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正文

民族

从民族视角看“中国”词义嬗变及晚清成为国名之缘由

点击上方“独立精神”可订阅哦! 本文作者石硕教授 摘要 古代“中国”一词的意涵在不同时期各不相同,且几经嬗变,最初是指周王所居“京畿”,春秋战国时演变为与“四夷”相对应、相区分的概念,扩大为指称周王室及分封诸侯国的人群类别与地域。从秦到明,因“北狄自古为中国患”“南夷与北狄交侵中国,不绝若线”,故史籍中“中国”主要成为与北方“夷狄”对应的词语和概念,指文化上与“夷狄”不同的人群类别,亦指农耕区域。… 阅读更多 »从民族视角看“中国”词义嬗变及晚清成为国名之缘由

彭勇 | 徘徊在近代化社会的大门外:明代的边疆民族观念及政策评说

作者:彭勇 来源:《中国史研究动态》2016年第5期 明朝代元而起,国祚近三百年。它既承袭了蒙元时期的疆域概念,更传承的数千年中原王朝“华夷之辨”的“天下一家”的民族观念。虽然同时期的部分欧洲国家已开始踏向近代化的征途,明朝与它们在诸多领域内有了初步的接触。同时,在商品经济和社会思潮的共同促生之下,明朝内部也发生了新的变化。但就王朝总体的运行格局和体制而言,并无实质性的变化,其边疆、民族观念和政策… 阅读更多 »彭勇 | 徘徊在近代化社会的大门外:明代的边疆民族观念及政策评说