更多地从中国本土出发,强调物质与知识从东到西的流动,相较而言,对于地中海地区、环阿拉伯海一印度洋地区、西太平洋地区等“他者”视角的重视度不够,所谓的东西交通研究并未能真正地呈现出足… 阅读更多 »全球视野下的海上丝绸之路研究:专访高荣盛教授

新刊:刘序枫主编《亚洲海域间的信息传递与相互认识》

主編:劉序楓 書名:亞洲海域間的信息傳遞與相互認識 “Tansmission of Information and Mutual Understanding Across the Asian Waters” 出版者:台北: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 出版日期:2018年1月,550頁 定價:550元 目次 導論      劉序楓 主題演講 Leonard Blussé(包樂史) Chasing… 阅读更多 »新刊:刘序枫主编《亚洲海域间的信息传递与相互认识》

羽田正《东印度公司与亚洲的海洋》

图片为日本原版封面 東印度公司與亞洲的海洋:跨國公司如何創造二百年歐亞整體史(精裝) 東インド会社とアジアの海 作者: 羽田正   譯者: 林詠純 出版社:八旗文化   出版日期:2018/01/31 語言:繁體中文 ISBN:9789869590549 叢書系列:興亡的世界史 規格:精裝 / 384頁 / 14 x 21 cm / 普通級 / 全彩印刷 / 初版 出版地:台灣 以亞洲海域為舞台而… 阅读更多 »羽田正《东印度公司与亚洲的海洋》

“海上丝绸之路”概念的历史考察

  海上丝绸之路,一般意义是指从秦汉时期至鸦片战争前中国与世界进行政治、经济、文化交往的海上通道,主要包括由中国通往朝鲜半岛及日本列岛的东海航路和由中国通往东南亚及印度洋地区的南方航路。海上丝绸之路涉及港口船舶、航海技术、航线航路、货物贸易、航海事务管理、人员往来、文化语言、宗教信仰、政治外交等诸多内容。海上丝绸之路,不仅表现了航海行为本身的冒险、探索和开放的勇气,而且也表现了不同地区之间商贸、文… 阅读更多 »“海上丝绸之路”概念的历史考察

宋元东亚海域史的裂变式转型

自20世纪日本学者提出将古代东亚世界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研究以来,“东亚海域”逐渐成为研究相关国家历史和国际关系格局的学术符号,它涉及中国、朝鲜半岛、日本列岛等地域,涵盖渤海、黄海、东海三大海域。随着文献资料尤其是域外典籍的整理与刊行,关于这一海域情势的论题成为近年来国内学术热点。宋元时代是东亚海域历史的转型裂变时期,认清该时代东亚海域的总体情势特征,不仅有助于准确理解当时各国内政外交方针的大背景,而… 阅读更多 »宋元东亚海域史的裂变式转型

台湾海洋史研究之回顾

台湾海洋史研究之回顾 林琮舜 「海洋史」是一种有别于大陆型(continental)文化模式的研究视野,重视与海洋密切相关的人类活动和历史经验,具有世界史、区域研究之性质。海洋史观念对当代台湾史研究的启蒙甚深,既为台湾史自成独立领域奠定基础,也大幅拓展了其课题范畴与思想意涵。台湾早期历史(史前至1683年)研究所受的影响尤其明显,学者几乎一改传统帝国主义殖民、汉人拓垦的诠释立场,转而强调台湾与世界… 阅读更多 »台湾海洋史研究之回顾

安乐博、萧婷 | Beyond the Silk Roads: New Discourses on China’s Role in East Asian Maritime History

Beyond the Silk Roads: New Discourses on China’s Role in East Asian Maritime History Edited by Robert J. Antony 安樂博, Guangzhou University Angela Schottenhammer 蕭婷, Universität Salzburg 2017 Harrassowi… 阅读更多 »安乐博、萧婷 | Beyond the Silk Roads: New Discourses on China’s Role in East Asian Maritime History

荣新江:八世纪的东亚外交形势和日中遣唐使交流

八世纪的东亚外交形势和日中遣唐使交流 荣新江 | 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 博士生导师 最近,由于井真成墓志的发现,引起了中日双方学术界对于遣唐使的新探讨,并由此出发,重新审视井真成入唐的8世纪上半叶及其前后东亚的外交形势,给已经丰富多彩的日中文化交流史,增添了新的篇章。近年来,笔者一直关注唐代长安的外来人与外来文明以及长安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对周边民族、国家的影响,这里仅8世纪上半叶井真成来唐前后东亚的… 阅读更多 »荣新江:八世纪的东亚外交形势和日中遣唐使交流

“海上丝绸之路与亚洲海港都市的变迁"国际学术会议 ——暨第13届中日韩亚洲海港都市研究学术会议在中山大学召开

“海上丝绸之路与亚洲海港都市的变迁”国际学术会议 暨第13届中日韩亚洲海港都市研究学术会议 为继续推进东亚地区海洋文化研究学者的交流和共同研究,加强中山大学海港都市研究与海内外学术界的交流,“‘海上丝绸之路与亚洲海港都市的变迁’国际学术会议——暨第13届中日韩亚洲海港都市研究学术会议”于2017年11月13-14日在广州召开,由中山大学历史系和中山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作为主承办单位。 中日韩亚洲海港… 阅读更多 »“海上丝绸之路与亚洲海港都市的变迁"国际学术会议 ——暨第13届中日韩亚洲海港都市研究学术会议在中山大学召开

杨国桢主编:《中国海洋文明专题研究》总序及各卷绪论

厦门大学民间历史历史文献研究中心网站、“民间历史文献资讯网”公众号(crlhdxmu)相继刊发了杨国桢教授主编的《中国海洋文明专题研究》(1-10卷)的总序和各卷绪论。本刊网站经作者授权,转发如下,以飨读者。 第一卷《海洋文明论与海洋中国》为杨国桢教授撰写的研究集成式的著作,其主体是2010~2015年间杨国桢教授承担的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中国海洋文明史研究》对海洋文明与海洋中… 阅读更多 »杨国桢主编:《中国海洋文明专题研究》总序及各卷绪论

20世纪以来中国海洋灾害史研究评述

20世纪以来中国海洋灾害史研究评述 作者:于运全,《中国史研究动态》2004年第12期 在大量的官私文献中,存留有许多灾害史料,其中也不乏海洋灾害史料。丰富的史料为海洋灾害史的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但就中国海洋灾害史的研究现状来说,情形却不容乐观。当前,中国海洋灾害史的研究无论是在海洋史学或灾害史学的建设中,都是十分薄弱的一环。以历史学为本位的海洋灾害史研究成果更是寥若晨星,在当前海洋灾害史研究中唱… 阅读更多 »20世纪以来中国海洋灾害史研究评述

躁动的海洋:中国历史上的海啸

根据对历史资料的分析,不少学者认为,我国近海应是一个多海啸的区域,死伤人口和财产损失数量惊人。 海啸一词,在我国明清时期的历史文献中即已屡见不鲜,可谓古已有之,只是与其作为现代科学术语的含义有所不同罢了。古人所谓海啸,初系对海水响声的描绘,后来代指伴有尖厉巨响的海潮,往往也被当做海溢的俗称,类似的说法还有海吼、海叫、海沸、海翻、海决等。就目前所见,较早出现海啸一语的文献为明人郎瑛的《七修类稿》,其… 阅读更多 »躁动的海洋:中国历史上的海啸

金国平:《澳门学:探颐与汇知》新书出版

编辑推荐 此书是澳门学学科中具有代表性的学者金国平对有关澳门学领域研究的成果,选题独特,立论坚实有据,史料运用自如。全书发掘了许多前所未有的外文资料,也发现了部分罕见的汉语史料,在深厚的史料基础上,成功解决了澳门学中的一些关键问题。 名人推荐 金国平在澳门学领域耕耘三十载不懈,成就很大,当为这一学科的代表性学者。该书行文独特,理论扎实有据,所发掘的中外文资料罕见。可谓是难点解难,疑点释疑。 ——普… 阅读更多 »金国平:《澳门学:探颐与汇知》新书出版

从明航海侯张赫与靖海侯吴祯的琉球大洋之战看明清与琉球王国的海上分界 ——我国东海专属经济区东界的历史依据

元末跟随朱元璋起兵的将领中,有两位后来成为著名水师统帅,即张赫与吴祯,逝后分别葬于南京南郊的雨花区西善桥街道小刘村与东郊的板仓街3号新世界花园小区内,其中吴祯墓2006年还列入国务院公布的国家文物保护单位。明代史料数次提到,张赫与吴祯率水师抗击倭寇之事。杨国桢先生与刘璐璐新近有专文讨论这次追击倭寇的海战,但未详释“琉球大洋”的地望。本文拟就张赫与吴祯所至之“琉球大洋”为切入点,着重讨论明清中国与琉… 阅读更多 »从明航海侯张赫与靖海侯吴祯的琉球大洋之战看明清与琉球王国的海上分界 ——我国东海专属经济区东界的历史依据

18世纪的广州瓷器和东印度公司

英国国立维多利亚与艾伯特博物馆藏《餐盘》,装饰以荷兰船弗雷堡号,并写有1756年年款。 广州是历史上中国对外贸易第一大港,也因此一度汇集起了众多中西航海家和商人。而在远渡重洋来华的西方商人中,一批大型国立贸易集团“东印度公司”令人瞩目。荷兰东印度公司最先抢占统治地位,随后是18世纪的英国东印度公司。作为中国最大的两个客户,荷兰和英国的东印度公司当时为了庆祝一些活动或荣耀家族定制了大量瓷器。 中国是… 阅读更多 »18世纪的广州瓷器和东印度公司

龚缨晏:《天下全舆总图》与郑和船队

2005年,是郑和下西洋600周年。国内外许多人都在以各种形式纪念这个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当然各人的目的可能不尽相同。在国外,英国退役军官孟席斯(Gavin Menzies)在其所著《1421年:中国发现世界》(1421 The Year China Discovered the World)中提出,郑和船队进行了世界史上的第一次环球航行。他的观点得到许多不明真相者的响应,也遭到一些学者的批评。就… 阅读更多 »龚缨晏:《天下全舆总图》与郑和船队

行舟志远,海丝再响新驼铃——记深圳大学海洋艺术研究中心第十三个中国航海日宁波、舟山行

7月9~10日,第十三个中国航海日(7月11日)前夕,深圳大学海洋艺术研究中心主任张岩鑫博士与秘书长葛洋一行来到故地浙江宁波,应邀参加了第九届“行舟致远”航海文化论坛及相关活动。 本次“行舟致远”航海文化论坛,主办方邀请到来自中国、英国、澳大利亚、日本、韩国等国家和地区的国内外知名博物馆馆长及专家学者,围绕“海丝视野下的中国近代航船与贸易”,展开深层次的学术和文化交流。 <第九届“行舟致远”… 阅读更多 »行舟志远,海丝再响新驼铃——记深圳大学海洋艺术研究中心第十三个中国航海日宁波、舟山行

「南中國海海盜活動、貿易與經濟」研討會 / 公開講座

為配合「南海梟雄︰張保仔、海盜和港口城市」展覽,香港海事博物館將於2017年6月17日(星期六)舉行「南中國海海盜活動、貿易與經濟」研討會/ 公開講座,邀請專家學者分享相關的研究成果,討論精彩有趣的海盜與經濟課題。 日期︰2017年6月17日(星期六) 時間︰上午九時至下午五時 地點︰香港海事博物館專題展覽及文化活動廳 講題及講者︰ The South-East China Coast Inves… 阅读更多 »「南中國海海盜活動、貿易與經濟」研討會 / 公開講座

杨国桢:海上丝绸之路与海洋文化研究是历史课题,也是现实课题

中国是一个大陆国家,也是一个海洋国家。中国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蓝图举世瞩目,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热烈响应者有之,犹豫观望者亦有之。对于中国的愿景有多种解释,有的认为这是中国为应对美国亚太再平衡,避免被围堵的防御措施,有的认为是重建明代的朝贡体系,寻求18世纪以前的主导地位等等,不一而足。对此,中国的解释还不够到位。这就为21世纪东方和中国海洋文化的建设提出更高的要求。海上丝绸之路与海洋文化研… 阅读更多 »杨国桢:海上丝绸之路与海洋文化研究是历史课题,也是现实课题

浙大团队完成高保真三维数字化模型宋代航船

2017-04-07 07:37  |   浙江新闻客户端 记者 曾福泉 1974年,泉州宋船挖掘现场。 这是一艘700多年前的宋代木船,它是目前发现的唯一一艘完成了“海上丝绸之路”往返航行的古船,也是中国古代福船的“活化石”。自1974年在福建泉州湾后渚港出土以来,这条宋船一直保存在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位于开元寺的古船陈列馆中。 199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泉州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泉州… 阅读更多 »浙大团队完成高保真三维数字化模型宋代航船

传承与发展:日本近年的海洋史研究概况

海洋史沙龍會場素描── 傳承與發展:日本近年的海洋史研究概況 陳昀秀整理 今年第二次的海洋史沙龍,很高興能邀請到劉序楓老師來為我們介紹日本近年海洋史研究的概況。 劉老師是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的副研究員,畢業於日本九州大學,是中村質教授的學生,而中村教授和曹永和老師算是同輩,與臺北帝國大學有學術系譜上的關係,故劉老師實為介紹日本海洋史研究發展概況的最佳人選。在演講後的討論時段, 劉老師提到… 阅读更多 »传承与发展:日本近年的海洋史研究概况

20世纪以来中国古代海洋贸易史研究述评

20世纪以来中国古代海洋贸易史研究述评 姜旭朝   中国古代历史上,海洋贸易曾出现过市舶贸易、朝贡贸易、商舶贸易等多种形式。研究中国古代海洋贸易史,对于考察古代中国以海洋为媒介的对外关系发展进程、沿海区域经济联系及与周边沿海国家或地区贸易一体化过程中形成的大海洋贸易圈的发展与演进趋势等,都具有重要意义。20世纪以来的文献研究中,早在30年代就有日本学者关于中国市舶制度的记载和研究。此后,关于中国古… 阅读更多 »20世纪以来中国古代海洋贸易史研究述评

广州十三行博物馆今天正式对外迎客

李黎引导霍震霆参观十三行博物馆 郑迅摄 金羊网讯 记者何伟杰,通讯员郑斌报道:在经历了长达3年的筹备时间。广州十三行博物馆于9月30日正式开馆。 广州十三行博物馆位于清代十三行商馆区遗址上(广州市荔湾区西堤二马路37号广州文化公园内),占地306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6090平方米,现馆藏文物1600多件(套)。 常设展览有“清代广州十三行历史展”和“王恒、冯杰伉俪捐赠的十三行时期文物专室陈列展”。… 阅读更多 »广州十三行博物馆今天正式对外迎客

黄纯艳:舟楫之利与南宋国运兴亡——军事史视角的考察

  摘要:南宋守住了川陕和荆襄,保障了长江上游的安全,从而形成了与金人在江淮争锋的局面,能以舟楫之利遏制其骑战优势。南宋立国江南,赖以抗拒金朝的正是舟楫之利和水上优势,并藉此在几次事关国运存亡的关键水战中击败了金朝。而金朝从江淮正面突破,难以实现骑兵对舟楫的优势转换。元朝围困襄樊期间,在汉水建立了强大的水上力量,与南宋共有舟楫之利,首先从鄂州突破南宋江防,并充分发挥水战和骑战结合的优势,… 阅读更多 »黄纯艳:舟楫之利与南宋国运兴亡——军事史视角的考察

邹振环:郑和下西洋与明人的海洋意识(图)

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悠久航海传统的民族,有确凿的材料证明,早在春秋战国时代,中国人就有了非常发达的近海航行技术。宋代由于陆上丝绸之路的中断,于是国际贸易线从陆路转向海路,一方面是东南沿海的商人自发努力向南洋发展,另一方面是阿拉伯商人运用航海技术的东来。 《大明混一图》与明初的海洋知识 人类历史横向发展的重大转折,开始于15、16世纪之际形成的大航海时代。大航海时代之前,欧亚大陆是连成一片的,西班牙和… 阅读更多 »邹振环:郑和下西洋与明人的海洋意识(图)

刘义杰 | “去怕七洲,回怕昆仑”解

七洲 “去怕七洲,回怕昆仑”解 从南宋吴自牧《梦粱录》中开始记载航海谚语“去怕七洲、回怕昆仑”后,直到清末,它一直是航海家恪守的航海要诀。过往史地专家大多局限于对“七洲”地望的考证,而疏于对其航海本意的理解。本文以航海针路簿和舆地图为证,确认航海谚语中的“七洲洋”就是海南岛东北方海域中的七洲列岛。并提出了解读“去怕七洲、回怕昆仑”的正确方法,即从《顺风相送》、《东西洋考》和《指南正法》等更路簿中寻… 阅读更多 »刘义杰 | “去怕七洲,回怕昆仑”解

蔡香玉 | 广州十三行法语文献略述

广州十三行法语文献略述 十三行时期(1684——1842),曾有一批以法语为母语、或者是能够熟练使用法语的商人群体在广州口岸活动。前者主要是法国人,随法国东印度公司而来,个别商人来自瑞士,后者则来自荷兰、德意志等法国周边国家或地区。而目前十三行研究中心所在地、也是广州大学城所在地的番禺区小谷围岛,在当时的西方文献中被称为法国人岛,主要即因该岛曾是法国东印度公司商船水手的居停游冶之所。这些商人群体留… 阅读更多 »蔡香玉 | 广州十三行法语文献略述

李玉尚 | 被遗忘的海疆:中国海洋环境史研究

【核心提示】 中国海洋历史的深入研究,使原先边疆与帝国核心区的界限不再泾渭分明,多少纠正了过去多以“大陆”为中心的史学研究思路,从而推动了历史学的发展。 海洋是联系各国、各地区间的孔道,由此产生海上交通、贸易、海港、移民与区域开发、国际关系、中外文化交流等问题。一百多年来,上述对象一直都受到历史学家的重视,但仍“远未解决海洋在中国历史上的定位,也缺乏社会思想的震撼力,甚至没有改变史学工作者以陆地农… 阅读更多 »李玉尚 | 被遗忘的海疆:中国海洋环境史研究

河世凤 | 近年来韩国海洋史研究概况

近年来“海洋”在韩国成了关键词之一。2008年出版的朱京哲著《大航海时代》达600页之厚,却销售了 14000本之多,这本书被三星经济研究所选定为”2009年大韩民国CEO假期必读书”之一而倍受关注。2008年《韩民族日报》开辟并连载了以“文明与大海”专栏,同年《世界日报》也开辟并连载了以“掌控大海”为主题的纪事。2009年《釜山日报》连载了 “海洋城市与海洋文明的故事”。2009年,… 阅读更多 »河世凤 | 近年来韩国海洋史研究概况

书讯 | 《海商帝国:郑氏集团的官商关系及其起源(1625-1683)》

刘强著:《海商帝国:郑氏集团的官商关系及其起源(1625-1683)》,浙江大学出版社2015年10月出版。 始于15世纪的大航海开辟了新航线,发现了新大陆,并将已有的区域性贸易圈重新整合从而形成了真正意义上的全球经济。全球市场的形成和扩大带来了全球性的商业革命,当今的经济全球化正是肇始于此。17世纪正是全球商业革命的黄金时期,而1625-1683年活跃于东亚和东南亚的郑氏集团是这场商业革命的重要… 阅读更多 »书讯 | 《海商帝国:郑氏集团的官商关系及其起源(1625-16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